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商业前沿 > 营销动态 >

董明珠的“新手机”来了,这次能成功吗?

营销资讯 2020/03/15 13:44:49  来源:网络整理

 

董明珠的“新手机”来了,这次能成功吗?

销售女皇能否一雪前耻、改写败局?

作者:于建民

商界女强人的手机扩张

格力一代从高调宣布到黯然落幕

新的第2代手机有戏吗?

董明珠意想不到的杀入手机行业

“中国空调女皇”董明珠杀入手机扩张,整个过程犹如一场多幕大戏。

20151月,董明珠放出豪言:我要做手机,分分钟,太容易了。但由于手机与格力的主营业务相距甚远,董明珠的这个举动一时引发巨大关注。

而到了20153月,在参加一场大学演讲活动中,空调女皇董明珠竟真的亮出了一款手机,表示格力确实在研发手机!

整个剧情的变化,太出乎所有人意外,抛开格力业绩五年必然赢不说,整个发展实际上从2014年开始,雷军都变成了董明珠的精心炒作道具,董明珠通过雷军的PK之争占据了焦点,引发媒体的关注,然后引发了媒体对“格力要做手机”、“格力手机”的持续报道。

格力一代手机

从高调宣布,到黯然落幕

不过,作为格力试水手机的第一代产品,只能说是试水之作!

虽然格力手机和格力手机1代曾在2015年承接了2014年的PK话题,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但是这款手机只能是名字出了风头,但产品的特点和业绩没很黯淡。

在初始之时,董明珠表示“格力要造手机分分钟的事”、“格力手机让消费者三年不用换”,并且其目标是今年要销售1亿部。

201551日,董明珠透露,格力手机已经投放市场开始销售,但具体价格未公布。但从多家媒体的调查报道显示,格力手机在公开销售渠道还未见其身影。

  在201561日举行的格力电器股东大会上,董明珠对格力手机进展做了进一步的披露,格力手机已开始内部订购,定价将在1600元,未来相信卖5000万部不成问题。

从一开始雄心勃勃宣称2015年要卖一亿部,到打折到5000万部,再到后面透露可能无法完成5000万部的销量,渐渐的,格力1代手机进入了黯淡。

如今,格力手机2代已经开始发货,但格力手机1代却从未出现在大众的视野。

格力一代手机是一次试水之旅

传播大于商业运作,保持了市场知名度

整体上而言,格力1代手机,是董明珠的一次试水尝试。

一方面,检验格力进军手机的实力,或者说格力做手机的实力究竟如何,是怎样水准。

另一方面,也在试验大众的反应,检测大众对格力手机的认可度如何,进一步改进。

可以说,格力1代手机是一个试验品,一个格力进军手机的试验品。这也是格力没有大规模进行运作推广、甚至没有流入市场、很多人甚至都没有见过格力手机的真机的原因,这一点上体现了董明珠的慎重,这种做法是非常明智的,毕竟如果产品不佳、大规模运作推广一旦带去不良体验,大众口碑不佳,对格力手机的品牌影响是致命的。

同时,格力手机又保持着传播热度,前后的话题炒作,从讲课时发布产品、到开机画面是董明珠,内部认购,一次次的占据头条,保持市场知名度和热度,也算是为后续做积累。

当然,整个过程中也表现出了格力公司前期的一些不足,无论是产品、还是传播上,都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新的第二代格力手机来了

已经开始发货,将迎来考验

这次能否有戏?

日,董明珠自代终于揭开了最后的面纱,68日开始陆续发货。

登录明珠商城会看到,格力手机二代定价3300元,硬件配置为6寸屏幕2K夏普屏,采用骁龙820处理器,支持双卡双待。

同时,在写给消费者的公开信中,董明珠号召消费者来给格力手机2代挑刺:我邀请大家在使用后都能给我们提出宝贵的建议,共同打造出一款让中国人骄傲的匠心手机。

目前格力

虽然这次格力2代手机与1代手机不同,开始对外销售,不过,还是开始小规模外部试验,但也意味着,格力手机2代即将迎来销量、口碑两方面的真实考验。

这次格力手机能够改写1代手机的败局,迎来成功吗?格力手机能否破局,如何破局?

中国的空调大王格力、空调女皇董明珠,跨界做手机,如何才能成功?

以下是我们的深入解析!

《格力跨界手机,究竟如何才能成功?》

于建民

   

格力手机二代

跨界成功希望几何?

对于格力而言,从空调行业延伸至手机领域,本质是一场商业跨界!

因此,格力手机能否成功,实质是格力跨界能否成功的问题,如何才能跨界成功的问题。

跨界本不是容易的事情

想跨界成功就要了解新行业规律

跨界困境是商业常见的一个问题,也是一个难过槛!随着企业发展,为了增长的目的,企业往往务会扩张至新领域,但两个领域往往在商业运作上会有所区别,从产业特点到营销打法、乃至于适应的团队都有所区别,会有一个槛难以跨越!企业能否跨过这个槛,将成为能否成功的关键!跨过去就成功了,跨不过去面对的就是失败、巨额亏损!

当然,跨界成功,并非不可能,但前提是要掌握新领域的运作规律!如果掌握了新领域运作规律、能娴熟运作,跨界有成功可能,企业商业帝国版图进一步扩大;而如果企业相反,没有掌握新领域规律,且带着过去成功的过度自信,轻视新领域,往往会遭遇重大挫折!

在跨界中成功者有,失败者也同样众多!

今天全球手机三大巨头都是跨界成功代表

——最早并非做手机也都遭遇过挫折

格力能否跨界成功,可以看一下行业前辈怎样做的!

实际上,今天的全球手机三大巨头——苹果、三星、华为也都是跨界成功的代表,它们最初都不是做手机的。

1)苹果——从电脑跨界至音乐播放器,又跨界至手机

    

乔布斯跨界引发行业变革

2)三星——从上游芯片元器件跨界至手机

三星从上游电子、芯片的元器件等延伸到下游的终端手机产品,在上游元器件已经有影响力的时候,开始做手机,不过一开始也不顺利。

1995年,由于产品不佳,三星掌门人李健熙大怒,叫下属将15万只手机堆放在外,并叫两千多名员工聚集在那堆手机旁。接着,李健熙在众目睽睽之下放一把火将那堆手机都烧了,并且对负责人说:“假如你再继续做出这种品质低廉的东西,我会回来做同样的事。”

    

3)华为——从通信运营商领域跨界至手机

华为进军手机的跨界同样也不是一帆风顺,虽然华为介入手机领域比较早,在功能机时代一度走量很大,但是更多的走是运营商渠道,走的运营商定制机,价格低、利润低,在大众消费者中缺乏知名度和影响力,并且到了智能机时代,开始也不顺利!

    

可以说,现有的全球三大手机巨头都是跨界进入的。

三大巨头都属于跨界

不过他们都是相关领域延伸跨界都有积累

格力跨界,比他们难度大一些

虽然苹果、三星、华为以前都不做手机,但是他们的跨界属于相关领域延伸,苹果是从软件延伸进入,刚好满足了手机智能化时代的趋势;三星则是从上游元器件延伸到下游终端产品;而华为从通信硬件技术和设备延伸到手机产品。

虽然,他们之前从事领域和手机都有一些相关性,不过他们进军手机之路也并非一帆风顺,也是经过了波折才成功!

而格力过去相关性,没有他们这么近,跨界的难度比他们要大一些,所经历的磨难也会多一些!

当然,他们三者都是跨界成功的代表,同样,有很多跨界失败例子。

例如:在智能手机火热之初,百度、腾讯、阿里都曾传出着要跨界做手机,但是今天都没有在手机行业打出自己的市场空间,更没有建立起自己的影响力!

2013

那么格力的跨界成功几何?有无机会?

还是前面说的话,跨界并非不可能!但前提是要能满足跨界进入到新领域特点!

如果格力掌握了手机行业的规律,满足了手机行业成功需要具备的条件,如同上面所提到的苹果、三星、华为一样,甚至是恒大在足球领域的的辉煌一样,都可以跨界成功,在手机上也实现突破;但是,如果格力满足不了在手机业成功所需要具备的条件,同样可能就会如同恒大在快消领域的恒大冰泉一样,遭遇失败!

▎格力的手机跨界

如何才能成功?

格力如果想实现手机跨界的成功,需要完成那些重要工作?如何才能成功?  

格力跨界成功,需要做好四项工作

格力想要跨界手机领域成功,必须要在手机领域里,符合成功的条件,在手机领域的产品、传播推广、渠道以及资金实力四个方面具有优势,才能突破!

1、一个有特色、竞争力的产品

——产品是基础!

产品是能否征服消费者的基础,也是奠定行业地位的重要因素!

毕竟最终能够能否获得消费者认可、乃至于形成口碑,都要靠产品,要想在市场打开突破口,必须要有一个个叫好的产品,获得消费者认可,市场认可!才能在市场上成功占位!

无论是颠覆者苹果,还是手机行业常青树三星、还是新晋第一阵营的国产领军华为,他们之所以能在手机行业中打开自己一片天空,都是凭借出色产品奠定行业地位,赢得消费者与业内的口碑,叫好又叫座,一步步登上行业巅峰!

2、一个能引爆的传播之战

——传播是关键!

现在是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时代,毕竟产品太多了,如果企业不做足够的宣传,消费者很难知道!如果消费者不知道,产品再好也没意义,销量很难上去!因此,在有了产品的基础上,一定要有一个有效的传播攻势,打通产品和消费者心智之间路径!

3、一个覆盖较广的渠道

——渠道是保证!

没有渠道落地不行,渠道作为“地网”和传播的“天罗”结合起来,一方面形成对消费者的立体攻势,另一方面解决消费者购买的终端问题,如果消费者买不到、没法买,前面的工作同样白做!

4、一个雄厚的资金支持

——资金是商战的重中之重!

商战和战争一样,打的也是资金实战,无论是传播之战,还是渠道之战能打成什么程度,甚至产品的技术人才吸引到什么程度,都和资金有关。

商战是打游击战,阵地战,还是大规模集团作战,区别很大,而这其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要素,就是资金!

在上述四个要素中

欠缺一个半

目前,对于这四个条件而言,格力已经满足了两个半,欠缺一个半!

1、满足的两个半优势

——国内的实力大佬

对于格力而言,其资金优势,绝对领先业内!

作为国内的空调大王,格力每年千亿营收、年净利润超百亿!

一定的渠道优势

——现拥有的渠道满足新品销售没问题

手机的销售渠道有多种,运营商渠道,社会零售卖场(包括家电卖场、通信产品卖场、大卖场、专卖店等)、电商等多种渠道。

格力现有的渠道优势,虽然不能完成手机销售的全面、立体覆盖,但是满足一个新产品的上市初期基本渠道要求、并且实现一定销量没有问题,毕竟格力现在已经拥有了拥有家电卖场、自有专卖店,以及网络旗舰店等一定的渠道优势。

未来,可以对渠道网络不断完善,形成全面、立体的渠道网络!

目前,格力具备一定的传播资源优势、经验优势,但是对于手机领域的常规传播打法也要丰富和借鉴!

A、格力手机具备一定的传播资源和传播经验

董明珠和雷军的赌约就一直长期占据媒体焦点,频繁见诸报端,从最初的谁能赢,到后面剧情大反转格力也要做手机,都赚足眼球,董明珠的一个表态,都能引发媒体大幅报道。

另一方面,董明珠和格力本身也具有丰富的传播经验

格力本身也是擅长于传播推广的行业,格力能成为空调行业的王者,除了其技术出众外,与其出色传播推广、品牌推广密不可分。

因此,格力在传播推广上,无论是传播资源,还是操作水准,都具备很强优势。

B、格力对于手机领域的传播手法要丰富和借鉴

目前,手机行业已经从苹果学习一套成熟的打法——发布会、新闻推广,特别是自从小米首个复制后,取得很大成效,被同行纷纷模仿,也体现了这套模式的作用。

对于这些在手机领域相关打法,格力还是应该相应吸收。

在格力手机一代时,因为前期深知产品还未达到满意、及格线,因此格力尚未开展强大的传播推广攻势,所以,这个要素需要强化。才能打出更好地效果

2、欠缺的一个半

1)需要补上的一个

2015年,格力一代产品推出后,市场并没有获得格力所期望的反响,只能说媒体和大众知道了格力做手机这个事,但是格力的产品并没有赢得大众的叫好,根本原因就是没有提供让消费者感到惊艳的产品!也导致了格力做手机的消息在去年“雷声大、雨点小”的结果!

格力一代手机

格力二代——档次提升比较大,但是性价比优势不够明显

目前,格力在二代产品上的进步还是比较大的,在颜值上比一代有了很大的提高,体现了格力的技术实力,以及格力超强的学习能力。

但是,在这款产品,以及格力手机的产品策略上,可能还需要做一些调整!

格力二代手机

并不是说格力手机做中高端不可做,主要是有两方面的难题:

一方面,消费者认可、接受有一个过程,先从相对容易市场突破,在消费者心中建立地位,然后慢慢上升。

我们看到,最初小米,以及去年进入的乐视,都是在性价比的市场突破的,这个对于格力手机的突围,值得思索,要么通过性价比打开市场,要么通过技术突破、设计突破打开高端市场,目前后者这种方式难度不低!

对于格力,在手机行业首先突破、站住、把量跑起来意义更大!

因此,对于此时的格力而言,作为一个新进入手机行业的企业,先在行业里站住脚、打开一个突破口、把量跑起来,获得部分消费者的拥护,拥有一部分基础,然后后续再继续扩大。

如果站都站不住,量也跑不起来,就很难有未来,因此,此时对于格力手机而言,先站住,在行业存活下来,占有一部分市场,比把自己高端定位,追求面子更重要!

2)需要补上的半个

如上面所说,虽然,格力具备一定的传播资源和传播经验,但是要想做好,格力还是遵循行业已经形成的模式——发布会,新闻炒作,加上大面积广告攻势,迅速打响知名度,

——要想跨界手机,也要做好这四个要素

补上欠缺一个半,格力跨界成功还是有戏

格力过去之所以在空调领域能成功,就是因为在空调行业的产品、传播推广、渠道等领域做得非常出色。

1)产品技术上:格力前任董事长朱江洪是一位技术专家、国内空调行业第一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一拖多变频空调(多联式中央空调)就是由朱江洪牵头研发的,格力此前三分之一技术都是由朱江洪牵头研发;2)推广上:董明珠被称为业内销售女皇,在传播推广水平非常高,格力的广告传播和品牌打造都堪称业内的经典;3)渠道上,格力所打造的渠道联合体也在业内极为领先,当年敢于和国美叫板、脱离卖场靠自建专卖店模式做成业内第一。

正因为格力在空调领域产品、传播推广、渠道都具有很强优势,也造就了它的成功!

因此,格力想在手机领域成功,同样如此,要在手机领域把产品、传播推广、和渠道都做好,才能突围!

格力跨界手机并非不可能

只要满足条件,还是有很大机会!

对于格力而言,如果能在手机领域的产品、推广、渠道、团队构建起强大的优势,补齐短板,格力跨界成功并非不可能!

目前,格力在手机商战的“资金、渠道、传播”上已经具备了一定优势,补上产品的短板,再吸收手机行业的传播打法,成功还是很有戏!

目前成功的考验点,就在格力手机的产品和传播推广上,也将是决定格力跨界能否成功关键因素!

作者:于建民——《中国营销成功宝典·科学策略营销》(修订版)作者

第一赢销网

.

营销动态栏目

阅读排行榜

相关文章

推荐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