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资讯 2020/03/15 15:27:02 来源:网络整理
先补贴用户还是商户?要不要打广告?要不要给兄弟们涨工资?先想好这些问题!万一哪天真有人给你500万呢!
烧钱得烧到点子上商户是平台背后的男人
很多人说烧钱要补贴用户,笔者不同意,用户需要补贴,但一定不是大头。看到过参与过无数次地推,看到的都是钱烧完团队死掉的例子。与其把无穷无尽的钱投到用户身上,换来果取关的效果,为何你把有限的资金投放给商户,给商户补贴,将商户的客流引导至平台。很多人会反驳,说商家到手的用户怎么会分流给平台,商家都是精明的,这句话真没错,但主要还是看你提供的产品,如果是单纯的工具类,帮助商家拓展资源,解决店里用户的需求,商家怎么不接受,加上你补贴的糖衣炮弹,这事儿没准就成了。
这让笔者想起“惠惠购物助手”的案例,作为一个比价的案例,对于电商来说是排斥的,这样会造成用户分流,但对于用户而言却是实惠便利的,加上各种补贴,最终成了用户满意、商家接受的产品。做商家补贴大家都在做,但只是给钱哪里够,还是要走心,针对商家的需求不断改善平台功能,大平台像美团糯米这种,强在用户多,人群广,但缺点也非常明确,对于具体每个商家的需求调研太少,而这刚好是小平台(所谓底层创业者)的优势,我并没有那么多的客户,我可以针对我能拓展到的每一个客户需求进行平台完善,这就要走心,别傻乎乎的学大平台直接甩补贴给商家,多想想他们需要的是什么,毕竟你愿意补贴,人家要不要还两说。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一定不要忽视线下商家的力量,众多案例表明,无论是洗车、早餐,还是美容,叫嚣着靠互联网平台颠覆线下店的都已经死的很惨,多想想如何把线下商家拉上一起玩,把自己比做一个工具,通过技术手段修复线下的问题,而不是动不动把颠覆挂在嘴上,非要争个对错,拼的你死我活,死掉的平台已经证明,这是引火自焚。
用户重实惠更重需求无脑跟风只会害人害己
烧用户也是所有底层创业者现在在做,或者未来要做的事儿。但笔者奉劝,无脑烧还是早早收手。
背后补贴打头的方式只会让用户牵着鼻子走,让市场牵着鼻子走,甚至会让不如你的人跟风打价格战,毁掉辛苦建立的用户口碑。如今的营销一定是让平台走出去,直面用户,而不是通过价格优惠来拉用户进来找你,这样成本太大。
不仅仅是底层创业团队,很多成功的大企业都在做类似的活动,农夫山泉的“消费者千岛湖行”,劲酒的“跟着去旅行”,西风的“走进古镇酒窖”等。
底层创业者,没有那么多钱,在对待烧用户这点上,就更应该客观理智,既要软硬兼施又得有主见,别跟风。看人家怎么烧,你就照猫画虎,创业最怕的就是跟风,在中国这么大的土地上,不要以为你的想法多么牛逼,多么无人能及,你能想到的点子别人也想到了,回头看看那些生存下来的平台,要么就是有干爹撑腰,要么就是用心做产品,精明做营销的,毕竟能从这上亿人中脱颖而出的都是人精。
媒体是大爷不能怂也不能惹要学会理智对待
平台与媒体的关系从来就是相互残害又相辅相成,昨天万达王健林起诉“顶尖企业家思维”微信公众号就是相互残害的案例。
在这个信息流通极度发达的时代,如何让平台获得媒体的最大关注,以及遇到问题如何扯皮。要不要打广告?答案是肯定的,每天数以亿计的信息如果不打广告进行重点宣传,再好的点子项目都大海捞针。广告这东西,不一定有人看,但一定得有。
再说软文,笔者建议不要写。首先你保证不了你的文笔,就算勉强登出,也会被骂广告狗,除非你能做到“天才小熊猫”那样让用户以找你的广告为荣。再说价格,现在一篇公关文的价格也不便宜啊,小则几千动辄上万,有这钱还不如招聘一个牛逼的文案编辑,自己在今日头条,微信等平台去做宣传。真正需要你在媒体烧钱的还是对你重大活动的报道,对品牌的访谈等,这些信息才是真正可以变现的,也是投资人在关注的。
传播渠道的扩宽也加大了内容的审查难度,很多创业平台在遇到危机事件时候不会冷静应对,要么与媒体死磕到底,矢口否认,要么置之不理,不去考虑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案,最后在媒体的放大下,带来无法挽回的用户损失,导致口碑一塌糊涂,这样的案例多的胜不胜数。这说明在遇到与媒体撕逼的时候,一定要有准备,有策略的去应对,该出手就出手,就像万达强势起诉公众号这样,强势的一方总是捏软柿子,你要不懂得如何应对,就只有一直被按着打的份儿了。
善待同创业的兄弟钱别少给人也别受委屈
很多创始人坦言,创业资金不足,减少团队人员待遇节省开支,这本身就是一个悖论,既然连基础待遇保证不了,何谈创业呢?马云说过,员工离职无非就两个原因,钱给少了,心受委屈了。
第一赢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