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领导力 > 商业领袖 >

蔡文胜:草根出身的中国站长之王

营销资讯 2020/03/28 16:24:38  来源:网络整理

 

蔡文胜:站长之王

来源: 家(北京)

    中国互联网最被低估的人物,值得所有创业者学习的榜样。从传统生意跨界到互联网,他的草根暴盈方法是什么?

他曾单枪匹马,抢得十多万个互联网域名,总估值超过1亿美元

他高中没毕业,英文相当烂,却把网站卖给Google,还成为众多VC的座上宾

他是第一流的天使投资人,所投网站中有多个已经是千万美元级的热门公司

他和另一位超级站长做4399游戏网站,很可能会比陈天桥更先做成“平台运营商”

今年6月底,30岁的李兴平有了自己人生第一次乘坐飞机的经历,一直以来,他都极少离开他的老家广东兴宁市。和此前仅有的三次出省一样,这次李兴平的目的地也是福建厦门。不同的是,他的朋友、搭档蔡文胜专程从厦门飞来广州,陪他一起出行。

他们要商量的是两人共同运作的4399游戏网站的下一步计划。事实上,这个投资不到100万人民币、40来个人的休闲游戏门户,已经成为2008谷歌热榜上排名第七的互联网品牌,目前月收入超过1000万元,私募估值超过8000万美元。但他们暂时拒绝了投资,“我们会自己拿钱养,4399有机会做很大,IPO只是一个小目标。”蔡文胜笑称。

他与李兴平,也许是中国互联网最草根的组合。都是成功的个人站长,先做对手、后成朋友,现在是搭档,而且完全互补。李兴平极度内向,不懂管理,习惯单打独斗。而蔡却有丰富的商业经验,人脉深广,颇得资本信任。

对于草根用户的理解,中国网络界没有人敢说自己比李兴平更强。他初中文化,装过电脑、管过网吧,于19995月创建网址导航站hao123.com,单日访问量最高超过3000万,堪比搜狐。20048月,百度以数千万元的代价将其收购。

蔡文胜,福建石狮人,高一辍学,早年帮家族做服装生意,1993年移居东南亚,1999年回国后开始做域名生意,成为中国最成功的域名投资者。2003年蔡开始模仿hao123做网址站265.com2004年获得IDGGoogle投资,2007年谷歌中国以“数千万美元”(蔡自称)的价格收购265。在此前后,蔡开始涉足投资,其参与投资的公司包括暴风影音、快车、CNCN统计、ZCOM58同城等数十家热门互联网公司。

人们常常把互联网的创业者分为张朝阳、李彦宏为代表的海归派,和马化腾、马云为代表的土鳖派,这两者尽管有明显的区别,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他们在创业之初就是公司化的运作,依靠创始人的远见和魅力,模仿国外的商业模式,聚集大量的人力财力,捕捉大的潮流趋势,在成功上市之前,大都经过了漫长的“烧钱”阶段。

而个人站长群体的创业方式则相去甚远。个人站投入很少,没有太高的技术含量,网站非常简陋,通常就是依靠一两个“杀手应用”,吸引几十上百万甚至千万用户,然后获取广告或者增值服务的收入。这是纯粹的中国特色。

39岁的蔡文胜正是个人站长实现商业进化的最佳代表。

“一个人靠自己可以做成一个价值几千万人民币的网站,只要走对10步,李兴平等都验证了;如果要做成几千万美元的公司就得有团队,还要走对50步,走错一步都可能走不到;但要做成几亿美元的公司,就要走对100步,每一步走错就可能会前功尽弃,我现在是在50步到100步之间。”

在未来五年的“全民互联网”时代,只有个别幸运儿成就大事业,那需要能力、胆识、团队和运气。但是,找到赚钱的有效法门,开拓一个良性发展的生意,许多人还有机会。

域名抢注秘技

“为什么做域名?因为我喜欢1块钱赚10块钱的生意。为什么我比别人做得好,因为我做事动脑子。所有的NB都是比别人多那么一点……”

“蔡总,30万买你的suzhou.com可以吗?”721日晚,蔡文胜亮出他的iPhone手机,给我们看一个陌生号码刚发来的短信,他的回复是“这个域名少于100万不卖”。

几乎每天,他都会收到这种和他商量买卖域名的电话、短信或者邮件。在“米农”(网络域名玩家的自称)的世界里,蔡是当之无愧的“老大”。就连国外的域名投资客,也都知道中国有个Mr. Cai

有意思的是,蔡其实在2000年才开始做域名。当时早已过了域名投资的黄金时期(国际互联网域名始于1985年,1992年之前域名都是免费的,1994年后有了域名注册商,才开始收费,并有了抢注)。当时,全中国有数千人在参与这块生意,包括很多互联网精英也都尝试。

而蔡本人此前除了买电讯盈科PCCW的股票赚到点钱之外,对互联网毫无了解。他是在香港偶然看到一个报纸新闻,说business.com域名卖了750万美元。那一天是2000425日。

这一下子激发了他的兴趣,“我对用1块钱赚1块钱的生意不感冒。一个域名注册费才200块,但是好的能卖几万,利润很高。”他决定放下家族的进出口贸易和房地产生意,全力投身此事。

2000年时,有价值的国际域名几乎已经被注册一空,蔡文胜不可避免地交了不少的学费。他一口气注册了一两千个域名,什么类型都有,比如模仿联想FM365.com注册的FM86.com,但这种他自以为很好的域名其实并无价值,“结果一个也没有卖出去”,一下子赔了几十万。直到2000年底,他才知道,域名注册之后每年还需要续费,如果不续费就会“掉下来”,也就是说,可以重新被注册,于是他把目光放到了抢注可能“掉下来”的有价值的域名上。

这将面临两个问题,一、如何发现有价值的域名;二、发现之后如何保证自己能抢注到。

蔡文胜分别都有一套方法来解决这两个问题,首先是挑域名。

第一个阶段是我把著名的网站、常用拼音、地名做一个数据库,大概有10万个,每天到期的域名可能有500个,我从中挑最好的抢注。

第二个阶段,国外有网站,专门卖每天掉出的域名,300美元可以买10万个名单。我怎么挑出要抢的域名?我一般会放入大英百科全书和我的数据库匹配,这是第一步,匹配出来有二三十个是单词的,那这个价值就比较大。

后面我更精了,我把这10万个域名通过程序放到域名注册代理网站snapname.com的数据库去匹配,通常有1000多个域名会被人家预订了,也就是说别人帮我选过一遍了,然后再到域名拍卖网站namewinner.com去查别人愿意出的价格,价格最高的域名价值也最大。比如当时romantic.com有人愿意出10万美元,wirelessnet.com有人出到18万,我就专门抢这些最贵的。

通过这种方法,蔡发现了很多普通人不会注意到的有价值的域名。“你知道bharat是什么意思吗?bharat.com值多少钱吗?”蔡文胜几乎炫耀般地问我们。我们默契地摇头,他开心地回答道:“‘bharat’是印度的别称,就像‘sino’是中国的别称一样,印度最大的国有公司几乎都是以bharat开头,这个域名值几百万美元,现在在我手里。”

但一个有价值的域名往往是全世界无数人都会去抢,如何提高自己抢注成功的概率,蔡文胜同样有极为巧妙的方法来实现,以FM365.com为例。

首先你要了解域名到期之后并不是马上可以重新注册,注册商会保留一段时间,但每个注册商的规则不一样,有的可能是第二天,有的要1个月,有的是45天,所以你首先要知道它是哪个注册商。FM365.com是在NSI注册的,它的保留时间是70天,所以也就是1229号可以注册,只有10%的人知道这个日子,这就淘汰90%,还剩下1万人,但你只有万分之一的机会,所以必须知道具体是几点几分掉。如果整天等着,机会很少,我知道NSI是在美国时间中午12点,中国时间是凌晨3点,知道这一点的又淘汰90%,还有千分之一的机会。

注册域名需要填写名字、邮箱、地址,通常这个过程大概需要5秒,最开始我先填好,然后直接按F5就可以了,只要1秒不到,概率就比较高,这样又淘汰90%,这个时候还剩下100个人,还是不能保证你能注册到,我后来采用程序注册,每秒提交1000次,这样概率就提高很多。

我还有几十个提高注册域名成功概率的小窍门,比如不能直接用自己的电脑去注册,因为这样的话提交的信息要从厦门到上海再到美国,经过太多的节点,速度太慢了。于是,我先租用上海的服务器,后来干脆租用美国的服务器去注册,这样速度最快;而且注册信息也就填写阿拉伯数字,比如[email protected]。反正这个信息回头可以修改,最简单注册信息比完整信息要少几百个字节,也会加快提交速度,从而提高成功的概率。还比如注册域名时,要提交一个dns地址,有一天我写错了,注册商返回给我的信息是dns无效, dns的验证要花时间,我干脆就不填,事实证明也能注册成功,这也能节省时间。

后来我在全世界第一个开始通过注册商的特殊通道来注册域名,打个比方,原来我们在门外面抢,现在我到了门里和别人抢,我的成功率就更高了,当然这种方法后来也流行开了,但是ICANN对注册的信道有限制,国外的注册公司是以量为目标,每次要抢注很多域名,而我只注册最有价值的域名,集中所有的信道去注册一个。

最后,我的成功率就从十万分之一变成了50%以上。

应该说,从2001年到2003年,蔡文胜的域名生意做得相当成功。他大约注册了5000多个域名,卖了1000多个,而他域名的买家则遍布全世界,比如西班牙一家最大的生物科技公司BIONET.COM就是从他手里买的。期间,所有的域名生意几乎都是他和一个2001年找来的伙伴完成。后来,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cn的域名,让他支持。他光3个字母的.cn就收了2000多个。至今据他自己估计,手中的域名价值上亿美元。

“我是个善于找窍门的人。”蔡文胜说,“全中国真正从买卖域名里赚到钱的人不超过100个,我应该是最棒的。”这一点可以从他的第一个生意得到佐证。

1985年,15岁的蔡文胜通过香港的亲戚买了一台三洋8800双卡录音机,时价280元。然后开始翻录港台的流行歌曲,一天可录40盒,一盒空白卡带的成本为1元,翻录之后卖2.5元,一天可赚60元,后来他把录音机的数量增加到8台,每天可以赚几百块,这在当时已经是一笔不小的收入,于是他退学专心做生意。

显然,如果能够提高翻录的速度,即可增加收入,蔡文胜将一台录音机拆开,发现将录音机的一个塑料卷盘扩大,就可以提高速度。最后,他的翻录速度是别人的3倍。 “我做域名很成功,做磁带生意也做得比别人好,为什么?”蔡文胜说,“可能就是比别人多动了那么一点点脑子。”

创业方法

“南方人创业为什么相对北方人厉害,因为南方人没有什么大选择,觉得这个能赚钱就马上做了。北方人考虑太多商业模式,想得太多,结果没干出来。最好的商业不要去找商业模式,那都是扯淡……”

拿下FM365.com后,联想通过中间人找到蔡文胜,提出想花百万人民币买回去。蔡因此第一次进入互联网的中心——北京。“谈判到后来,我被联想的一个副总说服了,把这个域名免费送还。”于是,蔡享受了一把中央领导人的待遇,在一干高管的陪同下参观联想。

此后,蔡文胜在互联网圈中名声鹊起,他也结交了雷军等一干朋友。

2003年以后,蔡已逐渐意识到,买卖域名虽有暴利,但终究只是一个个人生意。不过,域名毕竟是互联网最基本的应用,通过域名,他又把中国的出色网站都研究了一遍。这时,他发现了hao123.com,首页上密布着各种网址,流量却极高,alexa排名达到100名。

蔡讲着一口带有浓郁闽南腔的普通话,在学会用输入法之前用坏了3个写字板。当他第一次见到把所有有用网站都列在一个页面上的hao123时,觉得这正是自己最需要的网站,因为只要把hao123设为主页,就不用再自己痛苦地输入网址了。

蔡文胜找了几个人组成团队,决定自己也搞一个。当时他手上有3个三位数字的域名870.com716.com265.com,先用870.com做,结果做了1个星期,流量就到1天十几万。蔡于是更加确信,“这种看似傻瓜的应用正是中国数亿普通网民的需求”。

他坚决地把域名换成265.com,并把自己手中的好域名全部导向265.com。到2004年年中,265.com的日流量已经达到近400万。这时IDG的投资经理找上门来,希望投资265。在北京,他见到了IDG的合伙人过以宏,侃了半天域名生意之后,隔壁的熊晓鸽、周全等都跑过来听他讲故事。不过,“他们对265生意还是只听懂了一半”,最后,265拿得了百万美元的投资。

这个估值算不上很高,但蔡是草根站长中第一个获得VC投资的,这种光环效应让蔡迅速成为站长们的大哥,更为重要的是,蔡因此而进入了互联网的主流之中。获得投资后,265将公司从厦门搬到北京,蔡本人开始与各大互联网公司有了直接的接触。

2005年,客齐集的CEO王建硕有一次去拜访蔡文胜,在蔡的名片夹中发现居然有Google负责投资事务的一位人士的名片,这让王相当意外,因为265是如此一个草根的网站,与高科技的Google简直是风马牛不相及,并且此时Google尚未进入中国。事实上,265Google在中国的第二个投资,第一个是百度。

“在中国,网址站和搜索引擎是很紧密的结合,高端用户知道网址,也会打字,可以直接上搜索引擎,但很多低端用户不知道,是从网址站开始上网的,他们接触的第一个搜索引擎会决定他将来用什么,这是百度收购hao123Google收购265的原因,至今每天从hao123上导向baidu的流量达2000万。”蔡文胜说。

值得一提的是,IDG在找265之前,曾去兴宁找过李兴平,但是不善言谈的李让IDG投资经理颇为失望,认为hao123流量虽然很高,但创始人缺乏将其做大的视野与能力, IDG这才将目光放在了网址站的第二名265上。

在接受投资时,蔡文胜就计划收购hao123,然后与265合并,这样就一定可以做大,“能左右中国互联网,也能左右搜索引擎”,IDG也认可并购hao123的设想。

但蔡犯了一个错误,由于是竞争对手,蔡担心直接找李兴平难以沟通,就通过各种关系侧面向李表示收购的意愿,但李全部予以拒绝。20048月,蔡忽然发现hao123.com的注册信息发生变更,9月,蔡文胜亲自去兴宁找李,才知道hao123已经被百度收购,失去了合并的机会。

不过两人对于互联网的认识倒一拍即合。当时蔡已拿到IDG的投资,李兴平自觉这种与资本打交道的能力是自己的软肋,做个人网站局限性太大,两人可以在其他方向进行合作。

而李兴平对用户的理解和对产品的敏感度让蔡相当“崇拜”,“他真的有天赋,虽然在一个小镇里面,但通过互联网,他对中国各个网站、站长的情况、流量怎么做起来的一清二楚,天下没有白白成功的。”蔡文胜感叹道,“hao123就不说了,他做了一个IP138,查询IP地址,它甚至都不是一个网站,只是一个简单的网页,但很有用,1天都有百万的流量。我认为他是中国互联网里面很懂用户的,而我很懂站长,很懂产品。”蔡文胜说。

2004年下半年,两人就开始悄悄合作,做小游戏网站4399。在4年多的时间内,4399主要提供免费的flash小游戏服务,没有很多的赢利。2008年,网页游戏市场开始爆发,4399也开始引入网页游戏,凭借之前积累的人气,迅速开始赢利。有大公司和投资商找上门希望买4399,蔡文胜与李兴平商量决定不卖。2009年,两人在广州成立团队,正式将4399商业化运营。

直到今天,4399的决策由两人共同商量,产品的事李兴平说了算,商业发展、人员配置管理以蔡为主。李待在兴宁老家,蔡通常在厦门,平时通过QQ和电话沟通,一两个月碰一次。蔡计划将4399的大本营放在厦门,他曾考虑过搬到北京,但后来“还是觉得厦门好一点,不浮躁,可以踏实地做好一些事情。待在上海北京这样的大城市里,容易忽略二、三线城市以下网民的需求”。

目前拥有上亿用户的4399定位为国内最大中文游戏发行平台,其中网页游戏注册用户1200多万,每天新增用户近20万,每日流量1600万,平均同时在线80万,月收入达到千万,盛大、巨人等大公司都开始与其合作。

一个有趣的问题是,无论是hao123还是4399,其页面都极不美观,这让互联网精英们无法理解,为什么这样的网站能够获得这么大的流量,其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中国的普通互联网用户相对低端,对他们来说,互联网越简单越好。我曾做过实验,我让五六岁的小孩同时玩4399和其他小游戏网站的游戏,一个星期之后,他会更喜欢使用4399。”蔡文胜说。这多少和当年李彦宏对hao123的评价类似:“hao123简单到让人无法超越。”

投资原则

“传统生意教给我两件事:第一,有用户就有价值。看店面好不好就是看人流,有人流就说明人家喜欢到这来,就可以卖很多东西。第二,商业的敏感度和决策速度。我做决定非常快,有些重要的投资半小时敲定,钱就打过去了。”

20054月,蔡文胜个人出资包下全部食宿,在厦门连办两天“中国互联网站长大会”,邀请了国内流量最大的150名个人网站站长参加,其中包括庞升东、姚劲波等日后获得巨额风险投资的人。这一届的站长大会也被认为是个人站向商业站转型的标志,而此后的蔡文胜则隐隐有站长盟主之势。尽管日后他承认,第一次站在台上演讲时,“腿都是哆嗦的”。

“在我开始搞站长大会的时候,个人站长的时代就过去了。这不是说中国以后就没有站长了,而是说今天个人再重头做一个网站做到全国出名,有几千万用户已经不太可能了,很多个人站正在商业化,并取得了成功。”而蔡文胜就是重要的推手。

王定标找到蔡,想买一个更好的域名。蔡和他聊了几个小时,对Chinabbs的整个发展提出一系列的建议,王定标十分认可,就邀请蔡做股东。Chinabbs的投资商也是IDGIDG对此并不反对,蔡就把daqi.com送给了Chinabbs,加上他的想法、资源入股,成为了大旗网的股东。

另一位参会者58.com的创始人姚劲波也曾是一位成功的域名投资者,与蔡文胜私交很好。2005年他创办58同城时,蔡也很看好分类信息网站这个方向,就投资入股。此外,蔡也经常在服务器、带宽、域名等方面给一些更小的网站以帮助,不过通常并不占股。

2007年在卖掉265之后,蔡文胜认为自己已经基本获得了成功。除了4399外,天使投资变成蔡文胜的主要兴趣。蔡做投资有两种方式。

1. 网站本身已有很大的用户群,通常要达到千万级,“有用户就有价值,用户量达到千万说明已经初步成功”,这种认识就源于蔡文胜早年做服装生意的体验。蔡文胜也形成了对网站价值的判断标准,“只要有足够的用户,就一定能找到商业模式,只是能做多大的问题”。“有些东西是不能支撑很大的,要知足……”

2. 蔡自己看到市场有什么需求,认准一个方向,就会主动组织团队。比如美图秀秀就是蔡认为普通网民需要一个傻瓜版的photoshop处理图片,这个可以轻易做出各种各样效果的图片处理软件是在2008年增长最快的互联网应用之一。

但蔡文胜最鲜明的投资特色或许并非是以上两点,而是“快”。他通常都是在很早期的时候发现有潜力的项目,然后迅速做出投资的决定,“我投资决策很快,有时候半小时就定了——不是说做决定,而是把钱打到对方账上。”显然,与VC机构的漫长的谈判、调查、法律签署相比,这种快速的投资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这同样来自蔡早年做服装生意的经历,“当别人用10块钱的价格订1000条裤子的时候,一定要在极短时间内判断自己是否能用9元的价格进到货,否则商机瞬间就会失去”,这种快速决策的前提是对信息的全面掌握和敏锐感觉。

蔡文胜从来都是一个善于学习的人,他在做每一件事之前几乎都会做大量的功课。2003年做265之后,他将当时站长云集的k666.com上的几万个帖子从头看了一遍,从而了解了几乎所有主要的个人站的情况,当他接触IDG时,他把这个公司的历史、各位合伙人的情况都摸了个遍。自然,当他自己开始做投资时,他在决策之前就已经对看重的公司做了充分的研究,并闪电般地开出对方无法拒绝的条件。

与此同时,蔡文胜同样有严格的投资纪律。他的原则是不超过200万元,“我只做前期投入不是特别大的事情,如果要靠烧钱才能做大的,我不会做,当然,如果能吸引到VC那就另外一回事。”4399的投入不到100万元,傻瓜图片处理软件美图秀秀则几乎都没有什么推广成本。他和李兴平曾经一起投资一个视频网站,因为需要的投资太大,很快转卖给了他人。

对于他所投资的公司,蔡都有明确的步骤安排:首先考虑做的东西对网民是不是有用,能不能抓住几千万用户,有了几千万用户之后考虑先让它赚钱,然后第三步再考虑能不能做得很大,甚至做成上市公司。

下一个大生意

1998年到2003年,是中国互联网的精英时代,都是拷贝海外的模式;2003年到2008年,网民从几千万达到3亿,是大众时代,这个阶段土鳖超越海龟;而2009年到2014年,中国的网民会从3亿增加到6亿,这将是全民互联网的时代,机会有很多。”

现在,蔡文胜每天中午12点起床,然后开着自己的保时捷SUV到办公室,一根根地抽中华烟,泡上好的大红袍喝茶,然后上网去各个论坛和QQ站长群里看看大家在聊什么话题,再电话给自己投资的公司指点一下方向。看似很轻松的他其实仍然在思考自己的下一步的方向,他并不掩饰自己的野心。

“不能说我被低估了。因为我确实还没有做成大事业。人的价值有两种,一种是浮在台面上的,另一种是会慢慢积累,但会嬗变成一个大东西,我觉得我的积累期还需要时间。”蔡坦言。

尽管现在蔡文胜花在域名投资上的精力只有1%,但说起域名,他仍然滔滔不绝,他了解中国所有知名网站域名的故事,很多域名也与他息息相关。比如g.cn是他卖给谷歌中国的,如果陈一舟不是受到蔡文胜的影响,可能就不会后来去抢注开心网的域名kaixin.com。他时不时要晒一下自己收藏的经典域名,比如Romantic.com,“这个没有百万美元是不卖的”。“我还收藏了中国上千个地方城市的域名,足可以搞一个地方门户联盟”。

而域名,很可能还是他下一个大生意展开的基础。

今年7月初,一位美国的域名投资者专程飞往厦门拜访蔡文胜,Mr. Cai在国外的域名投资者中名气很大,这位投资者问蔡,他手中有那么多有价值的域名,为什么他不做域名停放(Domain Parking)?

蔡坦言,中国的企业对品牌的认知度还不是那么高,而且点击作弊比较多,做域名停放的时机尚不成熟,但他预计未来三至五年,这一市场将会逐渐成熟,而这也可能会让他手中域名产生源源不断的收入。

而蔡文胜手上有大量这种域名,比如和sohu.com很接近的shou.com,携程的拼音域名xiecheng.com,网易的拼音域名wangyi.com,这些域名有着不小的流量。比如xiecheng.com每天有超过1800个点击,“打开这个网址的人一定就是要找订房间、订机票,就是携程的目标客户,百度上的关键字点击1个是5块钱啊,携程雇那么多人在机场发卡,成本是很高的,这1800个潜在的用户他们却不要,实在是……”说到这里,蔡文胜不禁大摇其头,“不过我现在一家家去谈也不合算,教育市场太辛苦了,还是等市场起来再做吧。”

“我现在的想法还是先把4399做成最大的游戏平台,另外我也会关注与传统产业结合的电子商务、无线互联网,这两个是全民互联网时代最大的机会。” 蔡打开自己的ThinkPad笔记本,桌面上就是他自己写的4399商业发展计划书。 (本文来源:创业家 作者:张凯锋 申音)

相关链接:对话蔡文胜:中国站长之王如何炼成

来源: 邦》杂志(北京)

一个高中没毕业的草根创业者,从域名入手,做着被很多人看作是“投机”的生意,却在不经意间成为中国域名投资领域最成功的人,很多知名公司都从他手中买得好域名;他从个人网站做起,却吸引了IDG资本和Google的投资,最终将网站卖给了Google;他被媒体称为站长之王。

越来越多的创业者已经认识到了天使投资的重要性:一个好的天使投资人,所带来的不仅仅是资金,相关资源的支持更可以帮助创业企业快速起飞。但国内的现实是,天使投资人并不多,为普通创业者所熟知的几位似乎也都“高高在上”,很难真正接触到。从本期开始,本刊将邀请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副院长廖理教授,对话国内的天使投资人,走近这些略显神秘的“天使”,帮助创业者了解他们的投资理念与故事。

与投资等话题,进行深度探讨。

域名投资:我喜欢高回报的生意

廖理:你成长的经历对创业者会有很大的启发作用,因为你高中没有毕业就创业,属于草根创业,感觉距离大家更近,不是遥不可及。

蔡文胜:草根创业应该得到更多的关注,毕竟在中国能拿到投资的人不多,因为我们的人口众多,想创业的人太多了,真正能得到的帮助人还很少。在几个大城市还可能有机会找到投资人,在其他地方就很难。

廖理:你一开始也是做传统生意,后来怎么就转向进入互联网了呢?

蔡文胜:这里有运气的成分,也有自己的选择。我更愿意做投资回报比较高的事情,做互联网就比传统贸易回报要高得多;其次,我比较喜欢自由一点的生意,我做过服装、房地产等生意,发现要跟很多方面打交道沟通关系,而做互联网只要有创意就能去实现,更自由。

1999年,正是互联网泡沫的时候,我买了盈科数码的股票,涨了好多倍。我看到一些报道,说一个域名一年的维护成本才200多块,但好的域名可以卖到几百万美元。当时成交最贵的域名是business.com750万美元;李嘉诚的tom.com域名,是跟一个加拿大买的,现金加股票,真正的代价超过1亿港元。

廖理:感觉做域名生意就是个人就能做了,这算是一个比较独立的商业领域吗?

蔡文胜:域名是一个非常巨大的产业,像Google在国外的所有收入,跟域名相关的业务占了20%,国外域名市场每年的产值应该是几十亿美元,不光可以买卖,还可以做比如域名停放等。国内现在这一块相对不太成熟,像我现在拥有的域名,如果在国外,什么都不用做,光出租每年最少就有数千万收入。

廖理:那域名会继续发展得更好,还是会走下坡路呢?

蔡文胜:会发展得更好,现在很多好的域名价值都越来越高,比如我卖给GoogleG.cn,三年前这样的域名一般50万元就能买到,现在都要几百万元,这跟整个互联网产业的发展,包括企业对域名的认识有关。这点对创业者很有启发,很多中国人创业其实看得都不远,比如开始对品牌不重视。中国有90%的公司是用不到自己的品牌做域名的,被别人注册了,又不想在知识产权上花太多钱,现在情况慢慢在扭转。目前中国的互联网公司能用上好域名的,很多都是找我买的,比如百度的qiyi.comUC浏览器的uc.cn等。

廖理:你怎么会想起来去注册uc.cn这样的域名呢?

蔡文胜:两个字母组成的域名本身就非常稀少,只有676个,三个字母组成的.com域名也只有17,576个,一个国家拥有多少三个字母的域名其实可以衡量其IT发展水平。我2000年进入域名投资领域,中国人拥有的三个字母.com的域名不超过10个,像tcl.com是花几十万美元买回来的,后来我又注册、购买到一些,带动中国企业也慢慢买回自己的域名,现在中国人拥有几百个三个字母的域名。

廖理:那你做域名投资的时候有什么规律?

蔡文胜:最开始我发现域名可以赚钱,就会整天想,比如在电视上看到某个品牌的广告,就会记下来,看看这个品牌的域名有没有被注册;在大街上看到一个餐馆,也会去查查它的域名。每天都在一个小本子上记下我认为有价值的域名。像英文单词的域名会很值钱,我就去买了一本词典,就一个一个单词地输入查询。那时真的很努力甚至经常不睡觉,每天在电脑面前查域名资料。

后来注册逐渐系统化了,经过很多尝试,不断进步。而且注册域名要了解的知识很多,中国有2,100多个县,340多个地级市,我了解大部分县市的地理人文,因为每一个地名对应的域名我都查过。2000年时大部分县市的域名都被老外注册走了,后面我慢慢注册、购买回来,现在50%以上在我手里。另外我还注册了不少国外相关域名,包括印度,阿拉伯语,西班牙语相关的知识也要了解,才能分辨一个域名的价值。

天使投资:我最看重用户规模

廖理:除了域名之外,你也投资了很多网站,这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蔡文胜:我的互联网创业分三个阶段,从2000年~2003年是第一阶段,就我一个人管着两个员工,就是做域名,算是个人的成功;2003年我开始做个人网站,又进入新的领域,开始什么都不懂,从零慢慢学习,变成了个人站长中的知名人物,265网站拿到了IDG资本和Google的投资,又卖给了Google2007年至今是第三阶段,我又进入了投资领域,一共投资了有100多家网站,比较知名的有暴风影音、网际快车、4399游戏、58同城等,其中有很多家拿到了风险投资。

廖理:你的投资数量很大,那你是怎么发现这些网站的?

企业的两个惯例,第一我是学历最低的,高中都没毕业;第二我也没有做商业计划书。那时互联网刚刚复苏,我觉得中国还有很多个人站长需要帮助,就在2005年办了第一届站长大会,去了200多人,都是当时中国做得最好的个人站长,其中有很多现在都做得非常大了。

廖理:在这些个人网站里,你觉得有多少能够真正做大呢?

蔡文胜:个人网站一开始基本是因为某种兴趣做起来的,没有资源也没有钱。我觉得其中可能只有1%的有机会商业化,而这1%里面可能又只有1%可以继续往前走,变成一个好的商业模式。有很多个人网站的用户数都足够多,但并没有被主流的VC所认同,很难拿到投资。

廖理:你投资这些个人网站时,一般投资的金额有多大?怎么定价?占多少股份?

蔡文胜:投资金额一般就在几十万到几百万。我就是根据用户数进行定价,不会去看他的商业模式和其他东西,只要有足够的用户数就会有价值。我的投资一般占10%30%股份,也有一些可能整个网站买下来再组建新的管理团队。

廖理:从总体上看,在中国个人站长创业的前景你怎么看?

蔡文胜:中国的创业环境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像雅虎和Google的创始人,其实开始都是个人站长,但为什么美国很少有个人站长这一说法呢?因为美国的天使投资和VC投资非常发达,一个网站只要做到一定的流量,这些投资人就会找到你,而在中国很难,天使投资人和VC大部分都在上海、北京、深圳等大城市。比如暴风影音,现在大家知道是一家著名的公司了,以前没有人知道是谁做的,实际上最早是哈尔滨的周胜军个人做出来的,2004年我去找网际快车作者侯延堂,那时flashget电脑占有率很高,但没几个人知道是西安的一个站长做的。

中国民间有不少个人站长做得非常大,比如hao123,是后来被百度收购了我们才知道他原来那么大。我自己属于草根,就是个人站长出来的,所以比较了解这些网站。很多VC不敢去投个人站长,一方面是因为他们不知道在哪,第二也不清楚究竟有多大的用户流量。

廖理:那你进行投资时,会对哪一类的项目比较感兴趣?

蔡文胜:团队是第一要素,能不能真正做成事情,要看团队的学习能力,创业的激情够不够,这决定了他能走多远。

第二是方向要对,就是不能去做一个发展空间很窄的领域。比如华军软件园当时做软件下载,做得非常好,也有前瞻性,但如果现在再去做个软件下载站,就没有发展余地了,因为有人已经做得很好了,另外下载方式也发生了改变。

第三是要有好的执行速度,不能老停留在想的层面。其实大城市的人创业比较难,比如在北京接触面很多,信息量非常大,可能今天想了自己要做什么,明天又有人建议你可以做什么,结果什么也没做成。但如果你在一个比较偏远的地方,没有更多的选择,有了想法反而可以踏踏实实做下去。

第四是用户规模要大,一开始就定商业模式都是扯淡。腾讯今天很牛,开始有商业模式吗?当时谁也看不到,百度和阿里巴巴最早规划跟现在做的也不一样。约翰·多尔(John Doerr)曾经总结过,他发现在自己投过的失败案例里,其实一开始都有好的团队,好的商业模式,但是没有好的用户规模。回过头来看,只要你的网站能做到够多的用户规模,自然而然会找到商业模式。

创业机会:互联网大戏刚刚开始

廖理:现在大家都在谈看移动互联网的前景,你觉得机会到底有多大?

蔡文胜:我感觉是最大的机会所在,移动互联网在接下来的几年,会像2000年时的互联网创业。这是一个全新的领域,虽然有些PC互联网的模式可以平移过去,但移动互联网一定会有另外的生态,比如基于位置的服务等很多应用。

廖理:PC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到底在哪儿不一样呢?

蔡文胜:最核心的有两点。第一是屏幕的大小,这会影响到用户感受,服务怎么呈现需要进行调整。第二,手机有很多不同的特征可以实现不同的功能,比如可以根据地理位置帮助我们找到附近的餐馆娱乐,可以及时查看附近的交通状况,这是PC互联网做不到的。

廖理:基于互联网的创业,你觉得还有哪些方向有机会?

蔡文胜:刚才我们讨论的移动互联网有非常大的空间,第二我认为是电子商务,哪怕是一个卖鲜花的,卖矿泉水的,都有巨大的机会,传统行业有多少行业,那么就可能在互联网里同样产生多少行业的电子商务。第三,就是互联网的地域化,现在互联网还普及在大城市,将来会往下普及,都有可能出现大的创业机会。

廖理:现在融资环境比以前要改善了,比如创业板的推出等,但也存在不少巨头,你认为个人还有机会在互联网领域进行个人网站这样的创业吗?

蔡文胜:机会太大了,中国最具有魅力之处就是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创业刚刚开始,第一我们的网民人口基数大;第二,互联网领域还有很多地方可以挖掘和创造,需求远远没有被满足。但是你要从创业板的标准去要求个人站长就不行,离达标线太远,所以更需要创业天使。

第一赢销网

.

商业领袖栏目

阅读排行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