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商业前沿 > 营销动态 >

任正非:华为还是少年 不要给华为戴成熟帽子

营销资讯 2020/03/15 11:21:14  来源:网络整理

 

70后任正非向媒体揭面纱:华为仍少年敌人是自己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上海)

任正非称,我的所有家人永远不会接这个班,为避免外界的猜测、舆论的猜测、内部的猜测,搞乱了公司,我已经发文说明过了;他坦承“我的信仰:国家”,又说,危机管理并非单纯的“诚惶诚恐”。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内,任正非可谓不设门槛,知无不言,共回答了20个问题。

诺基亚所犯的错误是还停留在工业时代,工业时代讲究的是成本和质量,世界上能唯一还用二十年的手机就是诺基亚的手机

我有信仰,就是信仰现在我们的国家

互联网时代被认为是网络公司,有可能是一种误解,因为真正的互联网时代是网络支持和工具改变了实业

华为总部不可能离开深圳,我们从来就没有考虑这个问题

所以你们不要给华为戴成熟的帽子,我们还是少年,挑不起重担。成年人可以挑100斤,少年还不可以

中国越强大,美国就越打击。打击不是抽象的,看好一个苗头打一个。其实美国打的不是华为,是中国

“都说我神秘,揭开面纱之后,你看到的其实全是皱纹。”616日上午10点多,任正非,这位中国著名企业家中最神秘的一位,这样开始了和包括《第一财经日报》在内的中国记者间的首次答问。

198710月用2万多元钱在深圳湾畔一处杂草丛生的简易房内创业开始,华为公司已经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电信设备供应商,2013年实现销售收入2390亿元人民币,净利润为210亿元人民币(34.7亿美元),同比增长34.4%。而43岁创业的任正非,也到了七旬之年。

“我不觉得年老,我是‘70后’,美国国际集团原来的董事长格林伯格85岁还能每天做50个俯卧撑,而且是早晚各一次。很多七八十岁的CEO自己开着飞机来接我们,以表示他们不老。我们为什么总要说自己老、要求退休呢?”任正非说。

“所有家人永远不会接班”

616上午9点,华为公司总裁任正非出现在深圳华为总部“蓝血十杰”的表彰会议上,这也是华为管理体系建设的最高荣誉奖。会议结束后,从未接受过中国记者采访的任正非打破常规,和记者见面,并且回答了每个人的问题。

在谈到华为的管理变革方向时,任正非表示:“时代变化太快,流程管理可能变成僵化的,必须要跟上时代变化。找到一种普世模式是不可能的。”他的手舞动起来,打着比方,“华为需要实现流程的优化,就像一条蛇,蛇头不断随客户需求摆动,那么蛇身的每个关节也都必须联动起来。不能有的关节朝上,有的朝下,蛇头转过去了,而后面跟不上,就会断了,要修复断节成本会很高。流程优化就是使得各个方面的流程‘混流’起来,连接的部位流畅起来。”

在谈到互联网思维时,任正非表示,华为需要通过互联网思维,将自己内部的电子平台结构调整好,简化流程,提高效率源。华为并没有批判互联网,只是为了应对内部的浮躁情绪,反对将互联网思维泡沫化,仅此而已。

对华为接班人的问题,任正非再次明确表示,所有家人永远不会接班,这也是为了避免外界的猜测、舆论的猜测、内部的猜测,以致搞乱公司。

“大家都说我们公司成功有秘密,揭开面纱,发现也很普通。”任正非说。

在长达2个小时的采访中,这位70岁的老人反复强调了华为的核心价值观:以客户为中心,让听得见炮火的人们冲在前面,指挥后面。任正非最担心的是15万人的团队官僚化,失去对客户需求的敏感反应。他反复说:“管理的目的就是打粮食,打更多的粮食。如果哪个部门报告说他们做得怎么好,我就要问粮食有没有增产,如果粮食没有增产,怎么能说做得好呢?

最大的敌人是自己

“我们公司前段时间挺骄傲的,大家以为我们是处在行业领先位置。但是我们的管理层团队用了半年时间做了‘战略沙盘预演’,发现我们在全世界未来十年的重大市场机会点的占有上不到10%,弟兄们的优越感顿时就没有了,知道该如何努力了。这不是危机意识,这就是假设,假设未来的方向,看你现在处在什么位置。”任正非没有谈华为已经为未来储备了多少“前沿技术”,而是再次提醒和未来的差距。

在任正非看来,自我批判不是自我否定,而是一种促进自己进步的文化。华为内部社区中对公司的批评数不胜数。任正非现场举例说:“我们去年利润多一些,有的管理层就不知道怎么办了,于是多发了两个月奖金。有人就在网上批评,说你这么随意,是不是以后每年都发两个月奖金呢?”

“蓝血十杰”奖授予为华为管理做出突出贡献的员工。曾为华为做过咨询、已经退休的IBM顾问也被特别请来接受奖牌。1997年,IBM顾问对华为研发管理现状首次进行诊断,结果是很不如人意,比如缺乏准确、前瞻的客户需求关注,又比如反复做无用功,浪费资源,造成高成本,还有各部门的流程之间靠人工衔接、运作过程割裂等。

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华为先后邀请IBM等多家世界著名公司,至今已经花费数十亿美元,先后开展了IT S&PIPDISCIFSCRM等管理变革项目,实行“先僵化,再固化,后优化”的管理流程再造。用华为的解释,僵化是让流程先跑起来,固化是在跑的过程中理解和学习流程,优化则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持续优化。

“我们要防止在没有对流程深刻理解时的优化。”任正非说,经过十几年的持续努力,华为基本上建立起了一个集中统一的管理平台和较完整的流程体系,支撑公司的不断发展。

但任正非也指出,当年美国“蓝血十杰”所倡导的现代企业管理也可能出现弊端。对数字的过度崇拜,对成本的过度控制,对企业集团规模的过度追求,对创造力的遏制,事实上的管理过度,使一批美国大企业遭遇困境。他对记者表示,不要片面地理解“蓝血十杰”,要避免管理者的孤芳自赏、自我膨胀,要以客户为中心,实现跨领域、跨部门的流程集成和贯通。

“谁来呼唤炮火?应该让听得见炮声的人来决策。”任正非说,“华为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是自己偏离了客户的需要和科技变化的趋势。”

再谈互联网思维

在昨日的记者见面中,不少记者的问题集中在互联网思维上。此前,任正非提出“不要互联网冲动”着实给业内泼了一盆冷水,但也引发了一些争议。

任正非对记者强调,互联网还没有改变事物的本质,现在汽车还必须首先是车子,豆腐必须是豆腐,不过不等于将来不会改变。

“尽管互联网以及物联网正在渗透到社会生产和生活的方方面面,然而也应当看到,互联网虽然促进了信息的生产、交流、获取和共享,但没有改变事物的本质。同样,互联网也不可能使一家公司的管理实现跨越,科学管理还是基础,流程和规则可以简化,但不可以没有。”任正非说。

“与爱立信对比,爱立信管理1万人,而我们是3万人,多出2万人就多了30亿美元的消耗。如果我们通过管理改进,用互联网的精神改变内部的电子管理,实现与客户、供应商的互联互通,这两年就可以节约出2万人去上“战场”,改善为客户的服务。我们改革就是坚持端到端。互联网时代被认为是网络公司的时代,有可能是一种误解,因为真正的互联网时代是通过网络支持和改变实业。”任正非说。

华为仍是“少年”

今年3月底,华为公布的经审计的2013年年报显示,2013财年华为实现销售收入2390亿元人民币(约395亿美元),在总体收入上超过了爱立信,后者销售收入为2274亿瑞典克朗(约合353亿美元)。

不过在任正非看来,华为仍处于“少年”阶段。

任正非并不希望外界给华为戴上成熟的帽子,“我们还是少年,挑不起重担。成年人可以挑100斤,少年还不可以。”

他表示,现在的竞争情况是人人都在往前冲,越冲越年轻。“在公司内部会议上,很多高级干部站起来说,我才39岁,不到40岁,可不要给我戴‘老干部’的帽子。我认为这就是青春活力。”

华为轮值CEO徐直军曾对记者表示,从整体上来讲,“华为还是一个能力有限的公司”。近几年华为一直在思考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聚焦什么放弃什么。2013年华为终于想清楚了,华为将能力聚焦在信息流经过的领域,目标构筑行业领导地位,“做谦虚的领导者”。

延伸阅读:

■相关链接:任正非破戒受访 华为管理如何从语文走向数学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广州)

任正非称,我的所有家人永远不会接这个班,为避免外界的猜测、舆论的猜测、内部的猜测,搞乱了公司,我已经发文说明过了;他坦承“我的信仰:国家”,又说,危机管理并非单纯的“诚惶诚恐”。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内,任正非可谓不设门槛,知无不言,共回答了20个问题。

“我的所有家人永远不会接这个班。”任正非回应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关于接班人的提问时说。

“为什么华为现在能行业领先?就是我们在几年前率先提出‘管道’这个概念。”616日,华为公司创始人、CEO任正非首次正式接受国内媒体采访。

任正非演讲时几乎脱稿,时不时举高双手。他43岁时创立的公司和他本人,长期以来藏身大众视野的“幕后”,尤其不愿面对媒体。

“大家都说华为很神秘,其实是我个人性格问题,而不是其他原因。因为我个人比较羞涩。”任正非说。几年前,他开始亲手拆“围墙”,鼓励华为高管与外界接触。如今,通过一场与国内媒体迟到27年的见面,他自己也跨出关键一步。

任正非被称为“商业思想家”,他自己也曾称是通过思想管理华为。他曾提出“以客户为中心”、“艰苦奋斗”等被华为人奉为圭臬的狼性文化。他几年前对未来管道会像太平洋一样粗的预判,让华为的销售收入在去年超过了爱立信。

将军易得,思想家难求。任正非之后,谁是华为下一个思想家?“徐直军已在媒体上说过了,华为接班人是太多了,不是太少了。”任正非回应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关于接班人的提问时,没有直接触及思想接班问题,只是再次表态:“我的所有家人永远不会接这个班,为避免外界的猜测、舆论的猜测、内部的猜测,搞乱了公司。我已经发文说明过了。”

与此同时,今年70岁的任正非也笑称,自己到访国外的时候,“八十岁的老头会亲自开飞机来接”。

美式科学管理的胜出

616,作为学习西方管理的一个阶段性总结,华为举行了“蓝血十杰”表彰大会。“蓝血十杰”的原型是美国二战时陆军航空队“统计管制处”的十位精英。战争结束后,他们被福特汽车招致麾下,掀起了一场以数据分析、市场导向,以及强调效率和管理控制为特征的管理变革,使得福特公司从低迷不振中重整旗鼓。这十位精英所抱持的对数字和事实的始终不渝的信仰,以及对效率和控制的崇拜,使之获得了“蓝血十杰”的称号,人们将他们尊称为美国现代企业管理的奠基者。

在中国企业界,任正非在十多年前写的《华为的冬天》是一篇传播面极广、影响力极大的文章。任正非对行业趋势和公司前途的预判,使外界开始称之为“商业思想家”。

华为的冬天,其实也是整个行业的冬天。不同的地方在于,由于任正非的预判,华为提前储备了过冬的粮食;同时,“冬天之后春天还会远吗”的追问,也让华为在乱作一团的业界中坚持练内功、抓管理。

过去10多年来,华为投入数十亿美元向西方学管理,邀请IBM等多家世界著名顾问公司,开展管理变革,先后开展了一个个“削足适履”的项目,如IT S&PIPDISCIFSCRM等等。

一位在华为工作到退休的IBM顾问说,全世界有很多公司开展IPDintegrated product development)管理项目,很多都不成功,华为的成功离不开团队和任正非的坚持。

面对实施中的困难,任正非曾提出“先僵化,再固化,后优化”的思路,僵化是让流程先跑起来,固化是在跑的过程中理解和学习流程,优化则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持续优化。

“我们要防止在没有对流程深刻理解时的优化。”任正非说,经过十几年的持续努力,华为基本上建立起了一个集中统一的管理平台和较完整的流程体系,支撑了公司进入了ICT领域的领先行列。

任正非表示,“蓝血十杰”对现代企业管理的主要贡献,可以概括为:基于数据和事实的理性分析和科学管理,建立在计划和流程基础上的规范的管理控制系统,以及客户导向和力求简单的产品开发策略。而在他看来,学习“蓝血十杰”,让华为的管理从定性走向了定量,“从语文走向了数学”。

“未来10-20年会爆发技术革命”

然而,在已获得的管理绩效面前,任正非“商业思想家”的敏感再次显现。“如果你注意到我今天讲演的主题,其实我是在批判不要片面地理解‘蓝血十杰’。”任正非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我们要避免管理者的孤芳自赏,自我膨胀,管理的目的就是多产粮食”。

任正非表示,在上世纪70年代,由“蓝血十杰”所倡导的现代企业管理也开始暴露出弊端。对数字的过度崇拜,对成本的过度控制,对企业集团规模的过度追求,对创造力的遏制,事实上的管理过度,使得福特等一批美国大企业遭遇困境。

当下,这种困境体现到华为,用任正非的话来说就是“九龙戏水”,跨领域、跨部门的流程集成和贯通存在短板,包括管理的复杂性和大企业病。如果不能多产粮食,管理也就失去了意义。

“谁来呼唤炮火?应该让听得见炮声的人来决策。”任正非说,公司要实现项目为中心的转移,从代表处虚拟中央仓到站点的账实相符,“五个一还需要努力,LTC的落地是未来两三年的重要任务”。

任正非高度肯定西方管理,今后还要继续学习,但他也强调,“蓝血十杰”只是一批职业经理人,是将军。“我们也需要一批各方面的统帅人物,需要在管理、研发等领域造就出一批战略家”。这些战略家的目标永远践行华为的生存原则,即“以客户服务为中心”。与此同时,也要一批望星空的思想家,他们要能假设未来。

在任正非看来,只有有正确的假设,才有正确的思想;只有有正确的思想,才有正确的方向;只有有正确的方向,才有正确的理论;只有有正确的理论,才有正确的战略……

“未来 10-20年内一定会爆发一场技术革命,从硅时代跃进到石墨时代。”任正非表示,华为要用五年的时间走通端到端的管理流程,在下一场技术革命中占据有利位置。

谁来接班?

“我们要走向世界级,现在我们缺思想家和战略家,只停留在将军层面。”任正非表示,“如果我们都只会英勇奋战,思想错了,方向错了,我们越厉害就越有问题。”

任正非希望员工和高管中间能产生思想家,不光是技术专家,构筑未来的世界,“我们已经等不了这么多时间,我们三五年内一定要决策我们的战略是什么”。

为了在华为内部呼唤思想家,任正非曾提出“一杯咖啡吸收宇宙的能量”,让华为的专家(内部称fellow),不要只守在土围子里面守碉堡,而是要走出来和大家喝咖啡,从战略格局构建华为未来基本技术理论和思想。

“我们公司前段时间挺骄傲的,大家以为我们是处在行业领先位置。”为了说明思想家的重要性,任正非又举了一个例子,但是他们用了半年时间做了战略沙盘,才发现华为在全世界市场的重大机会点我们占不到10%,“弟兄们的优越感就没有了,知道如何努力了,这就是假设的作用”。

华为需要将军,更需要战略家、思想家。但正是思想家的稀缺,让华为和其他大企业一样,面临接班人问题的追问。

轮值CEO制度是任正非到目前为止给出的初步解答。

任正非曾对外表示,传统接班有一个缺点:人都有局限性,每个人对干部的认识都有偏好,如果他偏好重用一部分人,另一部分人就会离开公司,这些人可是公司用几十年的失败培养起来的,走了对公司是损失。如果这个CEO上来,不能担负起公司董事会所赋予的使命,董事会免掉他的职务,再换一个新的CEO上来,他走的时候又会带走一批干部,如此循环换几次以后,公司就有可能走向消亡。

“是强调把公司交给一个人,还是交给一个团队,哪一个的贡献要大?”任正非反问道。

目前,华为有徐直军、郭平、胡厚崑三位轮值CEO,每一个轮值CEO在独立执政期间,是公司的一把手,有很大的独立承担能力。任正非表示,华为实施轮值CEO制度以来,干部要集体评议,没有流失多少干部,公司利润一直在增长,而且比预期还要好。

更重要的是,在任正非看来,包括轮值CEO在内的制度,是要让部分管理者“不再是来自上甘岭的将军,一手拿枪,一手拿刀,而是两手空空”,这样一来,他们才有机会仰望星空,进行思考。

第一赢销网

.

营销动态栏目

阅读排行榜

相关文章

推荐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