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资讯 2020/03/15 11:19:35 来源:网络整理
TCL国际化经历了三个阶段
我想把这个事情的经验体会和大家做个分享。现在大家对国际化已经没有什么争议了,都觉得这是一个方向,但是如何国际化,有很多路可以走,没有哪一条路,哪一个方法是绝对正确的,关键是你如何把握和操作。
我们相信,从战略上来讲,这一步我们是走对了。没有这一并购的话,也许我们的手机业务,在过去的十年国内手机产业调整当中,可能都保留不下来。接下来我跟大家分享一下国际化的体会。
国际化体会:要有理性的思维,要谨慎的判断
这件事情首先要在战略上想清楚,战术上很难想得太清楚。当年并购的时候,我觉得战略上是没有错的。我在所有的场合和大家回顾这个事情、讨论分享的时候,我都坚持这个看法,最后事实也证明我的看法是对的。因为到今天,大部分中国的大企业都在加快国际化布局。战略上来讲,这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怎么来做,特别是在当时,十年前没有办法想得很清楚。换句话说,如果当时能够把风险、亏损这些事情想清楚,可能我都不敢做了。所以你把战略想清楚,然后坚持去做,就一定能在最后达成你的目的。
这些并购项目,有哪些教训值得反思呢?
比较困难还有人员储备不足的问题。这是一个两难的问题,到底是先有人还是先有舞台?但是没有选择,得先把这个舞台建起来再招人。后来的事实证明,大的并购业务,要靠搭完台再去找人是很难的。两个并购业务,汤姆逊彩电业务给我们带来的损失和压力更大,整合的时间更长,最根本的原因是他处于业务的转型期,他原来那些人也无法适应,很多人离开了,而自己培养又需要时间。阿尔卡特后期运行比较顺,所以核心团队都保留了下来,都没有流失。甚至有些人在中国建立家庭了,一些人还学会了讲中文。
经济环境对中国企业国际化带来较大挑战
中国企业国际化还任重而道远。
中国企业现在很难,上面有韩国企业、日本企业,他们在这个领域不会退。现在能退的主要是欧洲企业,消费领域在逐渐收缩。你要去抢,大家都要去竞争,那只能是硬拼。所以当年日韩企业的机会窗口我们是没有的。
韩国企业,政府产业政策支持力度是很大的。因为中国市场和经济结构特点,不可能像韩国那样,我也不太认为中国应该这样做。所以更多还是要靠企业去打拼。
(本文由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与第一财经资讯联合推出)
第一赢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