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商业前沿 > 前沿视野 >

欧莱雅的进退之道

营销资讯 2020/03/14 10:35:27  来源:网络整理

欧莱雅的进退之道

 

人们习惯了用“金字塔”

解读欧莱雅的战略,

却忽视了

其背后的蚂蚁雄兵战术。

 

地球人都知道,欧莱雅有个金字塔战略,但除了这个,它还有哪些秘密武器?

人们习惯了用“金字塔”来解读欧莱雅的战略,却忽视了背后的蚂蚁雄兵战术。在看似毫不关联的品牌群组中,并不是所有的品牌都是强壮的兵蚁,可协同作战往往锐不可当。在欧莱雅的体系里,每个品牌都赋予不同的使命与攻防战术。在不断玩转品牌魔方的过程中,欧莱雅掌握了平衡的窍门。进攻是最好的防守,可如果每个品牌都赋予了攻击的角色,那么整个品牌方阵将会变得脆弱而危险,因此,一个无可匹敌的作战方阵一定懂得如何后退。在欧莱雅的战略布局里,每一个品牌的进与退都是整体行为,无论是小护士、羽西,还是巴黎欧莱雅,每一次的攻与守、进与退都与战略有关。站在战略的高度审视它,就会发现欧莱雅每走一步都是谨慎而具有深意的。

 

以退为进

在复杂的中国市场,欧莱雅并购小护士的举动被各种声音解读着。在公众的潜意识里,跨国公司收购中国品牌似乎关乎民族情结。这让盖保罗困惑了好长一段时间,在他看来,收购小护士是一个拼图游戏,小护士恰好是盖保罗想要拿到的那块。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他通过行动证明他没有“小护士”消失,反而更好了—小护士不仅实现了两位数的同比增长,借由它的渠道,卡尼尔顺利挺进中国市场。更懂中国的欧莱雅摸索出了一条开拓二、三线市场的模式,现在,每当接受记者关于“小护士”下落的质询,盖保罗都总能轻松应对。

除了小护士外,另一个并购来的品牌羽西也备受媒体关注。这个以创办人靳羽西而命名的化妆品品牌,是市场为数不多的具有浓郁中国风情的中高端化妆品品牌之一,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羽西一直在市场上表现平平。很自然,人们将又用怀疑的眼光对准了盖保罗。其实,作为运作了几十年的成熟品牌,羽西的品牌开始老化,在许多年轻女士心目中渐渐失去了吸引力。年轻化、高端化、国际化成为盖保罗改造羽西的三个关键词,在他的努力下,不论在形象代言人、产品配方还是品牌包装上,羽西都有了全新变化。因此,当媒体记者质疑时,盖保罗干脆闭口不言,拿出最新的羽西产品来作为回答。

 

以攻为守

作为大流通产品,洗发水与护肤品的营销模式截然不同。过去,欧莱雅旗下的大多数品牌都在柜台销售,无论是兰蔻、巴黎欧莱雅、羽西、薇姿,还是美宝莲,无一不是如此。推洗发水、走大流通路线会不会对原有的专柜渠道产生冲击?而较早进入超市小护士、卡尼尔,虽然是流通渠道的冲锋兵,可消费者早已接受了它们是护肤品的事实,未必会习惯它们的洗发水形象。

没有经验可循,只有借用欧莱雅在全球其他市场上的经验。在国外,洗发水多是用巴黎欧莱雅品牌的名义来进行销售的:一来,欧莱雅处在金字塔的居中位置,恰好符合为普通消费者提供高价值产品的定位;二来巴黎欧莱雅在全球专业美发市场上有着广泛的知名度与影响力。如今,宝洁、联合利华旗下的洗发水日渐平民化,促销力度不断加大,欧莱雅只有走专业、中高档路线才能顺利突围,巴黎欧莱雅能够肩负这一使命。

美国消费者认知心理学专家罗慰年认为,欧莱雅进军洗发水市场,表面上看是一个丰富产品线的企业个体行为,实际是他们对中国的市场认知、产品认知以及消费心理认知不断调整的结果。但对于欧莱雅来说,最大的挑战不在于消费者的认知,而在于团队的跨越。当年并购小护士之后,由于对大众渠道操作没有多少经验,它不得不放慢步子“摸着石头过河”。现在,巴黎欧莱雅推出洗发水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十多年来,巴黎欧莱雅在中国成功地将自己打造成一个专柜品牌,主营护肤、彩妆产品,已经形成了一个套路和模式,现在要进入大流通渠道,对巴黎欧莱雅中国团队来说,不仅要彻底改变思维模式,而且要承受更大的市场压力。

随着欧莱雅洗发水在国内一、二线市场铺开,各大品牌洗发水有针对性地发起了大规模的促销活动,而它在美发沙龙的老对手威娜、施华蔻早已走进超市渠道,进行了一番排兵布局,一时之间洗发水大战硝烟四起。巴黎欧莱雅虽然打的是价值战,但在这种情势下,其团队遭遇到的市场压力是巨大的。上海家化董事长葛文耀认为这种压力能够压垮一个品牌,“如果团队领导的悟性一般,了解中国市场就需要更多时间,频繁换人很容易导致犯错误,甚至牺牲整个品牌。欧莱雅当年收购小护士时,我曾经提醒过他们亚太区管市场的副总裁,直言不讳地告诉他推出卡尼尔小护士就是犯错误。”

 

攻防平衡术

多品牌战略是化妆品企业的一个常见策略,每个品牌赋予不同的任务,各自抢占属于自己的细分市场,井水不犯河水。这固然是一个理想状态,可如何避免品牌之间的消耗战。清晰的定位是首当其冲要解决的问题,但这样还远远不够,当品牌数越来越多,彼此之间的代理商、分销商、终端、消费者总会有所交叉重叠,一旦这种态势扩大,将对企业产生严重的影响。最简单的方法是通过资源的投放来平衡,一些品牌必然会弱化,甚至雪藏,而另一些则必然会得到强化。这是一种平衡的艺术,十指有长短,资源自然会倾向于表现最好的几个品牌。

在市场运营上,每个品牌是一个单独的业务单元,有着各自的营销团队,在广告、渠道、促销及定价策略上,各品牌总经理拥有相当大的自主权。这种组织模式能快速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而且加强了内部的竞争。但如果遇到重大的战略调整,每个品牌总经理不得不顾全大局,为其让路。欧莱雅在金融危机下逆势而上,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其牢固的品牌架构,哪怕是一个品牌在市场上表现不佳,也无法遏制整体增长势头。

第一赢销网

.

前沿视野栏目

阅读排行榜

相关文章

推荐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