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资讯 2020/03/15 13:35:42 来源:网络整理
出租车、专车、快车、顺风车、代驾、试驾……这些五花八门的业务线,还远远不能满足滴滴的“胃口”。
模式之辩
事实上,无论免费送取车业务孰先孰后,问题的关键在于,滴滴租车与神州租车体现了两种模式。据悉,滴滴租车并不自己拥有车辆,而是采取与租赁公司合作的方式为用户提供服务,目前滴滴正在和一嗨等租车公司探讨,在车源和车辆运营管理等方面展开合作。神州租车平台上则拥有自己的车队、网点,属于重资产模式。
盈利冲动
无论滴滴进军在线租车领域前路如何,显见的是,相较于过往的赔钱赚吆喝,如今滴滴对盈利的渴望越来越强烈了。
█相关链接:滴滴推计价新政 业内质疑布局涨价
来源: 华夏时报(北京)
滴滴优步不但在外部上演裁员大戏,而且首次确认对司机端的计价方面开始全面调整。
(原标题:滴滴推计价新政 业内质疑布局涨价)
目前最大的网络约车公司滴滴出行再一次被舆论推到风口浪尖,而这一次滴滴打车让消费者关注的是其价格调整问题。
8月18日,滴滴出行宣布,公司将对滴滴快车和滴滴专车计价方式做出重大调整,从今日起,滴滴出行平台实行司机和乘客分开计价。
与优步牵手不到一个月,滴滴优步不但在外部上演裁员大戏,而且首次确认对司机端的计价方面开始全面调整。滴滴此举到底是为了让价格更公开透明,还是为即将到来的盈利期布局?
计价方式遭质疑
虽然滴滴和优步联姻后是否涉嫌垄断还没有最终定论,但滴滴似乎并不重视。而是开始精准调整价格,推出司机、乘客分开计价,并首次宣布取消司机20%抽成。
最为明显的变化是司机端的调整。8月18日,《华夏时报(公众号:chinatimes)》记者采访滴滴方面人士表示,此次滴滴实行司机、乘客分开计价之后,乘客和司机的收入和支出不变,公司也首次取消了此前直接从司机收入中扣除的20%的抽成。
上述人士对记者解释说,此前公司收取的是司机20%的管理费,而此次调整之后,乘客打车的价格并没有提升,而是司机的计费方式发生了具体的改变。由此前的扣除20%的管理费,直接变成了每公里服务费1.44元,耗时费每公里0.4元,其他再没有任何费用。
以北京为例,乘客乘车10公里,用时20分钟来计算,此前乘车费用是28元,而滴滴端此前扣除的管理费是5.6元,此次更改之后,向司机收取的管理费仍是5.6元,只是算法上有了更清晰的方法。
“这样司机的收入更透明了,也让师傅的收入有了明确的计算方法。”滴滴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调整后的计价方式,可以使车主更加直观地看到自己的收入,收入明细也更清晰。
据悉,新的计价方式已经在北京、上海等城市上线,未来将会逐渐全线铺开。此外,上述滴滴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如此调整后,以后平台开展活动也不会影响司机的收入。
但记者在走访过程中发现,很多司机对此并不买账,多名司机对记者表示,平台调价之后,虽然计算方法确实明晰了很多,但是实际的收入却少了不少。
一位陈姓司机对记者直言,将调整前后的收入对比,在同样路程时间差不多的情况下,司机的收入却少了,一单差不多能差出一元到两元。说是透明的价格,但基本同样的路程,收入却不同,不知道问题出现在哪里。
也有司机对记者直言,现在跑滴滴越来越不赚钱,此外滴滴连续调价,也导致大量乘客流失,准备放弃滴滴转向其他平台。
其实这并不是滴滴第一次调价。相关资料显示,滴滴的价格已经从去年9月的1.5元/公里+0.35元/分钟提价到1.8元/公里+0.5元/分钟。
为涨价布局?
滴滴与优步合并后,乘客担心网约车价格会越来越高。网约车司机也同样担心,对司机端的奖励会越来越少,但这些担心并没有阻止滴滴的调价。
有分析人士认为,从长期来看滴滴目前的态度,滴滴必将在司机端和乘客端获取盈利。同时,滴滴这种新的计价方式体现了专车新政“差异化经营”的要求,这将会倒逼出租车进行改革。
也有业内人士分析说,滴滴打车之所以在这个时候对司机端进行价位调整,从表面上看是给司机以更明确、更透明的计算方法,其实是通过数据来对司机进行束缚,为下一步的涨价布局。
上述人士对记, 者直言,虽然目前滴滴在资金上不差钱,但滴滴官方一直声称公司目前还处于亏损状态。而此次滴滴并购了优步之后,成为网络约车巨无霸的滴滴,思考的就不是如何获得更多的乘客,而是如何尽快地实现盈利。“滴滴此次调价就是这个思路。”
根据易观今年二季度公布的数据,在中国专车市场,滴滴出行占据了70%的份额,优步中国占据了17%的份额。滴滴和优步合并后,在中国专车市场将占据87%以上的份额,而在更细分的快车市场,市场份额则接近100%。
但8月18日滴滴相关人士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滴滴调价是为未来涨价布局的逻辑说不通,滴滴将一如既往地服务好乘客。
尽管滴滴否认了调价是为了涨价,但资本市场面对滴滴未来发展的盈利趋势已经暗潮涌动。继苹果和多家国字头企业入资滴滴之后,近期滴滴还获得了中国邮政的战略投资。
8月16日,中国邮政在其微信公众号中宣布,已于8月15日与滴滴出行达成战略合作,成为滴滴出行的战略投资人,但双方并未公布投资金额。中国邮政和滴滴表示,双方将发挥各自优势、整合各自的资源和运营经验进行全面合作。
在对这次战略合作的评价中,中国邮政和滴滴双方都提到了中国邮政的“网络资源”、“在品牌以及全国市场的网点覆盖与服务”的优势。滴滴提道,邮政的这些网点资源将帮助滴滴在出行行业进一步拓展、落地,出行服务也将更为丰富。
在越来越多的投资人都看好滴滴前景的当下,滴滴的提价显得另有深意。接下来滴滴将怎样布局,本报记者将持续关注。
本文来源:华夏时报 作者:张杰
█相关链接:日单量缩水400万,滴滴估值将缩水100亿?
滴滴、优步中国合并之后,市场上出现最多的疑问是,滴滴此举,是不是构成了垄断。但1+1并不一定都是大于或等于2,两家企业的合并更是如此。有业内人士透露,合并之后的3周之内,滴滴的日单量已经从1500万降到1100万,这意味着其日单量下降了近三成。
那么,在其日单量1000万时,号称估值已经达到200亿美元的滴滴,此次日单量的下降是不是意味着估值将大幅缩水呢?答案似乎在意料之中。
两端降补,急于盈利?
8月1日,滴滴出行宣布收购Uber全球在中国的品牌、业务、数据等全部资产,Uber全球将持有滴滴5.89%的股权,相当于17.7%的经济权益。合并后滴滴出行估值将达350亿美元。
然而,近日有业内人士透露,滴滴、优步中国合并的近三周内,滴滴的日单量从1500万降到了1100万。在之前诸多关于滴滴估值的报道中,日单量一直是支撑滴滴估值的重要指标。
有资料显示,今年3月19日,滴滴全平台日单量突破1000万,估值达到200亿美元。如果按此比例估计,基本上滴滴每500万日单量支撑100亿的估值,那么按照滴滴日单量下降400万计算,其与优步中国合并之后的350亿美元的估值,将可能下降近100亿美元。
日单量下降,或与滴滴逐步减少补贴,最终导致用户流失有关。滴滴、优步中国合并之前,优步中国为了在中国市场与滴滴抗衡,曾在2015年补贴了10亿美元(约合67亿人民币),滴滴2015年也至少亏损100亿人民币。恰是由于补贴造成的巨大亏损,最终导致优步董事会要求其CEO卡兰尼克将优步中国“处理”掉。
滴滴也面临同样的问题。而在与优步中国合并之后,市场就一直有传言称,滴滴将降低补贴。为了打消外界的顾虑,滴滴对外表示,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针对乘客的红包补贴和司机的奖励将继续发放。不过从目前来看,滴滴似乎已经在悄悄行动。根据相关媒体报道,在今年6月份,滴滴就将其国内31个运营城市的服务费用调高了1/3。其中有消息显示,滴滴在广州的涨价幅度超过30%。
但补贴减少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日单量的下降,且最终影响了的用户量。据国内第三方数据机构易观的最新数据显示,从今年6月开始,滴滴的用户渗透率出现小幅度下降,到了7月,滴滴的用户渗透率跌幅近10%。
国内某知名投资人曾经表示,目前市场上有许多伪互联网企业和伪市场需求。“比如说很多需求是用钱砸出来的。当你用免费的产品,用钱烧出来了这个需求,一旦停掉补贴,需求就没有了。”该人士直言。该人士告诫投资人,一定要非常仔细地去辨别,什么是真的需求,什么是用钱烧出来的需求,用钱烧出来的需求,能不能自我维持。
反观滴滴,在其与竞争对手的竞争中经历了激烈的“融资战”以及“烧钱补贴大战”。滴滴出行总裁柳青曾经公开表示,(滴滴)可能是中国互联网历史上发展最快的公司,甚至没有之一,亦是融资最多,烧钱最多。
此前有投资机构根据未经滴滴确认的融资资料计算,2016年的净收入约为102.6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7%,预计亏损37.29亿元人民币,同比收窄36%。同时该投资机构预计,在一般情况下,滴滴将于2018年实现盈利。而2018年也被认为是滴滴赴美上市之年。
从滴滴调高服务费用来看,其试图实现尽早盈利的目的明显。此外,8月18日有媒体报道称,从18日当日开始,滴滴出行平台将实行司机和乘客分开计价,取消之前对司机端收取的每单20%的抽成,每单收取0.5元的保险费,但独立计价后的司机端公里费、时长费大致为乘客端的80%,外加1.77%的管理费。
虽然滴滴表示,本次调整后,车主收入与之前相比并不变化,但有其他网约车平台人士表示,从近期滴滴涨价、降低司机补贴以及这次司机按固定比例收费来看,滴滴在盈利方面的压力越来越大,正在努力做出改变和姿态,给资本方以信心。
变现能力之忧
据之前的公开数据显示,滴滴2015年的净收入为61.62亿元人民币,约合9.46亿美金。2015年,滴滴净亏损为42.8亿元人民币,约合6.57亿美元。虽然预计2016年滴滴的亏损将收窄36%,但是滴滴真的能按照预期实现盈利还是一个未知数,因为其不仅面临着盈利能力的考验,同时依然面临着来自其它网约车平台的竞争。
与盈利相比,在互联网企业的估值中,用户、流量等均为常用指标。公开资料显示,2015年滴滴注册用户数突破2.5亿,2015年全年订单总量达到14.3亿。但投资者在对互联网企业投资时,考量用户数上的变现能力,也是一个重要的维度。而决定变现能力的则是企业独特的商业模式。显然,滴滴离实现盈利有一段距离的路要走。而从其下降的日单量,可以窥见如果减少补贴,对于滴滴的未来意味着什么。
2015年曾经有一份020企业的死亡名单在网络间流传,当时曾有业内人士分析称,之所以会有许多的互联网+的企业倒下,服务不到位是关键。但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资本过热,很多用户需求是“烧钱”烧出来的伪需求。
未来如果滴滴停掉补贴,那么其面临的境况或相当尴尬。恰如有分析人士所描述的,供需双方的匹配在有这些(注:互联网公司)公司之前就已经存在,它们只是借助了风险资本和用户对新生活方式的需求而赢得一席之地,但代价是,资本为此要求超高回报,而用户并不愿意仅仅为这种新的生活方式支付溢价。
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在合并了优步中国之后,滴滴还将面临与其它网约车平台的竞争。
有消息显示,滴滴在山东地区再次以大幅度补贴司机的方式与易到进行竞争。然而,由于没有成熟的盈利模式,就意味着没有竞争壁垒。这也就意味着,只要有竞争者进来,滴滴必须以“烧钱”补贴的方式来应战。
近日,纽约大学一位金融学教授公开表示,优步的估值已经比标普500指数中的企业高出80%。进一步增长的空间很有限。该教授表示,优步已经碰到了障碍,这个障碍就是利润,曾经有许多企业一夜之间爆发,但最终未能跨过利润的障碍。
“打车公司与出租车公司、汽车服务公司打起了‘破坏战’,打车公司成了胜利者,但是它们获得的战利品是高昂的价格、庞大的资本开支。” 该教授在博客中写到,“造成破坏力还是容易的,但是要从破坏中赚到钱却很难,打车公司最能体现这一命题”,对于优步最近一轮融资中估值高达625亿美元,该教授认为优步的真实估值只有280亿美元。
从该教授对于优步的评价,同样高估值的滴滴,其真实估值水平似乎也由此可见一斑。
第一赢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