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商业前沿 > 营销动态 >

长实地产的李泽钜时代:谨慎或更胜李嘉诚

营销资讯 2020/03/15 12:28:49  来源:网络整理

 

长实地产的李泽钜时代:谨慎或更胜李嘉诚

对于内地的资产,李氏父子可能未来还有出售的打算,在长实地产的半年报中指出,集团将继续在内地及海外适时推动项目发展、销售及出租。

在忙于套现的同时,长实地产并未有购地的动作及计划。

重组之后忙套现

不过,从长实地产的半年报告中可以看出,公司似乎开始对市场抱有畏惧心态,在李嘉诚的展望未来一栏中,两次提到“如无不可预见之重大不利发展”,公司业绩可保持平稳,重组后的长实地产发生了什么,让公司对可能发生的“黑天鹅事件事件”显得忧心忡忡呢?

丰盛金融资产管理部分析员冯宏远对本报记者称,房地产一直都是可以获得较高估值的产业,过去长江实业旗下的产业范围极广,作为大型综合性企业,长江实业的估值有一定程度的折让,但在重组以后,将长江实业及和记黄埔有限公司的地产业务合并在一起,可以令公司获得更好的估值。

不过,在上半年在一个月内卖掉大型楼盘“致蓝天”后,长实地产下半年的新卖楼计划开始启动,而每一次长实有新楼盘推出,都能造成一股疯抢潮。

少拿地

长实地产在刚公布的半年报中称,期内公司继续寻求机会购入具发展潜力的物业及农地,部分物业及农地现在正进行不同阶段的规划设计及作出有关申请。

长实地产进入李泽钜时代?

实际上,细心的市场人士已经发现,长实地产投资风格的转变,要从李泽钜正式掌握大权的时候说起。

另一方面,对于内地的资产,李氏父子可能未来还有出售的打算,在长实地产的半年报中指出,集团将继续在内地及海外适时推动项目发展、销售及出租。

相关链接:李嘉诚的地产运营模式其实已被内地房企淘汰

最近《别让李嘉诚跑了》一文在网络上热传,犹如在舆论场中投入重磅炸弹,引起热议。当然,很快长和系继续回应没有撤资这回事,而且有买有卖,属于正常商业行为。国家发改委也有负责人回应,中国要形成更加法制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

而出于借鉴这些港资企业的成功经验、税收、就业等诸多方面考虑,地方政府会优先考虑这些企业过来进行投资,甚至短期内会给予税费、地价上的优惠,以此博取中长期的税收与就业的效益。

在周转速度上,无论面对怎样复杂的政策环境与经济背景,哪怕利润微薄,内地房企也会为了企业继续规模扩张与保持市场份额的战略考虑,宁可用高价拿下土地,再用高周转模式迅速滚雪球下去。且不说高周转与慢周转的优劣,在中国房地产业,慢工细活是行不通的,市场要求的是快工出细活,只有适应市场的企业才不会被拍死在沙滩上。

但港资房企很难快起来,他们的管理属于高度集权,无论是大到拿地方向、经营模式,小到推广策略、销售折扣,乃至给项目的外立面换一种玻璃,是否要投整版广告,地区总经理都需要向香港总部打报告申请批复。

而香港总部是怎么决策的呢?据说,他们喜欢花钱买很多貌似专业的数据,凭数据决策。可惜内地的数据调研机构水平有限,卖出的数据往往漏洞百出。

一二线城市中心的地价越来越高,加上人民币持续升值,即使现金流稳健、负债率低,港资房企的钱也不像从前那么经花了。而三四五线城市的购买力不像一二线城市,割了一茬还有一茬,而是通常除了喝“头啖汤”的人,其他跟进者都很容易成为被套牢的大闸蟹。

在北上广深楼市中最具活力的深圳,港资地产商也属默默败退之列,据悉原因是深圳土地匮乏,政府极少给予港资房企优惠条件,与本地房企合作过的新鸿基、和黄地产等,又因为本地房企追求效率与港资追求高利润的理念相悖而散伙。在炙手可热的前海自贸区,至今没有港资大型房企的一席之地。

内地高速发展的房地产市场,曾经让李嘉诚这些港资富豪收获了囤地红利,但他们也同样错失了跟随市场转型的机会。既然李嘉诚要走,就让他走吧,好聚好散,才是大国崛起的风度。

第一赢销网

.

营销动态栏目

阅读排行榜

相关文章

推荐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