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资讯 2020/03/15 13:09:48 来源:网络整理
蓝港互动香港
第一财经日报
核心提示:代表蓝港互动在港交所使劲儿敲钟之后,王峰低头思考了几秒,才用“五味杂陈”这个再常见不过的词汇形容自己这一刻的感受。
创业3年就成功上市的唐岩依然是幸运的小众所在,同样顶着高管创业光环的游戏老兵王峰,终于实打实地完成了属于他的“八年抗战”。昨日,代表蓝港互动在港交所使劲儿敲钟之后,王峰低头思考了几秒,才用“五味杂陈”这个再常见不过的词汇形容自己这一刻的感受。
有人评价王峰是中国第一代游戏人中最后一个在资本市场亮相的。
“我自己想想也真是这么一回事。”上市活动结束之后,原计划相当短暂的采访活动持续了近两个小时,沉默许久的王峰这一次表现得格外健谈。
为什么是创业板
不可否认的是,如今的香港资本市场对于游戏公司而言,的确不是一块福地。
在此之前的飞鱼科技、博雅互动等游戏公司都没有得到资本的积极反应。在二级市场已进入结算期的时间点,蓝港互动踩着2014年尾巴的敲钟之旅也算不上顺畅。
而业界最大的疑问是为什么不能再等等,在即将到来的2015年,蓝港互动可以选择港交所的主板,而不是现在的创业板。
按照蓝港互动方面的回应,港股创业板上市是蓝港互动基于目前阶段的最佳选择。蓝港互动会在合适的时候回归主板。
而事实上,对于上市地点王峰不是没有抉择。
公开资料显示,蓝港互动成立至今共完成了四轮融资,总额超过1亿美元,主要投资者有IDG资本、北极光创投、NEA、复星集团旗下资本、兰馨亚洲、软银赛富、百度控股等。(A轮2008年4月IDG资本投资200万美元;B轮2008年5月北极光创投领投,NEA跟投,共计1600万美元;C轮2014年1月复星集团旗下资本、兰馨亚洲、软银赛富等共计投资8000万美元;D轮2014年5月百度控股投资2000万美元)。
“蓝港早期融资就走境外公司的架构,要是早期投资的是人民币资本,我们可能也就顺其自然地在A股排队了。两三年前,华谊兄弟也找我们谈过,由他们参与投资回归A股的可能性,不过我们最终并没有太多纠结。”王峰在接受包括《第一财经日报》在内的媒体采访时这样解释道。
在他看来,蓝港互动能够在2014年年底成功上市是一件非常高兴的事情。“在其他人看来,蓝港互动是香港主板的规模,但如果按照主板要求,我们还得等一年。这个点上市能够让高管团队沉下心来,不再为上市的事情担心。”
12月30日,蓝港互动以每股9.8港元发行7396.8万股股份。以此计算,蓝港互动本次IPO融资规模超过7.2亿港元。此次融资完成后,预估蓝港互动的账面现金将超过2亿美元。
“游戏公司赚不到钱是可耻的,我们是一个非常不缺钱的公司,对于A股上市公司的高市盈率,我还真不担心。”王峰补充道。
“蓝港有一颗娱乐心”
从端游时代走过来的蓝港互动,经历了从端游到页游再到手游的两次产业巨变。
这样一个相当漫长的经历被王峰自我调侃称,“打了八年麻将,虽然打得不太好,但是一直厚着脸不下牌桌。”
当时从金山出来创业的王峰被业界寄予厚望,在端游先后上市的时代,王峰的成功被预期得板上钉钉。
,前几年肯定是瞎折腾,8年能成功就不错了。”
“早期的挫折、不尽如人意的表现给我们后来移动游戏时代带来更多经验。我总是坚持我们能成,人摔了几次跟头之后,还能站起来并不容易。如果像唐岩一样创业三年就上市了,可能就体会不到这些了。”王峰补充道。
按照蓝港互动方面公布的信息,本次全球发售所募集的资金中,约25%将用于研发及运营现有的及新的自研游戏并购买受欢迎的娱乐题材;约25%将用于从中国及海外的研发商处代理发行不同类型的高品质游戏;约15%将用于潜在的战略性收购;约10%将用于进一步加强自有分发平台“8864.com”的建设;约10%将用于投资技术平台;约10%将用于海外拓展,包括加强发展韩国游戏发行业务及拓展至其他国家和地区;剩余部分将用作运营资金及其他一般企业用途。
值得一提的是,在昨日的上市活动现场,来自影视圈的吴奇隆与王峰站在了一起。
按照双方已经公布的信息,蓝港互动此前已与吴奇隆旗下公司——稻草熊影视、稻草熊游戏达成合作,联合开发华人武侠小说宗师梁羽生先生创作的《白发魔女传》。而吴奇隆于2003年成立了北京稻草熊影视文化有限公司,投资出品了《新白发魔女传》、《犀利仁师》等多部影视作品。
此次蓝港互动上市成功之后,作为首轮投资者的IDG将获得近50倍投资回报。
“如果IDG不在C轮减持,这一回报应该是在100倍左右。”按照王峰的说法,IDG资本2008年决定投资蓝港的时候,并不是把蓝港看作一个游戏公司来估值的。“我未来和吴奇隆有什么其他的合作,也不奇怪。影视IP可能更有想象力,我内心的娱乐梦一直没有放下。你可以理解为蓝港有一颗娱乐的心,也可以这次IPO当作我再次创业。”
亿航A轮融资千万美元无人机向消费级市场迈进
12月30日,民用无人机企业“亿航”宣布,完成来自纪源资本的1000万美元A轮融资。据了解,亿航今年4月获得来自乐博资本杨宁的第一笔天使投资,5月第一款产品Ghost正式发布,估值6个月内翻了25倍。
亿航联合创始人熊逸放表示,将把此次融资用于兑现此前在Indiegogo众筹项目的承诺,扩建团队,以及加速量产。
据了解,亿航是一家由中国和美国硅谷的飞行器爱好者建立的智能无人机公司,在广州、北京和硅谷设有办公室。其产品主要特点是由智能手机App操控无人机,目前正与谷歌、亚马逊等公司共同推动小型无人机在商业领域的应用。
根据TealGroup近期的预测结果,未来10年,无人机行业市场的消费总额将会翻倍,预计从2014年的28亿美元增长至2023年的56亿美元。虽然目前军用无人机仍占消费总额的绝大部分,但2014年市场已经开始呈现出向消费级无人机的转变,民用无人机的购买量开始攀升。
“亿航的产品更多地面对家庭以及早期对于新鲜事物感兴趣的人,市场定位更为大众化。”熊逸放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亿航专注在无人机的研发、生产、品牌、销售和售后全产业链,主要分为两个不同的产品线:一个是消费级的无人机,即是目前人们理解为航拍器,可以在空中进行航拍个人使用,价格一般从三千到六千元不等;另外一个是以后着力研发的方向,即是关于商业和工业更专业市场的无人机,价格从三万到六万元不等。
事实上,在美国,从Google到Facebook,再到亚马逊甚至是迪士尼,都将目光投向无人机市场,包括运动相机制造商GoPro也宣布将进军无人机领域。而今年以来,无人机在国内智能硬件领域逐渐流行起来,虽说目前巨头还尚未有动静,但已有创业者蜂拥而至,包括深圳大疆、亿航等企业也脱颖而出。
“我们偏重研发的部分,与市面上99%的产品不同之处在于可以使用智能手机进行操纵,核心是飞行控制软件,专注于无人机与移动端的结合。”熊逸放表示,亿航产品的智能化有两个表现,一是四五岁的小朋友只要懂得在iPad上面玩“切水果”,基本上可以掌握无人机的操控,二是无人机的自动跟随功能。“比如说你在户外运动,我们的飞机会自动根据你的位置跟随拍摄,不需要任何操控。”熊逸放介绍,在移动端上,亿航开放了一整套的SDK(软件开发工具包),开发者可以开发不同的APP,比如说开发声控APP,拓展无人机的应用。
而此轮融资的投资方纪源资本管理合伙人李宏玮(JennyLee)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表示:“接下来两三年内,智能硬件大市场会是从个人的使用场景开始。亿航也在布局后续行业内的一些应用。”
据李宏玮介绍,今年以来,纪源资本在智能硬件领域投资了十余家企业,占据全年整体投资项目的三分之一。
目前虽然智能硬件领域非常火热,但是,李宏玮认为,大部分VC还未真正进入这个领域,目前VC对智能硬件还是看的多,投的少。“投资这个领域,需要对硬件有爱好,比如说芯片领域,但是这个领域只有少数VC赚过钱。”
李宏玮表示,纪源资本从2003年左右开始投资手机、传感器等,并且看到回报。“智能硬件领域的投资一般需要大量的资金以及长期支持。如果VC看不懂,肯定在这块不会有太大的布局。很多人对无人机领域仍抱着好奇去理解和分析这个市场,但是真正理解这个市场并不容易。”(21世纪经济报道)
第一赢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