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资讯 2016/10/31 22:05:37 来源:网络整理
小米惨败于华为 真相在这……
于建民
小米,曾经是中国手机盛极一时的代表!
但是,为什么,在一片大好的形势下,小米却出现了节节败退?
为什么,作为后发力者的华为手机军团却成功取代了小米,成为新的领军?
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究竟是什么导致了这一切?
▎短短2年时间 两者角色换位
究竟区别在哪里?
国内企业中,小米算是一流高手,而华为则是顶级、超一流高手!
两者相遇,高低的区别,也就形成了业绩的区别!
小米手机今年虽然下滑,但业绩还是不低,预计5500万—6000万台左右,绝对是国内手机厂商中的高水平级别,但华为近2.5倍于小米、出货量近1.4亿台,明显属于更高的顶级高手,这也是两者区别的结果!
短短2年时间,小米登上巅峰,成为一时的引领者;然后2年之后,华为手机却取代了小米,成功登顶,差距不断扩大,而小米则走向了下滑!
究竟发生了什么?
两个代表性企业,在手机领域首次交锋!
却短时间内,就发生了王者地位变换!
小米和华为,可以说是中国两个代表性的企业!
一个是IT行业沉淀多年、再创业而崛起的黑马,另一个是行业里、从国内市场打到国际市场、并且称王的领军企业!
此前它们的前身没有交集,无论是雷军曾经在金山做软件、做网游,还是后来所做的众多互联网投资、成为互联网领域投资大佬,都和专注通信设备领域、在国内、国际市场都做到全线飘红的华为没有太多交集!
而今它们在手机业进行了交锋,让人们看到了一流企业与超一流、领袖级企业的区别!
小米手机、作为雷军,一个IT老兵沉淀近20年后的厚积薄发,既有自己IT多年运作的沉淀、又有互联网投资的经验沉淀,而它在中国商界崛起的速度也堪称黑马,它所取得的成绩,绝对是业内瞩目,小米现象和奇迹,更是商界热议的焦点。
但是,却在短时间内,小米又很快被中国行业王者级企业华为的手机军团碾压,后者成功取代了它的位子,并且将差距从1.2倍扩大到2.5倍!
2年周期,先是小米登场,接着华为登顶!
这场行业变化,很多都以2—3年为周期!2011年成立的小米,经过2年时间,小米逐渐登上巅峰,成为一时的引领者;然后2年之后,华为手机却取代了小米,成功登顶,差距不断扩大,而小米则走向了下滑!
整个行业都变化之快,让身处其中的雷军也有晕,“我原来是个颠覆者,是个挑战者,今天我怎么突然莫名其妙变成一个防御者,这个心态让我有点没有转换过来。”雷军今年3月说上述话的时候,神情稍显无奈。
究竟发生了什么 出现了这个结局?
这一切是什么注定了?
这一切为什么发生这么大变化?
为什么在大好形势下,小米却出现节节败退?先是迅猛扩张终结,紧接着又丢失地盘?
为什么,作为后发力者的华为却成功取代了小米,成为新的领军?
为什么小米会从一个引领者变成防御者、跟随者,而华为手机却成了新的引领者?
这一切是什么原因?它们到底区别在哪?
实际上,在很多细节背后,这场手机王者之战,已经在文化与基因的区别中注定了!
两个企业的层次区别,它们在布局、方向、产品追求、自我认知、反思等的区别,已经注定了结局!
▎布局区别
一个抢占行业制高点
一个四处寻找机会
在产业布局上,两者初衷和目的有很大区别!
华为:抢占行业制高点
说华为是国内投入最高的科技企业,绝对不会有人反对!
华为2015年的研发投入达596亿元人民币,占比销售收入15.1%;过去十年,累计投入超过2400亿元人民币。这种高投入,就是为了抢占行业制高点!
任正非在内部讲话中,对华为手机的终端业务表示“在通讯功能上,我们一定要做到世界第一;在图像能力上,三年以后我们应该也是世界前列;在软件上,三年以后要争取赶上世界先进”“我希望终端用世界上最好的镜头、最好的音响、最好的计算能力……,做世界上最好的手机”
华为一直在做着通信领域的技术积淀,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任正非表示“华为现在的水平尚停留在工程数学、 物理算法等工程科学的创新层面, 尚未真正进入基础理论研究。未来进入无人区,逐步逼近香农定理、摩尔定律的极限”。
小米:四处寻找机会
与华为努力抢占行业制高点不同,小米更像一个“机会主义者”,四处寻找商业机会。
今天的小米,已越来越像曾经被雷军批评过的凡客,什么都做!越来越像一个杂货铺。
小米做的很多都超出它最初科技发烧定义,电饭锅、插线板、闹钟、甚至箱包、雨伞等。
如果说小米平板、小米电视、笔记本电脑、可以用小米的小米空气净化器、小米血压计,这些智能家居类还算是IT,但接线板、箱包、雨伞这些东西就和IT没有什么关系了。
众多产品谈不上高科技,也谈不上为科技发烧了!作为一个科技出身的企业,做到这一步、这个方向,确实不知道让人说什么好!
正如无人机老大、大疆无人机的生态副总裁潘农菲所说:“难道中国真的缺一个几百亿美元的公司去做插线板吗?”
小米如今更多的针对商业机会,而不是科技发烧,而同时进军这么多领域,鉴于资金、资源、人才储备的限制,也自然难以做到“匠人精神”追求,说的直接点,它在手机领域都尚无法做到、与华为差距明显,其它领域与别的专业对手PK(涉及这么多领域,需要储备多少人才),就更难了!
正如业内人士评论,小米在手机中输给华为“小米始终没能完成从营销主导型企业向科技主导型企业转型,没有建立华为那样强大的研发能力,没有国际市场的支撑”
一个抢占行业制高点,一个四处寻找商业机会,这种布局上的区别,小米就输了!
▎方向与做事的区别
一个专注聚焦通信20年
一个各种概念不断
同样,在方向与做事上,两家企业有很大的区别!
华为:专注、20年坚持只做一件事
面对记者采访华为成功密码时,任正非表示,就是坚持只做一件事!
华为坚定不移28年只对准通信领域这个“城墙口”冲锋。我们成长起来后,坚持只做一件事,在一个方面做大。华为只有几十人的时候就对着一个“城墙口”进攻,几百人、几万人的时候也是对着这个“城墙口”进攻,现在十几万人还是对着这个“城墙口”冲锋。密集炮火,饱和攻击。每年1000多亿元的“弹药量”炮轰这个“城墙口”,研发近600亿元,市场服务500亿元到600亿元,最终在大数据传送上我们领先了世界。引领世界后,我们倡导建立世界大秩序,建立一个开放、共赢的架构,有利于世界成千上万家企业一同建设信息社会。
正是对主航道坚持、认准目标长期投入,终于打开这个领域,一路追赶,成就华为在通信领域越来越高的专业水准,也一步步走上了巅峰!
小米:中国概念最多的企业
与华为的专注相比,小米同样区别很大!
一方面,小米产品已经变成如上面所说的杂货铺了,小米已经从自己最初倡导的专注,变成了什么都做,从批评凡客不专注变成了凡客当初的杂货铺状况!
另一方面,小米的学习概念走马灯式的更换。与华为坚定不移对准通信这个“城墙口”冲锋的目标不同,小米的学习概念层出不穷,“学习谷歌”“学习海底捞、同仁堂”“学习阿里巴巴”“学习好市多”“学习索尼新国货”,可能小米是这两年国内是手机企业贩卖概念最多的企业,学习对象也是走马灯式的更换。
唯有专注、专注、再专注,才能成为领域的专家,乃至于顶级!过于频繁的目标对象和概念,只能是变的杂乱,沉不下去,也达不到顶级!
▎产品追求区别
一个崇尚精品战略
一个缺乏精品攻下中高端、却宣称为大众着想
今天,华为手机已经成为国产手机精品机代表,而小米则还处于低价、LOW的形象!或许最新的小米note2、对小米的形象有所改变,但是与华为2年前就成功打开高端市场相比,还是差了很多,还需要时间累积形象!
华为:崇尚精品战略
——不要拿物美价廉、让消费者享受低价忽悠消费者
华华为今天的成功与其精品战略密不可分。
任正非说,再不可以忽悠中国消费者了。什么“物美价廉”,什么“让消费者享受低价”等等。这些东西都是靠不住的。提升产品品质,需要巨大的投入和决心,需要几十年厚积薄发。你一味低价,就没有好产品。而消费者根上的需求是好产品,是高品质的产品。企业满足不了他们的需求,就把他们逼出中国,到日本等国去狂购。小米:以往缺乏精品
——未攻下中高端,却宣称为大众着想
对于小米而言,精品是一个梦想、但是实力有一定距离,可是小米却又对自己这个距离美化,说自己就是做价格低的产品、拉低价格,两者充满了矛盾。
一方面,小米期望自己能够做出精品、打开中端、中高端市场,但是之前的几次尝试缺乏精品产品,都失败了。
例如小米Note1期望打开3000元价位,没成功,最后把价格降到了3000元以下,而后再次下滑,但最终业绩还是不理想,说明小米并非不想做中端、中高端市场,只是实力不够。
元。
另一方面,小米却尽量美化自己,说自己就是心甘情愿把小米卖的便宜一点。
最近的一次发言中,雷军表示,小米就是拉仇恨的,“大家不要劝我把小米卖得贵一点,我们就是心甘情愿地把小米卖得便宜一点。”雷军表示,的确在过去的几年里,给各行各业添了很多“乱”,但“用改善效率的方式,让消费者买到超值产品是小米的初衷,赚钱则不是自己考虑的事情。”
但事实如此么?很明显并非如此!
并非小米手机,不愿意做中端、中高端市场,只是由于过去缺乏精品战略,而没有成功,此次把价格定在2799元,这个价格是否低呢?是否便宜呢?
雷军的说法和企业目标充满矛盾,并非不想不想卖贵的产品,只是没成功,但是却把自己美化成为用户考虑。
事实上,小米过去卖不上高价,与其外观设计有很大关系,只有出色设计才能产生溢价,而小米近两年产品设计都被批评土,与竞品相比相差甚远、甚至一些老米粉也表示失望。
例如,前不久小米刚发布的小米5S,外观有些弱,小米最早一批粉丝的沈二庄甚至强调“老米粉都上班了,要有点体面了”,换句话说,小米的外观设计能力急需提高!
昔日拉手网的创始人吴波曾说过一句:“雷军他将把中国的山寨制造真正升级为一个老百姓、屌丝能够支付得起的品牌制造”,这句吴波愿意挺雷军的话,也说出小米的困境——形象还是如此低廉、不够高大。这也是小米从产品到品牌形象所面临的尴尬之处!
最新的小米Note2 抢了一些风头
不过同为曲面侧屏,华为等的颜值高于小米
小米要下的功夫还有很多,不过总算有个好的开始
小米刚发布了Note2 ,对小米而言是一次机会!
三星手机在智能机时代继大屏后又一次重大创新——“曲面侧屏”掀起热潮,曲面侧屏手机正成为手机一个新的潮流,也成为国产机的下一个热潮!
小米是国产机中最早发布的曲面侧屏手机,抢了一些风头,但是下个月华为、ViVO都会发布它们的曲面侧屏手机,外观高低对比就明显区分出来,目前已透露的Mate9颜值明显高于小米,同为曲面侧屏,华为颜值明显高于小米,ViVO等的还没发布,相信颜值不会低!
小米Note2
华为Mate9
两者对比,其中差距,大家都看得懂!此次小米调整产品竞争力的方向值得肯定
但彻底打造精品路线、攻破中高端还需时间
据媒体披露,由于此前的产品不利,小米手机相关负责人有所调整,小米电视的负责人王川已经接手了小米手机的工作,说明小米已经开始意识到手机产品力的瓶颈问题,此次的小米Note2 和概念手机MIX(一款借鉴了夏普三年前的量产机型Crastal设计风格的手机),都表明了小米想在产品上有所突破,改变产品力软肋带来的问题,这一点是值得肯定,小米在面临市场的压力下,确确实实想要改变了,这个做法和改变绝对值得肯定!▎自我认知区别
一个低调承认不足
一个贩卖成功论
在自我认知上,华为与小米的做法同样体现了境界,一个低调承认自己不足,一个四处贩卖成功论!
华为:低调文化、我们做不了领袖
2013年华为就已经在全球通信设备市场登顶、2014年更是坐稳这一位置,但是任正非明确在内部讲话中表示,“华为全体要清醒的认识到,目前华为还担不起世界领袖的担子”▎自我反思区别
一个危机感不断,
一个经常炫第一
华为:危机意识之强,国内罕见
在国内企业的危机感、危机意识上,华为可能要排在第一位!
任正非所写的《华为的冬天》文章,曾引发业内的震惊!要知道当时华为已经很成功了,任正非所想的却是华为危机!
今天,华为依然如此,任正非多次表示,“华为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华为要避免管理者的孤芳自赏、自我膨胀,要以客户为中心,实现跨领域、跨部门的流程集成和贯通”
而对于华为已经取得的成功,任正非同样提醒华为人清醒,“成功的标志是什么?全世界68个战略高地,我们才进入三五个,怎么叫成功呢?”任正非表示,“这不是危机意识,这就是假设,假设未来的方向,看你现在处在什么位置”。面对快速成长的华为,在如今的讲话中,任正非依然没有多谈华为已经为未来储备了多少“前沿技术”,而是在内部不断地提醒华为和未来的差距。
最近,任正非再次以危机意识提醒华为人,“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华为也三十年,要想不死,就必须自我改革”!
正是这种危机意识,让华为在新领域的快速反应能力极快,敢于迅速做出调整,让自己快速成长、在新领域快速发展,例如华为涉及企业业务,也不是一帆风顺、遭遇波折,但是内部进行了反思与调整,并迅速采取行动,如今华为的企业级业务市场,已进入高速增长。
小米:缺乏反思,总在为自己辩护
与这些相比,基本看不到小米的反思,敢于承认不足不容易,也是真正的强者。
对于小米的一些问题,总是采用各种概念偷换概念,各种所谓的“黑科技”,产品卖不了溢价、就说自己不愿意卖高价、宁愿卖便宜,但既然如此,为什么当初、以及现在要努力打开2500元及3000元价格带呢。
承认不足、直视不足、努力调整改进,最终取得成果,才是真正的勇者!不愿意面对的结果最终受损失的还是自己。
如果3年前小米就开始行动,注重产品力,不至于两者在中端、中高端市场拉开这么大的距离。
而华为是敢于用于面对自己的不足、承认自己的不足、进行改进,不断的提升、沉淀,最终优势越来越大!
▎总结
商业顶级竞争 往往格局与境界区别
商业竞争有多个层次,“战术的PK、体系的PK、战略的PK、格局和境界的PK”,越大的规模企业竞争,越往往是高层级的!
顶级企业的区别,是格局和境界的区别
“小企业拼战术、中等企业拼体系、大企业拼战略、顶级企业品格局和境界”
换句话说,“三流企业拼战术、二流企业拼体系、一流企业拼战略、顶级企业拼格局和境界”
毫无疑问,小米绝对是中国的一流企业,无论战术打法、还是运营体系、团队,以及战略布局,都是在国内企业属于高级别、高层次的,在国内手机企业中都是领先的。
但是在商业的格局和境界上,与顶级、领袖级企业相比,还是有一定的距离!
小米最缺一个任正非
某种层面,小米最缺的是一个任正非!
小米在战术、体系、战略布局上,都达到一定的层次,都是国内的一流企业水平,但是最缺的是最缺任正非的视野、格局、境界、危机感!
华为如果没有任正非坐镇,没有任正非这么高的视野和格局,不可能有今天!
特别是华为手机,如果没有任正非坐阵、敲打,不会在短时内获得这么快速速度,荣耀手机取得突破时,任正非敲打“一部手机赚30元算什么高科技 别沾沾自喜”,这种敲打带出了华为精品战略的成功,而华为去年出货量达到1.08亿部时,任正非再次为华为手机部门降温,立下更高的目标、瞄准千亿美元业绩!
同时,任正非对手机行业有极为清醒的认识,在手机产业中,信息产业芯片与器件、软件、整机三方面中,美国在芯片和软件都占有优势,而日本在材料与元器件有优势,中国仅在整机有优势。并对此进行布局和调整,进行产业链的整合,集天下人才之长进行竞争:华为硅谷的半导体和芯片研究,西雅图的软件研究,日本横滨的器件研究,欧洲和俄罗斯的数学与软件算法研究,加上中国整机和能力,必将带来新优势。
而对比,小米在做什么呢?面对成绩后是沾沾自喜、自我膨胀、四处走秀、贩卖成功论,没有去抢占行业制高点、相反在四处出击的寻找商机,什么都做,连插线板、箱包都做,一个科技企业做成了这样。
如果当时巅峰时,小米有任正非的危机感,及早在产品和渠道上布局,绝非现在状况。
华为任正非的格局、视野和危机意识,都是雷军远达不到的,这也注定两个企业区别!
小米仍位列国产机前列 仅次于新三大巨头
如果继续提升,则有可能更上一步
一个是抢占制高点、专注、精品战略、自我认识很低调、反思、充满危机感的企业;
另一个是四处寻找机会、缺乏专注、概念众多,为低形象辩护、四处贩卖成功论;
这两者的区别不严而喻,也注定了两者今天发展结果!
优秀企业,也是有不同层次,同为高手,也分不同段位,有一流高手、超一流高手区别!
小米绝对是中国企业的一流高手,但是很明显,华为比小米更高,属于超一流高手!
今天,小米绝对算是国内一流企业,无论是业绩、还是对行业的影响,都已经超越了国内众多企业,短短几年时间,销售额达到700亿,成为手机的大佬之一,无论是销售业绩、还是销售额都是奇迹。
而且,它今天仍属于国内手机前列的代表,它在国内手机行业中的竞争力,仅次于华为、OPPO、ViVO这新三大巨头,联想、中兴、TCL等于小米相比,还是有一定距离。
不过,与华为这种顶级、领袖级的企业(虽说华为很低调、说自己做不了领袖,但是华为的业绩实力早已全的达到、中国最成功的国际化科技企业、在海外市场与国际通信巨头PK并胜出,业绩已经连续3年成为全球通信设备商第一),相比,还是有一定距离!
(同时,小米相对步步高派系的OPPO、ViVO这种注重稳重经营、没有短板,而且注重打造惊艳产品、犀利传播、深耕渠道的世界“准超一流高手”,也有一定距离,步步高派系在中国商界走红20年,电话、VCD、学习机、手机、智能手表多个品类都是前列,其中电话、VCD、学习机、智能手表都是国内第一,步步高派系与华为这种国际市场称王的领袖级企业相比,虽然它在国际市场上比华为弱一些,但它在国内市场也绝对是王者级的企业,今年OPPO、ViVO手机国内市场的销量增长近乎翻倍,太彪悍了)
这种与华为的对比,无非是期望小米达到更高的层面!
如果继续提升和改进,小米向华为学习、特别是向华为企业文化学习,将有登上更高台阶!更高的视野、布局,更专注于产品和技术,更强的危机感,都会让小米上一个更高台阶!
企业之间层级区别,也注定行业地位、业绩的区别!这是值得企业和营销人深思之处!
作者:于建民——《中国营销成功宝典·科学策略营销》(修订版)作者 产业观察家、资深营销管理专家
.上一篇:华为和老干妈为什么不屑于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