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资讯 2020/03/15 12:42:13 来源:网络整理
打车软件刷单真相调查低门槛竞争的残酷一面
北京)
刷单行为的大量出现,使得打车软件几乎成为了一个金融工具。
钛媒体注:坐在滴滴打车的黑车上编这篇关于刷单真相的稿子,内心百感交集。移动互联网带来的出行服务革命在为城市带来便利、催生共享经济的同时,也由于不可避免的规则和制度设计漏洞造成了大量的投机行为。和前不久爆出的美团网商户刷单丑闻一样,在开通了叫车软件的各大城市,“刷单”已经成为公开的秘密,个人行为升级为团队作战,“薅市场羊毛”的现象让打车软件几乎成了一个金融工具,而商业历史上几乎一切产业链的升级都难逃此劫。以下是来自钛媒体记者孙骋关于刷单真相的调查:
从散户到庄家
老吴一听就明白,附近没有小钻风,也没有狮驼岭,这分明就是别的司机在刷单,他们发出不可能抵达的目的地,其他司机听了就不会抢了,自己刷自己抢,命中率高。老吴有时还会听到“从天安门回家睡觉了”这类更荒诞的语音。深夜,打车的人少,专车司机在等活之余,随手刷几单,何乐而不为?
滴滴专车司机刷单,无非是两种目的:
如果说以上刷单形式是专职司机被工作指标所迫,那么下面的情况适用于投机者——完全不出车也可以把刷单当作金融来做,有组织有纪律。
滴滴顺风车的规则是:乘客把优惠券变现,司机挣补贴。
滴滴顺风车的补贴力度,只是管中窥豹,在这场打车软件的拼杀中,补贴金额没有最高,只有更高。
“打针”就是根据司机所在的位置,在其附近发出虚假订单,“护士”是刷单人,使用专门设计的软件为司机打针。
从散户到庄家,刷单金融经历了4个发展阶段:
司机和乘客通过手机号加微信,钱款通过微信支付完成;
这些微信好友聚集成一个个微信群,司机在群里向职业刷单人发出“打针”请求;
一个人可以拥有司机和乘客的双重身份,同时操作很多手机,彼此“打针”;
早先,股市里也是这样,偏远地区的农民日常生活不需要身份证,股市操纵者下乡,以低廉的价格买下这些证件、在股市开户,这就是传说中的庄家玩法。如今,用来开户的身份证变成了电话卡,甚至不需要电话卡,从淘宝买一个手机,可以一键串号、一键消除串号,不断更换身份,真是神奇的世界。
制度漏洞
一套体制,发展到中后期,需要不断纠正和监控,并且前赴后继弥补错误,说明最初的制度设计就是有问题的,打车软件公司早早留下了可钻的空子:
怎样的制度设计才是合理的?即便实现了分层奖励、把路程距离设计为评价标准,只要补贴还在,投机者同时拥有司机和乘客的双重身份,这些漏洞就无法最终弥补。
作者:孙骋
第一赢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