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资讯 2020/03/15 15:22:04 来源:网络整理
那么这个整体仍在高速增长的市场,为何出现这样的现象呢?增长都去那里了?
上篇:增长去哪了?
流量入口
消费人群
然而这一切正在慢慢改变:生鲜电商的创新以及仓储物流技术的进步,是的其相比传统渠道的价格优势更加明显,中等收入群体也越来越多的开始生鲜网购。虽然这个群体的购买率和购买力都低于高收入人群,但是架不住中等收入人群的基数大。在中高收入人群已经被电商渗透的差不多的时候,这部分人群支撑起了生鲜电商市场的高速增长。
产品
生鲜电商向上游渗透极大的帮助了国产农产品品质的提升。生鲜电商一方面拉近了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距离,让优质的农产品能更好的销售出去;另一方面,订单农业也减少了生产者进行技术改良的风险。
格局变化
阿里,京东
阿里系的霸主地位不变,而且布局也更加清晰:喵鲜生主打生鲜爆款和推新爆款;天猫超市主打中高收入人群市场,一站购齐居家生鲜;淘宝汇吃去囊括众多的小而美;阿里系旗下的易果布局生鲜供应链。
阿里和京东占据了生鲜电商主要市场,这根往年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另外两股势力则有较大变化。
垂直电商
中小电商
中小电商的蚕食和增量
中小电商还有另外一个有趣的现象,他在一边蚕食着大电商的市场份额,同时也为整体市场提供新的增长动力。
在淘宝搜索一些热卖进口生鲜,如车厘子或奇异果,销量排名前十的除了天猫超市外,就是几个进口商转型的电商。可以说这类商家在蚕食着这些热卖单品的市场。但是这个现象的重要意义不在此,在于从整体市场的角度看,中小电商为市场提供了新的增长动力。为什么?
因为这类商家通过另外一种方式降低了这些热卖单品到消费者手中的价格。这类商家掌握一手货源,在进价上不输给大商家;他们没有自建物流,采用大规格包装的方式来减少物流成本占的比例,这样就可以提供更优惠的价格。虽然对于消费者,这样的包装服务并不方便。但是能把价格拉的更低,则意味着能去渗透中等收入人群这个更大的市场,而以往生鲜电商是不看重这个市场的。
小结
下篇:“失败者”的教训
2016年生鲜电商负面事件盘点
类型:产地直供涉及案例:抢鲜购
同时,这一市场的几大玩家都有自己的优劣势:自营商家亏本销售,靠政府的电商扶贫补助盈利;大电商平台靠流量优势降低运营成本,自然也有价格优势。相比两端,专业团队处于劣势。
类型:跨界电商涉及案例:顺丰优选、极速鲜
类型:轻模式商超涉及案例:Dmall
类型:移动电商涉及案例:拼好货、果食帮
近几年,移动电商和社交电商快速崛起,这确实是新的市场机遇,也涌现出很多基于移动端的生鲜电商。移动电商的创业群体大都比较年轻、有激情、有冲劲,但是容易浮躁。
类型:主战场的饱和涉及案例:美味七七
美味七七属于早期生鲜电商第一梯队的成员。早期的生鲜电商都知道,高附加值产品和中高收入人群是生鲜电商的主战场。但是经过早期几年的发展,这个主战场的电商渗透的差不多了,趋于饱和。这个时候,就是竞争者之间拼实力、拼管理的时候了。
类型:O2O的退潮涉及案例:爱鲜蜂、一米鲜
类型:小众市场涉及案例:青年菜君、食行生鲜
青年菜君是第一种加第二种,食行生鲜是第二种。
(食行生鲜设在小区的自提柜)
小结:
对于创业者来说,生鲜电商的坑或许太多了,但有些粗浅的道理永远是不变的:总结历史,寻找未来趋势,从商业本质出发,避免模式上的硬伤,不为了融资去造假数据,唯有踏踏实实做事,才是制胜之道。
第一赢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