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资讯 2020/03/28 15:44:55 来源:网络整理
老干妈怒了:我才是第一!看完让人流泪了……
第一赢销网
导读:
她丈夫早逝,一个人带着两个孩子、孤儿寡母,如果不去摆摊,一家子就无法生存!
她创业过程曾经遭受过白眼,甚至被公交车司机赶下车;
她,就是老干妈的创始人陶华碧。被称为调味品行业的励志版“国民女神”。
▎老干妈陶华碧怒了 我才是第一
老干妈怒了:我才是第一
只识3个字的她却拥有多个第一
税务部门想私下补上,糊弄过去,老干妈不吃这一套,奖品奖金一分钱不要,“必须在大会上公开给我个说法,这是你们的工作,也是你们的职责
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陶华碧、这个卖辣椒酱而成名的老太太之犀利,靠小小的辣椒酱,成为地区的纳税大户,销售大王!
区域纳税第一,3年上交利税超过15亿
持续增长,17年营收增长80倍
中国辣椒酱行业第一 占行业份额14.36%
▎老干妈奇迹如何发展起来
被逼创业、凭特色打开局面、亲自推销
小食品成了贵州省全国响亮的名片
1、丈夫去世早,独自一人带两个孩子
只识三个字的她,为了生存去摆地摊
靠卖凉粉站实现了立足
从小就给家人做饭,那时,她就喜欢辣椒,用各种作料来调味。
陶华碧由于家里贫穷,从小到大没读过一天书。只认得三个字,那就是自己的名字。
但是,丈夫多病,没过几年,丈夫就病逝了,扔下了她和两个孩子。为了生存,她只能去外地打工和摆地摊。一个没有多少文化的女性,还要拉扯两个儿子长大,一家的生活重担落在陶春梅身上。
每天干到凌晨一两点,第二天一大早去早市摆摊。白天用背篼背到龙洞堡的几所学校里卖。
由于那时车少人多,背篼又占地方,驾驶员经常不让她上车,于是她大多数时候只好步行到油榨街,买完材料后,再背着七八十斤重的东西步行回龙洞堡。由于常年接触做米豆腐的原料——石灰,到现在,她的双手一到春天还会脱皮。
那时90斤体重的她要扛起100多斤的担子,也是在那个时候,落下肩周炎、关节炎、颈椎病,直至今日,膏药不断。
2、42岁的阿姨,开了一个简陋的餐厅
专卖凉粉和冷面,没想到麻辣酱意外火了
1989年,已经42岁的陶华碧,用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一点钱,和四处捡来的半截砖和油毛毡石棉瓦,,一夜之间搭起了一间简陋的餐厅,仅能摆下两张小桌的“实惠饭店”,专卖凉粉和冷面。
为了佐餐,她特地制作了麻辣酱,生意十分兴隆。也就是就在这个时期,她发明了豆豉辣酱,原本是作为辅料送给来顾客,大家觉得好吃,便主动来买。那时,看到困难的学生来吃饭,她总是加量或者不收钱,学生出于感恩叫她老干妈,这个称呼便被叫开。
买豆豉的人越来越多。她的麻辣酱影响越来越大,达到超出了她的想象。
有一天,陶华碧起床后感到头很晕,就没有去菜市场买辣椒。谁知顾客来吃饭时,一听说没有麻辣酱转身就走。这件事对陶华碧的触动很大。
她一下就看准了麻辣酱的潜力,从此潜心研究起来。经过几年的反复试制,陶华碧制作的麻辣酱风味更加独特。很多客人吃完凉粉后,还买一点麻辣酱带回去,甚至有人不吃凉粉却专门来买她的麻辣酱。后来,她的凉粉生意越来越差,而麻辣酱却做多少都不够卖。
后来,陶华碧开始了第二次经营扩张。白天开饭店,晚上在店里用玻璃瓶包装豆豉辣椒,一直忙到早晨4点,“手都装得扯鸡爪疯”。睡两个小时,6点又起床开门营业。
货车司机们的口头传播显然是最佳广告形式,“龙洞堡老干妈辣椒”的名号在贵阳不胫而走,很多人甚至就是为了尝一尝她的辣椒酱,专程从市区开车来公干院大门外的“实惠饭店”购买陶华碧的辣椒酱。
对于这些慕名登门而来的客人,陶华碧都是半卖半送,但渐渐地来的人实在太多,她感觉到“送不起了”。
3、开始舍弃凉粉、冷面,专门做辣椒酱
在消费者呼吁下、办起了辣椒加工厂
米豆腐和凉粉没有了,辣椒酱系列产品开始成为这家小店的主营产品。
尽管调整了产品结构,但小店的辣椒酱产量依旧供不应求。龙洞堡街道办事处和贵阳南明区工商局的干部开始游说陶华碧,放弃餐馆经营,办厂专门生产辣椒酱,但被陶华碧干脆地拒绝了。
4、为了装产品的瓶子对厂长软磨硬泡
“你要不给我瓶子我就不走了”
日后却拯救了这家玻璃厂国企
“老干妈”员工回忆说,当时捣麻椒、切辣椒是谁也不愿意做的苦差事。手工操作中溅起的飞沫会把眼睛辣得不停的流泪。陶华碧就自己动手,她一手握一把菜刀,两把刀抡起来上下翻飞,嘴里还不停地说:“我把辣椒当成苹果切,就一点也不辣眼睛了,年轻娃娃吃点苦怕啥。”
在老板的带头下,员工们也纷纷拿起了菜刀“切苹果”。而陶华碧身先士卒的代价是肩膀患上了严重的肩周炎,10个手指的指甲因长期搅拌麻辣酱现在全部钙化。
面对贵阳二玻厂长,陶华碧开始了她的第一次“商业谈判”:“哪个娃儿是一生下来就一大个哦,都是慢慢长大的嘛,今天你要不给我瓶子,我就不走了。”
软磨硬泡了几个小时后,双方达成了如下协议:玻璃厂允许她每次用提篮到厂里捡几十个瓶子拎回去用,其余免谈。陶华碧满意而归。
当时谁也没有料到,就是当初这份“协议”,日后成为贵阳第二玻璃厂能在国企倒闭狂潮中屹立不倒,甚至能发展壮大的唯一原因。
“老干妈”的生产规模爆炸式膨胀后,合作企业中不乏重庆、郑州等地的大型企业,贵阳二玻与这些企业相比,并无成本和质量优势,但陶华碧从来没有削减过贵阳二玻的供货份额。现在“老干妈”60%产品的玻璃瓶都由贵阳第二玻璃厂生产,二玻的4条生产线,有3条都是为“老干妈”24小时开动。
5、产量大了,要开拓新的市场
老干妈亲自推销,在贵阳市场站稳脚跟
作坊时代的“老干妈”虽然产量很小,但光靠龙洞堡周边的凉粉店已经消化不了,她必须开拓另外的市场。陶华碧第一次感受到经营的压力。
陶华碧用了一个“笨办法”:她亲自用提篮装起辣椒酱,走街串巷向各单位食堂和路边的商店推销。
一开始,食品商店和单位食堂都不肯接受这瓶名不见经传的辣椒酱,陶华碧跟商家协商将辣椒酱摆在商店和食堂柜台,卖出去了再收钱,卖不出就退货。商家这才肯试销。
一周后,商店和食堂纷纷打来电话,让她加倍送货;她派员工加倍送去,竟然很快又脱销了。,
陶华碧开始扩大生产,她给二玻的厂长毛礼伟打了一个的电话:“我要一万个瓶子,现款现货。”
一年后,“老干妈”麻辣酱经过市场的检验,在贵阳市稳稳地站住了脚。
7、小公司开始走向正规化、规范化运作
虽然没有文化,但陶华碧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帮一个人,感动一群人;关心一群人,肯定能感动整个集体。
8、公司逐渐走向大境界
贵州市场站稳脚跟后全国扩张
1998年开始,陶华碧把公司的管理人员轮流派往广州、深圳和上海等地,让他们去考察市场,到一些知名企业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她说:“我是老土,但你们不要学我一样,单位不能这样。你们这些娃娃出去后,都给我带点文化回来。”
这一切也预示着老干妈逐渐走向了更大的舞台!
陶华碧派出去的管理人员陆续回来后,很快就使公司逐步走上了科学化管理的道路。
在老干妈成功稳定了本土市场后就派遣了销售团队四处考察,打通各地的销售渠道。辣椒酱本身就是低消费的调料快消品,无论是在价格上还是在需求上都很容易推动其销量,并且企业还通过奖励机制激励当地经销商卖力地推广老干妈。
很快,老干妈香而不辣的辣椒酱在获得良好的市场反响后持续传播,可以说在推动产品广销的过程中老干妈更多的是依靠口碑营销,只要类似的这种日常低消费品口碑上得到广泛承认就很容易站住市场。
9、1998年过5000万,然后走入快车道
如今年销40亿每天130万罐成了贵州名片
如今,老干妈公司已经成为继“贵州茅台”、“黄果树”、“贵州神奇”之后,贵州省又一个全国响亮的品牌。
▎解析老干妈成功背后
今天老干妈已经成为中国辣椒酱第一品牌、占据行业近15%的份额,在这样一个传统、相对落后的调味品行业,规模做到超过40亿,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在这个奇迹背后,老干妈是如何成就的?
1、独特的产品、好吃的味道
老干妈之所以崛起,正是因为其打造的辣椒酱好吃的味道,引发风靡。
陶华碧,从小就喜欢调一些佐料调味,而卖凉粉之后,自己又发明了麻辣酱来调味自己的凉粉和凉面,让自己卖的更受人欢迎,而在辣椒酱大受欢迎后,她依然持续不断的改进麻辣酱的风味,让它更受欢迎。
而因为这个产品,她的生意红火,并且形成了良好的口碑,以至于周围的商家都在使用,还有很多人从外地赶去购买,都充分证明了它产品的独特竞争力,以至于她砍掉凉粉和凉面业务,全力专门打造辣椒酱!
老干妈的经历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产品力永远是最重要的!
2、大众价格、平民价格
这种大众价格、平民价格,让老干妈辣椒酱有了广大用户群,也拥有了一个广大的市场。
3、渠道化拓展、全国市场扩张
虽然老干妈开始是一个地区餐馆起家、开了小厂,并逐渐在区域站稳了脚跟。
但是,她却并没有把自己局限在贵阳、贵州,而是努力走出区域、走向全国,从地区市场拓展全国市场,让自己的空间和销量都获得了大提升!
4、实干的团队、低调又实效
“老干妈”的管理团队,大概是中国目前大型企业中最神秘的一支,陶华碧对他们的一个要求就是不能接受外界采访。坊间对这支团队的评价大致为:忠诚、勤勉、低调。
5、非常能吃苦
吃苦,一直贯穿于陶华碧的创业历程中。
回忆起过去的创业路,老干妈多次感慨“太困难了”、“我吃了好多苦哦”,2012年两会期间,接受凤凰网对话时,一度哽咽落泪。
一方面,家庭条件不是很好。丈夫早逝,一个没有什么文化、也没有收入的女人,拉扯两个儿子长大,一家生活重担落在她身上,孤儿寡母过日子难啊。
另一方面,整个过程中,人间冷暖,被人看不起,被人找麻烦。
开始背着上百斤重的米豆腐,搭公交车都被人撵,“售票员态度非常恶劣,几下就给你推下去。当时1毛5分的车票,我给3毛钱,她还不让我坐。我说不行也得行,今天非要坐。天天吵架。”
后来好歹开个小吃店店后,又被三天两头找麻烦,吃拿卡要,被逼得走投无路,老干妈陶华碧拿起炒瓢跟他们干上一架,“我们孤儿寡母挣点钱多难。我不是随便可以欺负的,我不怕你。我就要打你,打的不得了”
这段老干妈陶华碧的讲述,让人落泪!
用陶华碧的话说“我要不强,我们生活都无来源”,陶碧华不要强,一家子没法生存,这也是当初丈夫去世后,孤儿寡母的生活写照!
一个没有文化、没有家底的女性,为了生存而进行的创业艰难可想而知,她曾经举过八磅锤,背过黄泥巴,背100斤赚3角钱。
后来开始摆早摊,每天干到凌晨一两点,第二天一大早去早市摆摊。后来又挑着担子去学校周围卖凉粉。那时90斤体重的她要扛起100多斤的担子,也是在那个时候,落下肩周炎、关节炎、颈椎病,直至今日,膏药不断。
再后来,开始做辣椒酱之后,每天睡两个小时(白天开饭店,晚上在店里用玻璃瓶包装豆豉辣椒,一直忙到早晨4点,“手都装得扯鸡爪疯”。睡两个小时,6点又起床开门营业)
可以说,这些苦,也真不是一般人能吃的!
成功的企业就不要去失败,要好生生去做,要做就把它做大,做成精钢、好钢,我就要成功。别人眼里可能认为“你孤儿寡母,能做什么”,但是我就要拼下去。否则,你吃不上饭,人家笑话你。
老干妈陶华碧曾说,“吃苦耐劳累不死人,只要肯吃苦,没得办不成的事。”
这种吃苦精神在陶华碧创业过程中一直延续,即使她已经是董事长后,公司办公室主任王海峰说,老太太没有什么个人爱好,生活简朴得让人不敢相信,全部心思都在公司的发展上,就是晚上还在厂里睡。陶华碧说:“听不见瓶瓶罐罐的响动,我睡不好。”
这一点,也让她与很多企业稍微发展,就开始注重享受、精力已经不再业务和企业发展上的中小企业老板拉开了距离,也是她所带领的老干妈能够成为中国辣椒酱大王、行业第一的重要原因。
6、长久的坚持、长达30年多年打造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在老干妈奇迹的背后,同样并非一日打造而成!
在老干妈创业的过程中,她也吃了很多苦,但她一直坚持,一直在努力!
从摆地摊、到经营小店、到小作坊、区域品牌,再到全国知名品牌的的发展过程中,她是日积月累、一步步发展起来,从她1989年开始经营凉面、凉粉店算起到现在,已有27年历史,即使是从她1996年全力打造辣椒酱的工厂算起,也有20年时间。而如果从她摆地摊算起,这个奋斗时间更长,超过30多年。
正是这一年又一年、一点一滴的积累,最终成为了行业霸主。
7、独特的掌舵者 小地区走出的大企业家
老干妈陶华碧虽然从一个小山村走出,但是不得不佩服她的毅力和远见。
年轻时,因为丈夫去世比较早,她为了生活艰辛的摆地摊。
但是,她的经营思维,却超越了一个普通的地摊经营者的思维,不仅仅满足于摆个小摊,却努力想着提高口味,更吸引顾客。
从路边摊开始,吃了很多苦,却一步步把生意从地摊做成了区域老大,然后又走向全国,成为了行业老大!
可以说,虽然陶华碧来自小地区,但却是一个能力和视野都很远大的女性。
▎独特个性的老干妈
不贷款、不上市、不做广告
从贵州走出的老干妈,也是一个独特个性的商界女性!
不欠别人一分钱,与上市绝缘
陶华碧不贷款、不上市、也不做广告,这是她的特色。
从艰辛起家时几十元的零散采购,到如今超过千万元的采购额,老干妈坚持现款现货的原则,就连收购农民的辣椒也不例外。陶华碧曾说,“我从不欠别人一分钱,别人也不能欠我一分钱”。因此,老干妈的公司账目也格外简单。
每年打假投入三千万
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老干妈的品牌广为人知。但是人怕出名猪怕壮,商品好了,假冒的就出来了。一时间,全国各地的市场上,竟然每年都有50多种假冒的老干妈!
中国辣椒酱大王成功卖到国外
还登上奢侈品折扣网站
独特亲情式管理
被员工亲切称呼“老干妈”
“陶华碧有自己的一套,你可以叫作‘干妈式管理’。”贵州大学讲师熊昉曾作为记者多次采访过陶华碧,他说:“比如龙洞堡离贵阳市区比较远,附近也没什么吃饭的地方,陶华碧决定所有员工一律由公司包吃包住。从当初200人的小厂开始,‘老干妈’就有宿舍,一直到现在2000人,他们的工资福利在贵阳是顶尖的。”
公司2000多名员工,她能叫出60%的人名,并记住了其中许多人的生日,每个员工结婚她都要亲自当证婚人。
所有从老干妈离职的人,如果在外受委屈了,都可重新回来上班。
果然,这种亲情化的“感情投资”,使陶华碧和老干妈公司凝聚力一直只增不减。在员工心目中,陶华碧就像妈妈一样可亲可爱可敬;在公司里没有人叫她董事长,都叫她老干妈。
老干妈传奇,值得人们深深思索!
今天,老干妈辣椒酱已经成为了贵州省的一张名片,而老干妈,这个早年一个人辛苦带着两个孩子、从摆地摊开始、吃了很多苦,一点点做大的老太太,也成了中国辣椒酱大王,成为了贵州的富豪之一,走入了中国富豪榜、甚至是全球富豪榜。
这个传奇背后,她的奋斗历程,从路边摊开始,吃了各种苦、受尽了很多白眼、也遭遇了很多欺负和麻烦,却一路扛过来,坚持不懈的不断提升。
长达30多年的奋斗,一步步走来,又刻苦钻研产品、注重品质,推动员工外出学习经验、注重渠道和经销商,这些基本功一步步走来,最终成为了行业老大!
这些传奇背后的心酸、坚持和努力、改进、提升,这些基本功的修炼更值得思索!
第一赢销网根据理财周报、网易财经、凤凰网、全球CEO经典文摘等资料综合整理
第一赢销网 公众号ID:yingxiao360-com
第一赢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