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资讯 2020/03/14 10:32:02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于建民
2011年第一季度中国电影票房达到26.8亿,其中过亿的影片达到11部,而且国产电影也占了优势份额,可以说无论中国电影业,还是国产电影本身都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在这种一片繁华之下,又一部国产大片——由孙红雷、景甜、吴镇宇、金喜善等主演的古装大片《战国》上映了,作为一部朝向国产大片目标进行努力的电影,《战国》究竟如何,商业运作上有哪些可圈可点之处,票房会如何?本文将进行解析。
判断一部商业电影商业成功与否的五大要素
在解析电影《战国》的商业运作之前,先介绍一个衡量电影商业运作成功与否的“票房5力分析要素”,通过这5大要素,基本上可对一部电影商业运作,及票房前景作出判断。
1、电影产品票房号召力
(包括人—明星、导演阵容,剧本—类型、题材,技术—特效)
2、宣传推广的扩大力
3、影片质量的持续力
4、渠道的覆盖力
5、同档期对手的竞争力。
这5大要素,可以说是经典营销4P在电影商业领域里的体现,涵盖了产品、推广、渠道三个要素(现在电影票价普遍不低,相差不大,价格影响相对较小)。
这5个要素涵盖电影成功与否的关键,特别是前3个要素,电影产品本身票房号召力是基础,决定吸引多少人关注;宣传推广决定把人群扩大多少;影片质量代表口碑,决定后续发展程度,三个要素分别代表赚钱与否、赚多大、赚多久的问题,最终结果就是票房业绩。
根据这几个要素。就可以分析一部电影,下面我们来具体解析一下《战国》。
《战国》成功之处:已经具备了一部成功商业大片需要具备的要素
成功的商业电影都是学习好莱坞的“明星阵容、商业类型片、大规模推广”三大法宝。
1、电影《战国》产品本身具备了商业大片的一些要素
明星阵容:《战国》电影的阵容也算是一个国际阵容,中国内地的孙红雷、景田、姜武,香港的吴镇宇,以及日本中井贵一和韩国的金喜善,这个阵容也堪称豪华,汇集了中、日、韩三地演员,且其中几位还深有知名度,如孙红雷、金喜善、吴镇宇,具备一定票房号召力。
商业类型、题材:首先,《战国》选取古装历史片,一个深受国人喜爱的商业类型片,也是一个长盛不衰的类型片;其次,战国选取了一个讨人喜爱的故事题材,无论是是战国这个片名,还是著名的孙膑、庞涓智斗故事,都是一个深深吸引国人的题材,具备一定的受众基础。对观众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2、宣传推广力度也比较大
客观而言,《战国》宣传力度还是比较大,无论是推广的时间跨度(从开拍之初的片花传播一直持续到电影上映的推广),还是炒作的话题上(孙红雷的天价片酬、景甜的实力后台等),再或是宣传媒体上(互联网、大规模户外投放,电视花絮报道)等,电影《战国》推广都满足了商业大片推广的三多现象(持续时间长、制造话题多、投放媒体多),形成了长时间的有效、立体轰炸传播。
可以说,电影《战国》在产品本身以及宣传力度上,已经具备一定的品相,对受众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已经拥有了一定的票房号召力和保证。这一点上已经比国内众多电影要做的优秀,已经懂得运用商业运作方式来操作,如果继续提升,未来的发展潜力值得关注。
《战国》不足之处:二线团队以及剧本的硬伤 注定了二线大片的结局
分析电影《战国》商业运作可圈可点同时,也要看到它的不足,它的可圈可点之处意味着能够在国产电影中能够突围,拥有一定的好票房,但存在的不足也就限制了票房的空间。
一方面,电影《战国》是一支二线团队所打造,注定了其票房成绩二线
我们可以试想一下,这样一个优秀的题材故事,如果换个一线导演和一线演员来制作,其票房结果绝对是另一番状况。
另一方面 电影剧本硬伤带来的不良口碑,也极大限制了其票房成绩
电影《战国》虽然在影片类型和题材上比较具备吸引力,但是编剧对于孙膑、庞涓这个众多周知的历史故事所进行的大胆创新明显有些过了,太低估观众对这个历史故事的熟知程度了,观众希望看到智斗的情节(孙膑、庞涓的精彩智斗不亚于三国故事),但是电影却展现给大家一个过于天真无邪、孩子气的孙膑,也许孙红雷的演技不错,堪称突破,但这种演绎却违背了受众观影期待,有点太雷人了,难以获得观众的认可和共鸣,这种不认可直接带来的就是负面口碑传播,影响《战国》票房(某种程度上应了之前实力后台力捧景甜的说法,孙膑的这种塑造也是为了突出景甜扮演的角色,一个古代版野蛮女友的形象)。《战国》剧本也给所有改编历史题材的电影人提了个醒,像吴宇森创作《赤壁》虽然进行了部分创新,但大多数还是忠实于人们心中的印象和观影期待,也为影片发展积累了口碑。
电影票房不会很理想 投入产出比应向“二张”学习
这些票房和投入产出比的差距,也说明了国内二线电影团队商业运作的差距,未来路漫漫,需要提高的地方还有很多。
总的来说,电影《战国》的商业运作还是可圈可点,作为一个之前著名度不高的团队能达到这样的运作程度,已经实属不易,其商业化运作,无论是意识,还是操作,都已经比国内不少团队优秀,同时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如商业运作水准和投入产出比上)还需要不断努力和提升,毕竟和一线团队相比还有很大不足;但众多《战国》一样的国内电影业二线团队能走上前台、采用日益成熟的商业化运作,打破中国内地电影只依靠冯小刚、张艺谋、陈凯歌、姜文(也是去年翻身)等少数几个人撑场局面,也说明中国电影与过去相比的巨大飞跃,而如果二线电影团队走向成熟,中国电影也将进入新的发展高峰,这一天值得期待!
第一赢销网.下一篇:2010中国营销标杆企业(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