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资讯 2020/03/15 14:41:53 来源:网络整理
从濒临破产到一年狂卖150亿!这家饮料公司做对了什么?
导读:这是一个逆袭的传奇!
一家中小规模饮料公司,从濒临破产逆袭成了一年狂卖150亿!
它是如何做到的?
▎一个逆袭传奇,从濒临破产到超级大单品!
一个逆袭传奇!从濒临破产到一年狂卖150亿!
卖不好、改制、跨界,跻身大单品传奇!
中国的商界一直不乏逆袭的案例!
这个饮料公司就是其中最为典型的一个代表!
从一个中小规模、濒临破产的企业,逆袭成了一年狂卖150亿的行业巨头。
一批做酒的人,大胆一搏,接手了一个多次转手、无人接盘的烂摊子,10年后,把它做到了150亿。
曾是一家多次被转手、濒临破产的公司
月24日,最初还叫河北元源保健饮品有限公司,此后被两次转手,成了无人接盘的烂摊子。
1999年1月,河北元源保健饮品有限公司由于经营不善、资不抵债,处于破产边缘,控股方由衡水电力转到了知名的白酒企业衡水老白干。
但是,虽说衡水老白干是国内知名白酒企业,但是它没有改变元源保健饮品有限公司的命运,毕竟衡水老白干主业是白酒,赚钱的也是白酒、公司也愿意把精力投入到更赚钱的业务上。
而它的业绩一直不是很好,销售收入只有300万,仍一度游走在濒临破产的边缘。
改制、跨界、竟然做成了奇迹,超级大单品!
2004年9月,衡水老白干进行国企改革,河北元源的命运才得以改变。
名员工中的58名309.49万元的价格买下了河北养元的国有股,变成一家私企,这58名员工,也就是未来以姚奎章为首的管理团队。
姚奎章是65后,本科学历,从衡水老白干酒厂的技术员,一路干到副厂长、集团生产处长、河北养元总经理。河北养元私有化时,他作为总经理,以30.01%的股份成了新公司的老大。而范召林、李红兵作为当时河北养元的副总经理,分别持有新公司14%的股份。他们一个是原来衡水老白干销售分公司的经理,一个是衡水老白干酒厂的车间主任。持股超过2%的员工基本都是河北养元的中层。
这样一个奇特的组合,一个做了多年、却一直没卖好、长期亏损的企业。
一支曾常年做白酒、卖白酒的团队!
这样的组合,可能很难会被人看好,这也是为什么企业改制时,超过1/3的人没参加的原因。
很简单,烂摊子、跨界团队,能否做好确实要打疑问!
但是,让人意外的是,意想不到的事情,还真的发生了!
经过10年时间,这个年业绩300万的小厂做到了年业绩超过150亿,10年时间业绩暴涨了5000倍,创造了国内饮料界的又一个单品奇迹!
10年从300万到150亿,增长5000倍
2006年,六个核桃销售额达3000万,
2008年养元六个核桃总销售额3个亿,
2009年销售10个亿,
2010年15个亿,
2011年近30个亿,
2012年近60个亿,
2013年销售破百亿,
2015年突破150亿!
单品一年业绩过百亿,达到150亿,堪称与加多宝凉茶、娃哈哈营养快线、红牛等并列的年销过百亿超级大单品。
这个产品,就是日后在中国商界大名鼎鼎的六个核桃!
▎单品年销150亿超级大单品背后的秘密
它的传奇是如何成就的?
从一年300万、濒临破产边缘,到年销150亿,10年增长5000倍,它的秘诀是什么?
六个核桃150亿奇迹如何成就
一、产品策略——特色化产品
从跟风、没有特色到做“品类引领者”
做产品最忌讳跟风、模仿,缺乏自己的特色,但这也恰恰是很多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的状况。
如果不能从跟风、模仿中跳出,企业无法占领制高点,永远位于后面!
而一旦企业能够从跟风、模仿中跳出,形成自己的特色,企业将会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在河北养元早期的经营中,也存在这种跟风、模仿的情况。
虽然,它年销售只有300万,但是却做了很多款产品。看市场上什么卖的好,就卖什么!基本上市场主流饮料品类都有进入,如碳酸类、果汁类、乳类等,品种竟达15个之多。
2005年,在姚奎章为首的管理团队改制后,进行的反思就是,再也不能走过去的老路子了,简单的模仿、跟随没有未来,一定要有个自己独特的“亮点”,才能够撬动市场。
于是,面对种类繁多的饮料市场,公司高层果断砍掉了原有的多个跟风市场的项目,聚焦核桃饮料。
这个选择,一下子改变了六个核桃产品路线——从跟风、没有特色到构建自己的特色、形成自己的特色!
行业的大佬,无不是品类的开创者
每个行业的大佬、领军企业,无不是品牌的开拓者!
在快消品同样如此,快消品的霸主,都是品类的开创者、引导者。
例如:可口可乐、百事可乐是碳酸饮料的开创者、引领者。
旭日升是茶饮料的开拓者,以旭日升冰茶声名鹊起,不过旭日升很可惜自身问题导致坠落了,而康师傅和统一接过了这一市场,他们分别以新的品类细分——康师傅冰红茶和统一绿茶成为茶饮料的霸主。
娃哈哈、乐百氏是水饮品最早的开创者、引领者,是纯净水的代表
农夫山泉则是天然矿泉水的开创者。
红牛是功能饮料的开创者。
………………
要想在商业江湖入流,拥有自己的江湖地位,一定要有自己特色和开创性的产品,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康师傅、统一、娃哈哈等大佬无不如此。
六个核桃的“核桃饮料”产品
具备很强特色,且市场不需要大量教育
1.核桃类饮品——缺乏强势品牌,未成热点,也少有跟风,有市场空间
核桃类饮品,在六个核桃之前,始终没有成为市场热点,也缺乏强势品牌。
虽然,之前有过大寨核桃露,但是由于企业操作的原因,在饮料市场中,大寨核桃露无论市场影响力还是销售业绩,都不够强势。
一方面,大寨核桃露没有创造大的销售奇迹,引发业内关注的业绩。
另一方面,它也没有掀起市场上核桃类饮品的潮流、更没有形成众多产品跟风。
这种情况,给市场留下了很大的机会,还有很大的空间。而且由于大寨核桃露未在该领域构建强势统治力,不会给新品成太大的影响和空间挤压,这些给六个核桃留下一个很好的机会!
2.核桃类饮品——与竞品相比,具有特色价值,且价值被熟知,不需大量教育
虽说核桃露属于植物蛋白饮料的大品类,但是与其它植物蛋白饮料相比,核桃类饮料有良好的大众消费基础、其营养价值已获得充分认知、认可,无需太多教育。
核桃被称为四大干果(核桃、杏仁、腰果、榛子)之王,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民间对于“核桃具有补脑功效”有高度的认同,这让六个核桃与其他饮品相比,具有很强特色的价值——高营养、补脑功效好!
有特色、又有独特价值,让姚奎章团队找到了撬动市场那个“支点、亮点”!
而一个中国饮料市场的未来超级大单品,由此诞生!
二、渠道策略——深耕细做,实现动销
渠道始终都是经营中的重要一环、走量的关键。特别是对于中小企业而言,没有媒体的空中广告支持,地面渠道终端就是致胜的关键。
虽说,六个核桃的团队在产品运作上有跨界的特点和难度,但是酒水的渠道和饮料的渠道有一定重合,这样他们在渠道上还是有一定的资源、经验可用,这些对六个核桃的成长还是很有帮助。
1、酒水团队、擅长于做渠道,成就了传奇
有了好的产品,还要动销起来,产品不动销、不走量、没有意义,但是开始没钱做推广的时候,怎么做呢?那就先做渠道!搅动渠道,实现渠道上的动销、走起量来!
六个核桃的团队,主要来自卖白酒的衡水老白干,虽说有些跨界,但是这支酒水团队的经验对于六个核桃最初的动销功不可没。
一方面,饮料渠道、酒水渠道有一定的重合,有一定的资源、经验可以用;另一方面,在渠道的精耕细作上,国内的白酒业是做的是比较到位和领先的,非常有价值。
可以说,六个核桃的运作团队作用不亚于当年的运作凉茶时,其终端的精细化可以说代表了国内快消行业的前沿水准),他们最初缺亮点的产品撬动市场,在找到核桃乳这个品类后,他们就用了用武之地。
2、没钱媒体推广的时候,走量就要靠渠道
1)初期,用酒水渠道带动了销量,搅动市场
在最开始时,六个核桃可不是今天这样有实力——广告满天飞、综艺节目频频亮相,那会六个核桃可没什么钱、主要就靠渠道,做好渠道,通过渠道让量走起来!
在前期的调研和运作中,六个核桃对另一个植物蛋白饮料品牌露露杏仁露做过研究,对对手的渠道做过认真研究,这个长期奔走于一线的团队发现了一个消费规律——露露主要在两种情况下被购买:一是礼品,作为送礼消费需求,多在流通渠道卖。二是作为女士、儿童饮料,在饭店卖,用于餐饮社交场合消费(这个一提,大家就有印象,在酒场上,往往男士们喝酒,不喝酒的女士和小孩,就要喝一些热饮饮料,例如热的露露)。
于是,六个核桃团队将这两个消费场景作为重点研究对象!
不过,六个核桃一开始先围绕第二个渠道——餐饮渠道、作为主攻。
因为六个核桃团队有过做酒水渠道的经验和资源,前期集中在餐饮业做推广、在餐馆、酒店进行破局(既出于资金考虑、也出于过去资源优势、能够快速动销、资金回流快的考虑)
结果在饭店卖得非常好,河北当地的销售就很不错。在饭店尝过六个核桃的消费者就又到批发部、超市里边去买,反向拉动了渠道商进货,实现了流通渠道的进货和动销。
于是,渠道开始逐渐滚动起来,销量也逐渐上来了,然后聚焦几个市场开始步步推进!
这个过程中,六个核桃也形成了自己初期的,然后餐饮渠道带动流通渠道”!
这样,有亮点的产品、有步骤的渠道策略,很快就见到了成效。
2006年,养元六个核桃实现了3000万的业绩,让企业一改过去濒临破产的命运,算是活过来了,这既证明了聚焦单品路线的正确,同时也积累了一定的渠道资源。
2)中后期,渠道做的更精、更细
随着渠道动销起来,六个核桃团队后面又开始注重渠道的深度工作——做透、做细。
渠道看起来容易,但是要真的做精、做透,是个很大的学问,这也是为什么这两年众多手机企业看到OPPO、ViVO凭借渠道优势获取巨大成功,都羡慕不已,也想着尝试,但是,它们却无法短期内迅速复制的重要原因。
渠道是一个需要深耕的细活、慢活、累活,要做透、做好不容易。
渠道是一个苦活、累活,针对众多遍布的渠道网络做透、做细,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
不过,一旦构建起来,它就成了一个护城河壁垒、对手短期难以超越。
在渠道上,有很多优秀的代表,宝洁、可口可乐、康师傅、娃哈哈等都是代表,这一点上,六个核桃团队学习力很强,对这些大佬们,都进行了很好的学习,无论是深度分销、还是终端陈列、还是终端深耕。
同时,六个核桃为经销商提供“星级助销”服务模式——厂商价值协同、辅助进行铺货、客户维护、终端生动化建设等工作,加上高额的返点率,极大带动了经销商的积极性。
这一系列工作,不仅构建了立体网络,也大大提高了网点质量,从而打造了强势渠道网络体系,保证了销量产出。
国内乳业巨头伊利的一位市场部负责人就曾感慨,在他们(伊利乳品)铺货的渠道终端上,特别是三四级市场的一些小店的陈列中,六个核桃绝对是做的工作最好的品牌之一。
三、广告策略——强势占位
要做大、称霸,必须有媒体投放
传播推广,永远是大流量的来源!
企业要做大,特别是大众消费品,要想成为行业领导品牌,一定要有高空广告的支撑,否则做不了领导品牌,成不了巨头!
在六个核桃发展的初期,从一个中小企业崛起的前期,主要依靠渠道和产品,而在六个核桃发展的中后期,传播推广就占据了主要作用。
1、明星代言、央视投放
2010年,在经过渠道的精耕细作、已经具备一定基础之后,六个核桃团队雄心更大了,决定更大的运作、进行央视广告投放。
2010年9月份,由鲁豫代言的六个核桃电视广告登陆央视《新闻联播》后黄金时段。
这次央视投放,对于六个核桃而言,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A、一下子就奠定了六个核桃在品类中的领导地位
谁第一个传播、谁的声音大,就会迅速占据品类领导地位!
虽说大寨核桃曾经多年前投放广告,但是最近几年基本上悄无声息,而六个核桃的大面积传播推广,一下子在品类中成功占位。
这就如同2004、2005年的学习机大战,诺基亚、e百分、好记星三者PK。
当时,好记星率先在2004年底央视投放广告,迅速成为业内第一,一下子甩开了与另外两个对手的距离,业绩也迅速从前一年的5个亿倍增到25亿。
六个核桃的广告投放,也起到了这样的效果!
B、销量屡创新高,连续翻倍增长
随着央视广告投放,六个核桃的销售额进入爆炸式增长。
2010年达到15个亿,2011年就达到惊人的近30亿。2012年近60个亿,2013年突破百亿。
要知道,在2009年,六个核桃的销售额是10亿,2006年是3000万,用了4年时间,从0.3亿做到了10亿,而2010-2013,在进行高空投放后,同样4年时间,业绩就增长了近90个亿。
这就是明星代言和高空媒体投放所带来的奇迹!
毕竟这种高空投放,让更多的消费者、全国数亿消费者认识了产品、了解了产品,一下子就增加了数亿潜在用户!
当然,这一切如果没有前期渠道的打下的基础、以及中后期渠道的深耕配合,六个核桃是很难实现这么大的跨越,渠道的深耕+高空媒体投放,产生了1+1>2的效果,所以,基础很重要。
2、诉求精准
在六个核桃的广告中,除了代言人选择极其到位,选择了著名主持人鲁豫——一位家喻户晓、非常有影响力的主持人。
同时,六个核桃的诉求极其到位。六个核桃抓住大众已经熟知、认可的“核桃补脑功效”,以“经常用脑多喝六个核桃”的传播诉求,将这一功能放大,针对经常用脑的人群进行聚焦式传播,如针对家长宣传经常用脑的孩子需要多喝,再就是商务人群。
这一点也是之前的大寨核桃露所没有做到的——精准对位、精准聚焦、价值明确,换句话说大寨核桃露在传播诉求上,与六个核桃相差很大。
3.赞助热门综艺节目、扩大传播
今天,传统电视媒体收视率和影响力,与以往相比有所下滑,但是黄金时段节目,无论是热门电视剧,还是热门综艺节目的效果依然惊人,特别是后者,例如:《中国好声音》成就了加多宝、《奔跑吧!兄弟》成就了安慕希。
而六个核桃,通过赞助大型益智节目《最强大脑》,也在热门综艺节目上抢了一个席位。
近几年,它又陆续与央视《挑战不可能》、湖南卫视《好好学吧》、山东卫视《我是先生》等益智类节目签约。
四.创新、务实、学习、低调的团队
所有的操作,终究和人有关、和团队有关。
团队是运作的灵魂,运作是团队思路和能力的体现!
我们可以看到,在六个核桃崛起过程中,产品的筛选、渠道滚动发展、高空占领更大发展等,都体现了这个团队的踏实、落地性强。
在整个过程中无论是聚焦单品的创新性,还是在渠道上对竞争对手、优秀大佬运作的借鉴和吸收,六个核桃团队都很务实、实干,而且学习力很强!
最重要是,这个团队很低调,六个核桃一个单品取得这样惊人的成绩,但是很少看到这个团队的作秀、宣讲贩卖成功论,这些传统实体企业的精神,似乎更值得互联网企业学习。
传统实体与一些互联网企业相比,两者在业绩和净利润上,前者可能远大于后者,但后者的作秀似乎远大于前者。一些互联网企业,更应该学习传统实体企业的务实、低调与盈利能力。
实际上,这种成绩出色、又很低调的企业,往往也是令同行感到害怕的对手!
后记
六个核桃崛起历程,堪称中小企业成长商业教科书
六个核桃的崛起历程,绝对值得众多中小企业参考和借鉴!
在企业的初期,处于中小企业阶段,要在产品、渠道上下功夫,构建其强大的渠道网络、实现销售变现,同时在产品上努力下功夫,打造出位的产品,两者结合,产生1+1>2的效果,也把企业推到一个销量高度。
在企业的中后期,要在媒体传播推广上下功夫,在更大范围扩大影响力,吸引更多的消费者,从而产生更大的销售!
这也是一个科学的中小企业的成长路径!堪称中小企业成长教科书!
六个核桃成功运作,与OPPO、ViVO类似
通过深入解析,我们可以发现一个规律,六个核桃的成功运作,实际上和步步高黑马团队风格很相似。步步高的OPPO、ViVO团队——独特的产品、渠道深耕、高空传播,做事很低调。但取得不俗的成绩。
实际上,这也是众多快消巨头、行业领军的成功做法,例如饮料国际双雄可口可乐、百事可乐,中国乳业老大伊利、中国饮料霸主娃哈哈、凉茶领军加多宝等都是如此——独特产品、渠道深耕、高空传播,做事低调。
成功是选对路,然后慢慢积累!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方向、路径、时间积累都极为重要!
一方面,企业要选对方向、路径
10年前,六个核桃的公司汇只是一家很小的公司,一年300万左右的销售额,是不怎么起眼的,还一直处于破产边缘,只能算是众多中小企业里的一个。
但是,由于选对了路,六个核桃实现了跨越式的增长,竟做到了150亿,10年时间年销售增长了5000多倍,这是一个多么惊人的数字!
另一方面,企业发展是时间积累起来的
我们也要清醒的看到,六个核桃的成功不是短暂的,突然一下子就几十个亿了、上百亿了,也是时间积累起来的!选对路、慢慢积累,总会孕育奇迹!
这一切,无论是六个核桃,还是OPPO、ViVO、伊利、娃哈哈、加多宝等类似模式,都是选对路、慢慢积累,都是值得国内众多同行深思和学习的!、
作者:于建民——《中国专家
公众号:商业领军 ID:yingxiao360-com
第一赢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