营销资讯 2020/03/15 14:09:31 来源:网络整理
过去几年间,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蓬勃发展,催生出了一大批创业公司和创新模式,但与此同时风险也在恣意蔓延。
更大的背景在于,步入新常态的中国需要新经济、新金融,传统金融业、互联网巨头、创业型公司正通过不同路径渗透到新金融领域。要杜绝新生事物野蛮生长,必先完善监管体系。
乱象集中爆发,引从严整治
实际上,在互联网金融行业危机不断暴露的同时,国家监管层已经开始行动,致力于行业的规范有序发展。
左胜高认为,目前这些监管条例中还存在不足之处,比如资金的银行存管问题、线下业务开展问题等等。举个例子,规定要求资金应该由银行存管,但是实践中,银行没有针对网络借贷资金存管的业务,或准入门槛较高,这导致了当互联网金融平台为合规去寻找银行时,银行没有相应的部门进行对接,这就形成了落差。
对互联网金融行业而言,短期的阵痛才能换来长久的发展。
对于公安部门的专项整治,市场观点认为,既可以保护合规、合法的平台有序发展;同时打击打着互联网金融幌子的平台,也可以保障投资者资金安全,对行业发展和社会稳定均有益处。
天津市一位副市长此前向记者表示,尽管天津没有暂停类金融企业审批,但是对相关行业的市场主体的工商登记已经收紧了:冠以“金融”二字的市场主体,必须由金融局签注意见、前置审批后,工商部门才核发营业执照;另外,含“投资、财富管理、资产管理”等字样的相关市场主体登记一律从严审批。
“防患于未然,对这类市场主体的注册实施从严管理。”这位副市长表示。
近100%平台不合格,需转型谋出路
中闻律师事务所互联网金融业务部主任李亚告诉记者,当下,各地互联网金融公司已经出现分化,大浪淘沙,好的平台留存下来,不合规的公司正在慢慢退出或者转型,而政府的监管和整治将加快促进这一过程。
行业阵痛中,巨头稳步冲击IPO
多部委联合整治互联网金融乱象让这个曾经的“大风口”蒙上了阴影,但行业阵痛、资本寒冬似乎并没有影响互联网金融巨头。
近期,微众银行、京东金融、陆金所先后宣布完成巨额融资,这些年轻的公司在短短数年间便完成了从初创企业到行业巨头的转变。其中成立时间最长的陆金所也不过四年,京东金融刚满“两周岁”,微众银行试营业至今正好一年。
某投行人士告诉记者,随着这几年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已经具备了登陆资本市场的条件。
值得注意的是,不管是在美国还是中国香港都面临一个尴尬的情况,它们的商业模式和市场前景很难被交易所和投资人所理解。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第一赢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