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商业前沿 > 营销动态 >

美国P2P公司Lending Club上市 市值85亿美元背后的奥秘

营销资讯 2020/03/15 13:11:24  来源:网络整理

 

Lending Club85亿美元背后

(北京)

,一定程度上成为国内P2P平台手里的药,但不要忘记,《药》里的那个馒头是带血的,盲目迷信会走上不归之路。或许Lending Club在中国有复制的平台,但是他的商业模式在A股实现IPO走不通。Lending Club上市如何这般刺激国人的神经呢?

前一阵,所有互联网金融从业者做梦都会笑醒。Lending Club 15 美元发行,而首日报收达到了 23.43 美元,较发行价大涨 56.20%。全天股价最低为 22.31 美元,最高为 25.44 美元,走势相对平稳。成交量近 4500 万股,市值 85 亿美元。相较于之前40亿美元的估值,市盈率最高达到1272LC,让我想起鲁迅先生的一句名言:绝望之为虚妄 正与希望相同。

戈多最终还是来了 中国的“Lending Club们”怎么等待戈多

如何刺激国人的神经呢?

成本。仅仅在11月,就有5.3亿元承销与保荐费入券商口袋,除此之外,在会排队期间的企业还得额外付出IPO等待成本等等。央行降息政策出来之后,券商股一连几个涨停,有降低了IPO的融资成本的利好,但随着Lending Club上市,高市盈率也推高了P2P行业里的泡沫,很快将会成为IPO融资成本的利空。作为一个参照物,高估值带来的铜臭味将在A股继续发酵。

其次,Lending Club上市,之前“叫好不叫座”的资产证券化或会破冰。他的模式不但涉及了资产打包重售,而且还使用二级市场增加投资的流动性,一定意义上归为低门槛的资产证券化。上市是一个信号,让更多银行抵押债权引入P2P平台上,打包成资产证券化产品。在国内,银监会掌管P2P市场,证监会雪藏的资产证券化已松绑,必然会引起P2P平台与大型证券合作潮。

值得一提的是,P2P平台与劵商合作,倒逼传统券商升级,大资管时代面临转正。Lending Club上市的背后,股东与主承销商的“亲密关系”不容忽视。以91金融与海通证券为例,打造P2P和券商共同体:一是在线上获客能力相互转化,91金融在线上开辟专区卖海通的产品,以及在海通线下营业点开辟合作体验店。二是在金融产品设计上,海通证券和91增值宝,把证券基金打包成增值宝3号。三是上市阶段,海通可以给91金融2016年上市提供品牌背书,作为承销商,又能直接降低IPO的融资成本。

总之,Lending Club上市,一定程度上成为国内P2P平台手里的药,但不要忘记,《药》里的那个馒头是带血的,盲目迷信会走上不归之路。或许Lending Club在中国有复制的平台,但是他的商业模式在A股实现IPO走不通。在狂欢中绝望,终究是一场无止境的盛大幻灭。

To be IPO, or not to be IPO -that is the P2P question

这句话如何翻译呢?我认为可以解释为“难生还是难死,这是一个问题。”IPO意味着艰难的生,而IPO不成,则意味着艰难的死去。怎么理解呢?

首先,如果不想艰难的生,必须像白菜一样完成这么几步:第一,怎么做一颗人见人爱的白菜,人们愿意为这个商业模式买单;第二,交易之前,想清楚有虫眼的白菜是不是一棵好白菜,是选择战略盈利还是选择策略亏损;第三,学会“买一颗白菜搭上一把葱”的互联网思维。第四,为了迎接寒冬,白菜需要监管环境,最危险的地方最安全,别让产品自由疯长,最后烂在地里。

其次,Lending Club的门槛主要在于他贯通P2P上下游的生态体系。顶层设计上,三大信用局为其提供信用服务,Lending Club的贷款由webbank发放,其二级交易平台由Foliofn管理,Lending Club还成立了自己的基金信托公司Lending Club Advisor。生态是一种护城河,国内最像Lending Club的是91金融,基金和博时基金合作,证券和海通证券合作,信用能和300家金融机构合作。

如果不想艰难的死,就要像Lending Club一样不要在战略上放水,有三次调整让其起死回生。1.在针对Prosper做差异化策略的时候,没有选择担保模式而是选择定价模式。2.在对待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上,Lending Club成为第一家服从证券监管的企业,然后开始全国范围内扩张。而Prosper被关停,等到重新开业的时候,失去了先发者优势。3.敢于拒绝,否定90%的贷款申请者换来低于5%的坏账率。

中国互联网企业有一种劣根性,投鼠忌器。别人上了,就抢美元基金,别人下了,就树倒猢狲散。最后的结果就像《等待戈多》第二幕那样,同一个黄昏,两人还在等待戈多。到天黑时,有人捎来口信,说戈多今天不来了,明天准来。两人大为绝望,想死没有死成,想生却又站着不动。

其实,P2P就是这样一个行业,既难活,又难死,既有希望,又很绝望。最后,只剩下最开始的一句话共勉,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在监管到来之前,如果我还活着,请提前向将死的1000多个P2P平台默哀。沉睡在85亿美元里

不要醒来,梦醒之后,国内P2P平台可能会哭声一片。

本文来源:i黑马 作者:包子大饼葱

█相关链接:叶檀:美国P2P“鼻祖”凭什么上市

北京时间1212日,全球最大的P2P公司LendingClub成功登陆纽交所,成为全球首个上市的P2P平台。LendingClubIPO价格为15美元,上市首日涨幅高达56.2%,收盘于23.43美元,当日市值达到85亿美元。

这家盈利并不美妙的公司早在路演阶段就受到机构投资者追捧,几轮路演之后,129日,该公司将发行价区间由之前的10美元到12美元上调至12美元到14美元,按发行数量5770万股计算,最高融资额相应地由此前的6.35亿美元增至8.08亿美元。

与其他P2P公司一样,LendingClub盈利能力不高,今年上半年净亏损达到1650万美元,去年净利润500多万美元。LendingClub贴现率在5.6%~17%,净累积预期损失2.0%~21.9%

与国内P2P公司相比,LendingClub的收益率并不算高,历史投资回报率在7.56%~22.68%,平均年化收益率在10%左右。LendingClub的优势在于定价、风险控制与持续经营能力。

作为一个撮合交易平台,LendingClub负责为借贷双方撮合,一旦撮合成功,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担保的犹他州特许实业银行WebBank向借款人发放贷款,同时WebBank将债权出售给LendingClubLendingClub再将债权以收益权凭证的形式卖给出借人以完成借贷交易。公司负责贷款的审批和定价,贷款对应票据凭证的发行,以及贷后月度收款付款以及逾期后催收等服务,WebBank发放贷款,最终形成债权凭证,贷款产生的违约风险、提前还款和再投资风险,由投资者自行承担。

LendingClub的风控系统极佳,P2P风控不再是神话。公司自行开发了风险评估和定价模型,在得到用户授权后从美国ExperianTransUnionEquifax三大征信局获取用户的信用分数,将高于某个分数线的借款人的借款请求放置于平台上进行筹资。3家征信局通过提供数据获取盈利,与交易是否达成无关。LendingClub在筹资过程中将该分数持续呈现在平台上以供出借客户进行参考,有时候还需要借款人验证其他信息。目前只有10%的贷款申请被批准,约90%的贷款申请被拒绝。

与传统交易相比,LendingClub效率极高。申请贷款简单,线上操作,风控有效。LendingClub的贷款审批只需714天,提供的个人贷款额为1000美元到35000美元,小型公司10万美元,贷款利率从6%24%不等。

投资者可以自主选择不同风险等级的贷款,既可以选择最高信用等级A级的贷款,也可以选择高风险高收益的G级贷款,还可以选择不同风险和不同收益的贷款组合。借款人的借款利率低于信用卡的利率。

公司有明确的持续经营能力。LendingClub主要收入包括三方面:撮合交易过程中收取交易费,即借贷息差,范围1%~6%;向投资者收取的服务费;向投资基金收取管理费,费率每年0.7%1.25%不等。

交易手续费是LendingClub收入的主要来源。根据招股说明书的数据,2014年上半年交易手续费收入占总收入的93%。除手续费外,借款人还可能需要支付三类费用。第一是未成功支付的费用,逾期还款的费用,处理支票的费用。

美国对P2P公司的监管有逐渐严格的趋势,在SEC注册管理,经历金融危机的美国在证券化方面不会听之任之。

一家好的P2P公司必须具有如下特点:撮合高效、信用可控、想象空间巨大。 LendingClub平台利率虽然只有10%左右,与中国同类公司相比并不起眼,但最高的往往不是最好的,最好的才能做得最久。

本文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作者:叶檀

第一赢销网

.

营销动态栏目

阅读排行榜

相关文章

推荐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