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资讯 2020/03/15 13:09:47 来源:网络整理
对中国老百姓来说,最耳熟能详的品牌大概就是统一及康师傅生产的方便面了。这两家公司生产的方便面在中国市场稳稳占据龙头老大地位,但让人艳羡的绝对市场占有率后面,这两家公司在方便面业务上都正经受着沉重的财务压力,颇有死要“面”子活受罪之感。
台湾公司对大陆的投资总额在过去十年中十分可观,投资领域也可谓是遍地开花,但是对中国老百姓来说,最耳熟能详的品牌大概就是统一及康师傅生产的方便面了。这两家公司生产的方便面在中国市场稳稳占据龙头老大地位,但让人艳羡的绝对市场占有率后面,这两家公司在方便面业务上都正经受着沉重的财务压力,颇有死要“面”子活受罪之感。
没有迹象显示这种情况将会好转,事实上方便面行业不只存在激烈的业内竞争,也受到了诸多其它方便食品行业的冲击。曾经因为原材料等成本上涨,方便面行业集体涨价,但销量的下滑显示方便面的价格弹性不允许其作出较大的价格变动。丧失了议价能力的方便面厂商纷纷寻找出路,创造了一些如“高端方便面”的新概念,但到目前为止,当我们每买一碗方便面的时候,基本上都有厂商以赔本的方式使这些食品进入我们口中。
在快消品中,方便面的情况与其它国际巨头销售的包装食品有很大的不同。那些国际品牌一般都能在中国把同样的产品卖出更高的价格,如牛奶、饼干、巧克力、星巴克、麦当劳,甚至是如肥皂洗衣粉沐浴液等生活必需品。但统一和康师傅的做法显然有所不同,两者间的激烈价格战使得基本不可能有新的企业进入这个利润如此微薄市场——如果没有规模效应,那么方便面的生产成本,特别是市场营销成本将高昂到难以承受的地步,毕竟,这是一个太大的市场。
尽管日子不好过,但中国毕竟是一个太有吸引力的市场,可以想象,即使亏损增倍统一也不可能放弃阵地。即使不能涨价,像统一及康师傅这样的巨头也有足够的资金来支持其方便面业务,且其在香港和台湾的上市主体也为其提供了强大的融资能力,这些是其他国内厂商难以匹敌的。白象在几个月前终止了上市进程,而国内融资成本的上涨势必会给本土的方便面厂商带来更大的资金压力。
这种残酷竞争的趋势在中国越来越普遍,但对于一个大家都想进入的市场来说,这种快消品的发展模式并不特殊。通常的模式是,创造一个市场,不用费很多力气就能实现销售额和盈利飙升,随后竞争者涌入,伴随着销售放缓,各方加大营销力度及市场开支来拼抢市场份额,利润空间不断下降,最后只能不断创新,希望创造一个新的市场。
对于方便面产品来说,如何创新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我们已经经历过由袋装变为桶装的包装创新,加入蔬菜及搭售火腿肠的配料创新,新口味(如最近的老坛酸菜)的口感创新,宣传健康非油炸方便面的营销创新,甚至是中国城镇化和财富增长提供的消费群体创新。除了最后一点之外,前面这些都需要企业极大的资金支持,而恶性竞争则会在很大程度上削减企业的创新红利。
第一赢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