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资讯 2020/03/15 10:43:28 来源:网络整理
浦东法院驳回唯冠禁售iPad申请
这个案件裁定之后,多位上海知识产权律师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认同这一判决,因为禁售令的杀伤力太大,一般不轻易启动,此前动用的案件,并不会影响如此之大。尤其是作为申请人的深圳唯冠资产状况不容乐观,如果最后广东法院裁定其败诉,那么批准禁售令造成的损失,恐怕其也无法承担。
不过,上述专业人士也认为苹果公司对此还是有所疏忽。而前天庭审结束后,深圳唯冠的代理律师谢湘辉曾表示,深圳唯冠会逐步推进其他区域的诉讼,还会在工商查处的地域上进一步扩大,也会根据法院判决的情况进一步向更多法院提出要求发禁止令及禁止苹果和它的经销商继续销售它的产品。
但是目前看来,上海浦东法院这一裁定确实有别于惠州中院的判决。不过,无论是前述判决还是裁定,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律,目前都尚未生效,还存在变数的可能。
相关链接:“困兽”:一场谁都不能输的战争
来源: 南方周末
一个是市值全球第一、粉丝如云的科技巨人,一个是名不见经传、被8家银行追债的濒临破产者。苹果和深圳唯冠这场看似不对等的战争,竟打得难解难分。这是一场谁都不能输的战争,IPAD中国商标对深圳唯冠犹如溺水者之救命稻草,而对苹果来说,则意味着整个中国市场。
谁的IPAD
同在这个月,台湾唯冠出具授权书,同意并授权麦世宏代为签署商标转让协议。该授权书有唯冠国际的董事主席和首席执行官杨荣山的盖章和台湾唯冠的盖章,但只有麦世宏一个人的签名。
艰难的缠斗
李肃说,债权人对于补偿价格的最高补偿预期是4亿美元。这些钱差不多可以补完整个唯冠的资金窟窿。
久谈未果,率先发起诉讼的是苹果公司。2010年5月20日,苹果联合IP公司,向香港高等法院起诉唯冠控股、台湾唯冠和深圳唯冠以及杨荣山。香港Colin Andrew Shipp律师出具的《法律意见书》认为,IP公司就IPAD中国商标的买卖订了一份有效并可执行的合同。
不久后的2010年6月,苹果和IP公司在深圳中院起诉深圳唯冠,要求确认苹果对深圳唯冠注册的IPAD商标权的拥有。但在2011年12月5日,深圳中院作出苹果败诉的判决。苹果不服,继续向广东省高院上诉,二审将于2012年2月29日开庭。
深圳中院最后一次开庭时,深圳唯冠的代理律师马东晓去跟苹果请来的一个香港律师谈调解时,被告知苹果只愿意出几百万人民币和解。
据李肃透露,唯冠国际的八家债权银行在2010年11月1日召开会议,讨论唯冠国际向苹果公司索要IPAD中国商标的“侵权费”相关事宜。
深圳唯冠采取的第一个行动是在2011年3月向北京市西城区工商局提出投诉,认为商标在没有转让之前,深圳唯冠是IPAD商标所有人,苹果在中国大陆侵权销售。2011年6月份,北京工商局西城分局做出拟处罚的听证会,开出了2.4839369亿人民币的拟处罚决定。这些钱一旦收缴,将归入国库。
苹果开始跟深圳唯冠谈判,工商局也暂停施行处罚决定。此后,深圳唯冠又在深圳福田区法院以及广州、惠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向IPAD的代理销售商国美及顺电等提起诉讼,要求他们停止销售IPAD。
据马东晓透露,苹果在香港起诉深圳唯冠的案件还没有开庭。目前处在多轮交换证据、请专家、证人,交换证词的阶段。预计今年3月份在香港召开庭前会议讨论开庭时间。
这场诉讼与反诉讼的斗争之艰难,也许超出苹果的想象。苹果此前的一些产品也曾遭遇过商标纠纷,但大部分以苹果胜利告终。例如,思科早于苹果推出了一款名为iPhone的产品,并因此引发了纠纷。但双方最终于2007年达成和解,分享这一商标。
据美国专利和商标局的记录显示,富士通已经在2010年3月17日把IPAD名称的全部权利转让给苹果。
苹果的对手
深圳唯冠发起的几起诉讼中,被列为被告的都不是美国苹果公司,而是其在中国的分支机构和经销商。而且,深圳唯冠都没有提出侵权索赔。如果要索赔,这将是天文数字。如果苹果输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实施条例》规定,对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罚款数额为非法经营额3倍以下。不少国内媒体算了一下,这个罚款数额最高会达到300亿元。
“不起诉苹果总部,有唯冠为谈判留下余地的考量,也有我们作为律师的技术原因。涉外诉讼没有时限,审的时间很长。事情越拖越容易变大,变大了回旋余地就不大了。”深圳唯冠的代理律师马东晓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很显然,深圳唯冠起诉的目的只是将苹果逼回到商标转让的谈判桌上。因为,对这家被国内8家银行催着还债的濒临破产公司,以及背后同样面临倒闭的唯冠集团来说,手上拿着的IPAD商标已经是最值钱的资产了。
在这场商标战发起之前,没有多少人知道深圳唯冠曾经是一家生产显示器的公司。其母公司唯冠1989年始创于台北,1997年以唯冠国际名义在香港上市,台湾商人杨荣山是唯冠国际的董事主席和首席执行官。
唯冠集团在中国大陆、中国台湾、中国香港、美国、巴西、英国和荷兰设立了子公司。其中,台湾唯冠和深圳唯冠都属于唯冠国际的子公司,法定代表人都是杨荣山。
杨荣山2月17日在北京召开发布会透露,1998年下半年,唯冠投入3000万美元,开始设计iFamily家族系列,其中包括IPAD设备。唯冠生产的第一代IPAD用的是CRT阴极射线管,虽然不是平板显示,但依然可以触摸。这台命名为“IPAD”的联网器,被认为“如果只需要上网,这是最适合的产品”,出厂价每台300美元左右。
当时唯冠牌iIPAD卖到了英国、墨西哥和巴西。但由于使用的是CRT,在比较干燥的地区很容易让触摸屏产生误操作,所以IPAD昙花一现之后就在市场上销声匿迹。
2000年,和深圳唯冠同属于唯冠集团旗下的唯冠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台湾唯冠),在多个国家与地区分别注册了IPAD商标。第二年,深圳唯冠向中国商标局提交了两种类别的IPAD商标申请,并且都获得了注册。
唯冠跟苹果的第一次冲突发生在2003年。那一年,苹果去欧洲注册iPod随声听的商标,唯冠以跟IPAD商标近似为由阻止苹果注册。历经3年的诉讼,唯冠花费了巨资,最终放弃阻击。
此后,唯冠以IPAD产品跟摩托罗拉合作。2003年到2008年,唯冠的公司战略一直是围绕“iFamily”来布局,逐渐成为全球前五大显示器制造商之一。
但2008年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使得唯冠的最大客户——美国宝丽来破产,造成应收货款未收回,资金出现问题。当时唯冠希望通过使用IPAD商标,启动战略转型,重新进入小笔电和平板电脑市场。但此时的唯冠没有了资金流的支持。杨荣山回忆说,2008年,唯冠欠银行和供应商的款项达到20亿元人民币。
陷入困境的唯冠,后来于2010年8月2日停牌至今,停牌前报0.202港元。根据唯冠国际停牌时的公告,唯冠流动负债净额达28.7亿元,38亿元贷款逾期未偿还,而对中国银行等8大银行的负债大约为1.8亿美元。
第一赢销网.
发表评论
推荐内容
最近更新
人气排行
热门标签
客户服务: 010-52899818 第一赢销网 版权所有 Email:[email protected] 京ICP备08012258号
营销网门户—第一赢销网,汇聚领导力管理商学院、广告品牌策划、终端销售促销、招商创业加盟等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