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领导力 > 商业领袖 >

张小龙:曾经悲情人物,缔造5000亿帝国

营销资讯 2020/03/28 17:08:42  来源:网络整理

 

16年前他被《人民日报》称为悲剧人物,如今他一手缔造5000亿帝国

来源:华商韬略IDhstl8888 文/张静波

 

有人说,张小龙很幸运,做了三次,就成功了三次。但其实他自始至终都只在做一件事——雕刻完美的作品。

沉默、内向的理工男张小龙,一手缔造了全球最大的移动社交软件——活跃用户6.97亿的微信,他称微信源于自己大学时代失败的社交经历。

平淡的学生时代

张小龙1969年出生在湖南邵阳,18岁考入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一直读到研究生毕业。

唯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他天资聪颖,学什么都快。同学回忆称,张小龙无论玩什么,只要稍加练习,都能达到高手水平。他喜欢围棋、台球、保龄球和电脑游戏,和他打台球的人,大多数时候只能抱着球杆,在场边干坐着,等待他失误。

语言上。

年后,他在OPP、数据结构等方面达到了较高水平。

失落的技术天才

他先后任职于两家公司,负责程序开发。尽管干得不错,但因不愿充当大公司里面一枚小小的齿轮,并对按部就班的生活感到厌倦,这个不善言辞的年轻人开始一边上班,一边把兴趣转移到悄悄做自己有兴趣的事情之上。思来想去后,他决定开发一款属于自己的软件。

白天上班,他只能晚上写程序。华灯初上,张小龙就把自己“锁”在屋里,一边抽烟一边敲击键盘,直到夜色深深。他像个孤独的艺术家,精心雕琢着自己的作品。有时候,仅仅为了将程序变小几百个字节,就要花上一整晚的时间。

然而,这种快乐没能延续多久,张小龙很快发现自己被繁琐的维护工作捆住了手脚。软件完成后需要一点点完善,这占用了他大量的时间,兴趣也因此消磨殆尽。

最困难时,张小龙甚至想将软件送给朋友管理,自己去美国打工。因为在大洋彼岸,免费软件的开发者可以靠广告和赞助养活自己。

月,博大公司宣布以1200万元收购Foxmail,并任命张小龙为首席技术官

陡然而富,张小龙却并不开心。

彷徨的产品经理

年,上市后的腾讯并购博大,他再次为作品“陪嫁”,踏进腾讯。

在更大的公司里,张小龙突然发现自己的地位不一样了。当时,腾讯正面临MSN的威胁,国内社交软件业战火蔓延。作为当时“生态圈”中的重要一环,邮箱一直是腾讯的软肋,用户体验极差,马化腾自己都不愿使用。

▲张小龙和他的团队

张小龙因此被逼到了墙角。痛定思痛,他决定转变思路。

尽管团队的信心不强,但张小龙很快让大家看到了自己的决心。会后,他将快速、简洁确定为产品核心,带领团队将QQ邮箱的内核全部推倒重写,并要求所有人踏踏实实研究用户需求。

很快,他们找到了一个痛点。当时,大部分邮箱发送不了超大附件,发送大文件的速度堪比蜗牛,给人们的工作带来巨大不便。针对这一需求,QQ邮箱率先升级到支持2G超大附件的发送。这一改变彻底激活了大量休眠账户,QQ邮箱的用户量开始快速攀升。

邮箱入口。此外,还有海子和马丁•路德•金的诗。像画家一样,张小龙希望在作品上留下自己的名字。

邮箱推出漂流瓶。

亿次,直接将QQ邮箱送上全国第一的宝座。

一年后,张小龙在母校面对学弟学妹时说,漂流瓶的创意来源于自己大学时代失败的社交经历。在那个男女生比例高达7:1的工科院校,孤独是张小龙和室友们的常态。

怒放的独裁者

QQ邮箱登顶没多久,张小龙又看到了新的机会。201010月,一款名为KikAPP上线15天便斩获100万用户。张小龙在研究Kik时发觉,这种新的移动即时通讯软件,可能对QQ造成致命威胁。于是,他连夜给马化腾写了封邮件,建议腾讯做这一块业务。

起初,张小龙自己也不清楚微信应该做成什么样,但是他觉得自己有义务阻击腾讯的潜在对手,例如米聊。这款由雷军坐镇的社交软件在时间上先于微信,而且大获成功。

个团队在做微信类产品,另外两个是手机QQ团队和Q信团队,由资深元老刘成敏领衔。张小龙的团队无论在人脉、资源还是经验方面都处于下风,集团的大多数人觉得他过不了“内部关”。

那段时间,腾讯的移动社交之争刀光剑影,马化腾每天都得两边安抚,给双方做“心理辅导”。随着竞争加剧,张小龙对产品的狂热使得天平开始倾斜。

微信类产品在短信上与运营商(移动、联通)存在直接竞争关系,腾讯是靠移动做大的(移动梦网),担心得罪客户的刘成敏选择妥协,勒令手下放缓开发,同时致电张小龙,希望等他和运营商沟通好再发布。

卯足了劲的张小龙却没有任何顾虑,他不管不顾地开发产品,哪怕得罪人,也绝不轻易妥协。这种偏执最终帮微信在“太子争夺战”中涉险过关。

▲微信启动页面

此后的时间里,微信不断推陈出新,从语音功能,到查看附近微信用户,其社交属性不断提升,用户数也迎来了爆发式的增长

微信2.5发布的前一天,张小龙被任命为腾讯副总裁。这位少年得志、大器晚成的技术天才,只用6年就做到了腾讯高层。

在针对用户需求的调整中,张小龙开始变得令人生畏。大到一个按钮应该放在哪里,小到一个图像差几个像素,他都对团队提出了苛刻的要求,下属一度害怕看到他的邮件,并私下称其是“独裁者”。

在“独裁”和追求极致中,张小龙找到了新偶像,他不否认自己继承了乔布斯的衣钵。在腾讯广研中心,人手两本书,一本是《乔布斯传》,另一本是科技大神凯文•凯利的《失控》。乔布斯时代的所有产品发布视频,张小龙一次都没错过。

操控人性的产品大师

微信2.5大获成功后,张小龙一直在为下一个版本的内容犯愁。一天,在和同事吃饭时,他突然想到可以通过摇手机来找人,大家都觉得这个点挺好。

回家后,张小龙失眠了,他一遍又一遍地思考两个人通过摇手机进行沟通的场景。第二天,他和团队花了半天时间确定细节,光是设计摇的手势就讨论了很久。会后,大家迅速进入新一轮的开发。

同月,张小龙受邀回母校演讲。演讲在一阵清脆的“咔嚓”声中开始,张小龙握着手机跟台下的学弟学妹互动。

那场演讲中,张小龙完全沉浸在自己对人性与科技的理解中。很多人觉得他变了,不像个程序员,成了兜售概念的“忽悠大师”。但这些言论在急速膨胀的微信帝国面前不值一提,20123月,微信用户数已经突破1亿。

不担心被抄袭的问题,张小龙将精力放在新的超越上。对手刚学会“摇一摇”,2012419日,微信4.0又推出朋友圈功能,引发了新一轮的移动社交热,每天有上亿条信息、上亿张图片在朋友圈传递。

亿,在全球范围内一骑绝尘

纯粹的人也能成功

后来马化腾几番找张小龙做工作,他才迫于压力,同意在朋友圈投放广告。但起初,他坚持要求每次广告费必须在1000万以上,真正有实力、能做出漂亮广告的商家才能进来。

月,张小龙在微信公开课上说:他和同事开会或吃饭,很多人每隔两分钟就要看一下手机、看一下微信,如果规定不能看,对方就会手足无措,很焦虑。

▲张小龙在微信公开课上

在知乎上,有人问:乔布斯的成功说明了什么?张小龙答:说明纯粹也能成功。

, , lang=EN-US>

后来马化腾几番找张小龙做工作,他才迫于压力,同意在朋友圈投放广告。但起初,他坚持要求每次广告费必须在1000万以上,真正有实力、能做出漂亮广告的商家才能进来。

月,张小龙在微信公开课上说:他和同事开会或吃饭,很多人每隔两分钟就要看一下手机、看一下微信,如果规定不能看,对方就会手足无措,很焦虑。

▲张小龙在微信公开课上

在知乎上,有人问:乔布斯的成功说明了什么?张小龙答:说明纯粹也能成功。

, , lang=EN-US>

后来马化腾几番找张小龙做工作,他才迫于压力,同意在朋友圈投放广告。但起初,他坚持要求每次广告费必须在1000万以上,真正有实力、能做出漂亮广告的商家才能进来。

月,张小龙在微信公开课上说:他和同事开会或吃饭,很多人每隔两分钟就要看一下手机、看一下微信,如果规定不能看,对方就会手足无措,很焦虑。

▲张小龙在微信公开课上

在知乎上,有人问:乔布斯的成功说明了什么?张小龙答:说明纯粹也能成功。

第一赢销网

.

商业领袖栏目

阅读排行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