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资讯 2020/03/15 12:40:56 来源:网络整理
华为内部人士分享产品设计秘诀:耐得住寂寞、经得起折腾
揭锦锦分享“做机”心经:耐得住寂寞经得起折腾
但回忆起“做机”的这几年,揭锦锦也同时坦言“日子并不好过”。“做华为手机一直是被折磨的过程,有时甚至是抱着必死的信念在坚持。我没有想过,做手机会这么难。当你在上吊的时候,别人以为是在荡秋千,不过还好我们都挺过来了。”
经得起折腾还不散架
应该说,这种未知数来自于手机市场天然的残酷性,似乎没有哪家巨头可以在这个市场上成为常胜将军,一次库存问题或者一个技术上的失误,也许就会让一个曾经风光无限的手机厂商跌出市场之外,也可能拖累整个公司“死掉”。
揭锦锦对记者坦言,现在回过头去看当时的手机市场,还有些后怕的。
“因为我没有做过手机,而做过手机的人都做怕了。想想看,两座山之间只有一个很窄的木板,你敢走吗?我当时是看不到那么深的峡谷,只是看到地面上的两条线,沿着就过来了。那时候我是带着必胜的信念,带着一种气势,要不死掉,要不大成。”揭锦锦在华为手机内部一直被比喻成:打不死的小强。
事实上,当时摆在揭锦锦面前的不仅仅是改了结构件设计之后交付的压力,还有来自内部团队的压力。除了工作量大增外,其他部件的压力也大大增加,出了问题还是要自己承担责任的。
“当时我对团队说得很清楚,兄弟们,还是那句话:每次我们面临巨大压力的时候,也是我最骄傲的时候。当你发现一件事情难度很大,兄弟们被折磨得受不了的时候,说明门槛越高,成功的概率越大。说白了在这个世界上很难找到一支像我们团队这样,经得住折磨不散架。折磨得越狠证明产品体验越好门槛越高,越能大卖,基于这种理念,我才能说服他们。”揭锦锦对记者如是说。
不再以性能参数为标准,而是以用户体验作为标准,此时的华为已经开始走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口碑不是一句口号
产品打下了基础,市场营销也不可少。然而,与小米在品牌营销上将互联网优势运用到极致不同,在品牌上华为走的是另外一条路。在多次采访中,余承东都向外界表达着同一个观点:华为在营销上不会撒大钱,而是通过口碑营销进行散播,力求华为在品牌上得到消费者的认可。
“一般大家都认为口碑可能都是一个比较虚的东西,但实际上华为对于口碑的重视程度是深入骨髓的。”揭锦锦对记者表示,华为内部特别强调机器卖出去的口碑怎么样,怎么样尽快改善和提高,从而决定背后的计划,口碑绝对不是口号。
据内部人士透露,华为掌门人任正非到了终端只讲两件事:库存和质量,为此华为内部实行的是“三权分立”制度,制造、质量和产品线是分开管理的。一个极端的例子是,生产线上的工人如果将手机出厂时的贴膜贴歪了一点点,也有可能导致产线停线。
而口碑也体现在华为对技术的要求上,据了解,华为对于产品经理的要求最基本的一点就是做好基础体验。
众所周知,华为目前是全球网络设备第一大厂商,在网络设备中死机往往会演变成网络事故,所以一般都有严格的规定,但在手机端这个问题似乎并不需要如此“严苛”。但经过舆情分析,死机次数确实会影响到消费者对于手机的体验,所以华为在手机业务上也坚持这一点。
而做好了基础体验要求,华为也开始做更多的要求——不仅仅要杜绝短板,还需要有长板。
“这就是口碑体验。”揭锦锦对记者表示,原来的口碑体验再好,感觉传播点不够,使用人群不够大,传播不起来,但现在突破了这个瓶颈后,越来越多的人会因为几个点喜欢上华为手机,即使是几毫秒的性能差异一定也会有人感觉出来。
华为的挑战
对于揭锦锦说,压力也是来源于此。
在今年以来,华为除了在硬件上持续发力外,更多的研发力量也投入到了软件上。
事实上,消费者对于国产手机或者说安卓手机诟病最多的就是电池不耐用,在这个问题面前揭锦锦也坦言彻底解决并不容易,但可以逐步改善。
得益于华为在大型服务器上的进程冻结技术经验,华为发现手机上也可以使用这种技术,以实现对应用的“分级”管理。比如说手机可以智能识别应用类型,分组管理,从而实现前台任务单一化,后台进程冷冻。也就是说当你不再使用微信的时候,微信可以进入“休眠”状态,不占用资源同时又不影响接收新信息;而需要使用的时候,则不必重新打开,在操作体验上可以获得很大提升。
“惯性的研发大平台,华为在研发上是不惜代价的,我们的思维方式和别人不一样,这个也会支撑华为在手机业务上走得更远。”揭锦锦对记者如是说。
第一赢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