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商业前沿 > 营销动态 >

伪冷链下的配送乱象:冰块+棉被 败在最后一公里

营销资讯 2020/03/15 12:41:34  来源:网络整理

 

伪冷链下的配送乱象:冰块+棉被败在最后一公里

新京报 记者在北京、上海两地调查生鲜电商配送,冰块保鲜食品更易坏,难满足保鲜需求;国内缺乏系统化生鲜标准。

兴致勃勃从网上订购蔬果、海鲜等生鲜食品,收到后却发现冰袋已化,水果、海鲜坏了一大半。类似的情景很多消费者都遭遇过。

生鲜食品电商眼下是资本追逐的重点行业,以本来生活、天天果园、中粮我买网为代表的生鲜电商平台正逐步加大扩张步伐。然而网购生鲜逐渐成为一种消费趋势后,背后的冷链配送却成为最大的掣肘因素。

在网上想买到新鲜的蔬果,到底有多难?新京报记者近日在北京、上海两地走访调查发现,目前主流生鲜电商平台分为自建冷链配送队伍和外包第三方物流两种模式,但一些平台的专业度和配送质量良莠不齐。尤其是在从仓库——配送站点——消费者的配送环节中,存在着“断链”、超出保鲜温度等问题。

各大生鲜电商喊出的“全程冷链”,到最后的配送环节却成为了“冰块冷链”。出于成本考虑,部分配送站点甚至舍弃了加冰块保温的环节,直接使用泡沫箱在高温下配送冷鲜食品。

“冰块和棉被构成的土法冷鲜,还是中国生鲜配送最后一公里的主题。”中国物流协会特约研究员杨达卿表示,各大食品电商平台目前所依赖的冷链配送,本身就是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产业,“但中国冷链市场成熟度远远未达到。”这背后不仅是成本的考量,还有缺乏冷链配送资源、系统化标准的多重问题。

投诉

生鲜食品屡遭吐槽

探访1

上海微特派站点:

当天配送不完只加冰袋过夜

快递员林某说,这批堆放的生鲜包裹昨晚便已到站点,因人手紧张,到了下午还未能配送给消费者。平时,他们主要为天天果园、本来生活等电商配送生鲜水果,这些货物被放入黑色泡沫箱,同时加入数量不等的冰袋降温处理,再统一运输到站点进行配送。

现场另一位快递员则称,公司并未配小型冷藏车等设备,对常温件、冷藏件的配送也没具体规定,只要在当天送到即可。如果碰到包裹堆积、延迟送达,虽然一般要放入冰柜中冷藏,但因容量有限无法全部放入,只能采取加冰袋的方式保鲜。

探访2

北京配送点:

冷链断了链冷藏变常温

冰袋+泡沫箱降温,是一些生鲜电商冷链配送的主要模式。这意味着生鲜包裹在仓库、站点、消费者的配送中,必须同时间赛跑,赶在冰袋保鲜失效之前,将食品送到消费者手中。

但正是这由配送站点到消费者手中的“最后一公里”冷链中,更易出现“断链”。

新京报记者在现场等待的时候,没有人对这些生鲜包裹给予更多“关照”。半小时后,才有一位快递员来取货。当询问这些标“冷藏”的生鲜是否保温时,快递员称盒子里加了干冰,就快速推车离开。

事实上,这个由北京陆达达物流公司承运的生鲜包裹,标签上用加粗黑体字标明“冷藏”,但记者之前打开盒子,发现里面的蔬菜只用普通塑料袋包装,并没有干冰、冰袋,也并未采取其他保鲜措施。

探因

“冰块冷链”意在压低成本

各生鲜电商都喊出“全程冷链”口号,但在落地配送环节却大相径庭,这背后是有出于成本的考虑。

这些生鲜电商网站的对外介绍中,均称使用严格的全程冷链。不过,在实际递送环节中,配送入宅时“泡沫箱+保温冰袋”开始成为通用模式,甚至在常温下进行。

曾为本来生活网提供物流解决方案的北京某物流公司负责人说,目前各大电商平台主要采用的还是“二段式”半程冷链,即依托城市间干线冷链运输,以城市冷库做节点,配合保温措施完成配送上门。

“借助第三方承运商冷链配送,虽然可节约成本并快速复制到全国范围。但一件货物从生产基地到消费者手中,要辗转经多家物流商,在中间的流通承运环节一旦发生脱离冷链,电商平台很难进行实质性管理,这会很容易影响产品和服务品质。”该人士表示。

还有不少电商平台选择了自建物流。截至目前,顺丰优选、中粮我买网等都纷纷建设自主全程冷链,实现全程运输环节的温度控制,来保证物流配送速度,这也带来高昂的前期投入。

隐患

温度变化大“伪冷链”难满足保鲜需求

然而,在生鲜冷链物流的配送中,各类蔬果、冷鲜肉等不同品类货物,对保鲜所需的储藏和温度也都不尽相同,使用简单的冰块物理降温手段,很难全部满足保鲜需求。

据中国制冷协会的研究报告,由冷链物流运送的水果、蔬菜等易腐食品应全程冷链配送,但由于缺乏低温保障,在从分销点到消费者家中这一段配送路程,最容易出现“断链”。

研究院物流专家粟日指出,生鲜冷链是指在货物从仓库——配送——消费者等各个环节中,始终要处于产品所必需的低温环境下,全程的温度监测、控制要达到一定水平,“简易的冰块配送,很难将温度维持在稳定状态下,波动段较大,尤其是在高温中,冰块很容易升温融化,导致产品不新鲜甚至腐败。”

痛点

冷链资源稀缺缺乏统一标准

针对生鲜冷链配送的标准不一,业内也即将出台系统化的统一标准,有望解决最后一公里环节的“冰块冷链”。

杨达卿告诉新京报记者,全链条的生鲜标准要推向电商平台,须先解决渠道分散难题。其根本问题在于,生鲜冷链市场覆盖肉食、水产品、果蔬等,流通渠道、生产基地高度分散,不仅一直缺乏系统性的标准规范,在实际落地过程中很难推动。“真正的生鲜冷链,一定要贯穿生产、采购、储运、销售的全链条,标准也要贯穿始终,否则半路标准、环节标准再好,也难以保证全程不断链。”

作者:王远征

第一赢销网

.

营销动态栏目

阅读排行榜

相关文章

推荐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