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资讯 2020/03/15 14:55:36 来源:网络整理
电脑业务下滑
有分析师指出,砍掉个人台式机业务以后,华硕在超薄本或者二合一PC领域并没有拿得出手的明星产品,相比之下,苹果有Macbook、微软有Surface、戴尔有XPS系列、惠普有Spectre系列,联想也有Yoga撑台,而华硕在这一领域目前仍未看出足够的竞争力。
手机转型遇阻
事实上,电脑市场的低迷已经持续了几年,因此,近两年华硕也在积极拓展其他业务转移矛盾,比如智能手机。
两年前,华硕董事长施崇棠曾经谈到对智能手机市场的看法:“智能手机已成为用户一个绝对重要的触网端口,也是全部互联网相关厂商的兵家必争之地。这块市场我们必须拿下。”
重组之路非坦途
2005年营收突破100亿美元,主板出货量5200万片,比全球第二、三、四名的总和还多;2006年,华硕营收1200多亿元,正式进入世界500强。
台湾地区的传统电子科技产业在历史上都是以代工厂的形式为主,这也导致了传统的台湾电子科技产业都比较倾向于硬件制造领域,如今很多的台湾科技企业依旧是苹果的零部件供应商。但是,过于偏重代工制造就会在品牌运营方面,包括软件、内容生产和市场营销等领域,明显与时代脱节。
另外,如今的台湾科技企业在创新方面似乎也缺乏动力,本地市场的狭窄,需求的单一化,都使得创新成为最大的短板,这样的例子,在当下的台湾科技业并不少见,包括华硕。
吴纯勇表示,华硕每一个发展时期都是紧紧围绕着消费类电子产品这条主线进行拓展及创新的,在这个发展历程中,华硕的每个产品业态都面临着诸多同行的竞争,以这一两年的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等行业为例,华硕就面临着来自国内外企业及巨头们(如索尼、华为、联想等)的竞争。
近来有越来越多的声音认为,在个人电脑产业夕阳化的背景下,华硕和宏碁应该合并,从而提升竞争力、加速转型。宏碁首席执行官陈俊圣日前公开表示,华硕和宏碁的合并不太可能发生。陈俊圣表示,宏碁和华硕一直以来是激烈竞争的对手,现在想要融合为一家难度巨大,另外如果两家公司合并,个人电脑的市场份额合计将超过七成,这将会违反台湾本地的反垄断法律。此外,虽然华硕和宏碁的产品线有类似之处,但是两家公司的企业文化差异巨大,合并之后很难整合。
“尽管未来的消费类电子市场空间巨大,但随着广大消费者对于相应消费类电子产品消费心理、使用习惯、产业发展环境(如手机更新换代的频次越来越快、性价比要求越来越高、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来临等)的不断提升,对于华硕此类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资金实力、渠道建设、品牌推广、产业布局及应变能力等各方面要求会越来越高,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吴纯勇说。
第一赢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