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资讯 2020/03/15 14:33:01 来源:网络整理
欠债2.5亿 东山再起 身价610亿!中国商界第一人(上)
导读:他是中国商界最具传奇性人物
29岁时,就白手起家,从一穷二白的创业青年成为亿万富翁,然后成为全国排名第8的亿万富豪。
35岁时,他的商业帝国却陷入谷底,成为负债2.5亿“中国首负”。
37岁时,短短2年后,他却东山再起,上演了惊天大逆袭,重新站上舞台,走入辉煌。
39岁时,他还清巨债,重新跻身亿万富翁行列!
如今,他身家610亿,再度成为中国超级富豪!
他就是——史玉柱!
中国商界最具争议和传奇色彩的大佬!
从白手起家到全国第八大富豪,再到跌入谷底,最后逆袭翻转,堪称中国商界“战神”!
早年,他白手起家,凭借巨人汉卡和脑黄金发家致富,却又因急功近利、激进扩张,管理不善而导公司一夜破产。
但几年之后,史玉柱依靠“脑白金”和“征途”重新杀了回来,横跨保健品、网络游戏、投资等多个板块,且均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亿元,在中国富豪中排名第26,在世界富豪中排名第153。
▎中国商界第一人
从首富到首负,接着又逆袭成超级富豪
史玉柱,1962年9月15日生于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
他是当地的高考状元,1980年,史玉柱以全县总分第一,数学119(差1分满分)的成绩考入浙江大学数学系。
后考入深圳大学读研究生,1989年深圳大学软件科学系(数学系)研究生毕业,毕业后随即下海创业,书写他在中国商界跌宕起伏的传奇。
1989年,史玉柱怀揣4000元和自己独立开发的“M-6401桌面排版印刷系统”,开始创业。
1991年,史玉柱成立巨人公司,推出M-6403。
1994年,巨人大厦动工,史玉柱当选中国十大改革风云人物。
1995年,史玉柱被《福布斯》列为内地富豪第8位。
1996年,巨人大厦资金告急,最后只建至地面三层便停工,巨人集团已名存实亡。
1997年,巨人集团倒下。
1997年,下半年,脑白金项目开始试销运作。
1998年,脑白金开始全国市场启动。
1999年,史玉柱建立上海健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2000年,脑白金年销售额突破13亿。
2001年,史玉柱推出黄金搭档,再次获得成功。
2005年,史玉柱宣布进军网络游戏行业。
2006年,史玉柱巨人网游《征途》创下同时在线记录。
2007年11月1日,史玉柱旗下的巨人网络集团有限公司于美国纽约交易所,总市值达到42亿美元,融资额为10.45亿美元,成为在美国发行规模最大的中国民营企业,史玉柱的身价突破500亿元。
2008年,巨人投资公司在北京宣布,正式开辟在保健品、银行投资、网游之后的第四战场——保健酒市场,世界第一款功能名酒——五粮液黄金酒。就此,五粮液的这款保健酒正式披上了史玉柱牌子的黄金外衣。
2012年,《财富》中国最具影响力的50位商界领袖排行榜,史玉柱排名第二十二位。
2013年4月9日,巨人网络宣布史玉柱因个人原因辞去CEO一职,史玉柱会继续保留其巨人网络公司董事会主席的职务。
2016年2月,史玉柱对外确认回归巨人上班,并带领全公司的研发高管“聚焦精品手游研发”。
2016年5月23日,世纪游轮公司连发数个公告宣布巨人网络成为其“全资子公司”,巨人网络成功借壳,回归A股
2016年5月29日晚间,世纪游轮公司公告称:史玉柱为第四届董事会董事长,任期至第四届董事会届满。
2017年,胡润中国富豪榜数据显示,史玉柱身价为610亿元,在中国富豪中排名第26,在世界富豪中排名第153。
▎“赊”来的第一桶金
白手起家 29岁成亿万富豪
IT天才 27岁成百万富翁 29岁成亿万富豪
白手起家,27岁成为百万富翁,28岁成为千万富翁,29岁成为亿万富豪,史玉柱的经历,无论是十几年前的当时,还是今天,都可以说是绝对的传奇!
27岁、4000元开始创业之路
1989年,27岁的史玉柱和4000元资金,开始了他的传奇之旅。
当时,除了一张营业执照和4000元钱,史玉柱一无所有。
没钱买电脑,当时深圳最便宜的电脑(8500元),史玉柱采用了“赊”的方式,他将自己的软件演示给卖电脑的老板看,“我现在没钱,你让我先拿回去,等我软件卖了钱,给你多加1000元利润。”卖电脑的老板居然同意了,让副经理将电脑抱给史玉柱。这名副经理后来加入了史玉柱公司,后来担任征途公司副董事长。
为了推广产品,他用同样的办法“赊”来广告:以电脑做抵押,在《计算机世界》上以先打广告后付款的方式,连续做了3期1/4版的广告。
虽然先打广告、后付款,但是史玉柱还是承受了不小的压力——《计算机世界》给史玉柱的付款期限只有15天,可一直到广告见报后的第12天,史玉柱分文未进。
在第13天终于出现了转机:他一下子收到三张邮局汇款单,总金额1.582万元!
他再把钱投入广告中,边扩大影响边卖汉卡,如同滚雪球一般,M-6401给史玉柱带来了越来越多的收入,3个月后,他们的营业收入已经超过100万人民币,之后销售额突破500万。
与另一IT天才、当时“中国第一程序员”PK
进行产品的PK
1990年1月,史玉柱决定开发升级版本M-6042。他们包下深圳大学的两间学生公寓,准备了20箱方便面,带着一名助手,把自己“关”了整整150天。这5个月“集中营式的生活”的成果,是功能更强的M-6042汉卡。
之后,1991年,史玉柱史玉柱再次组织了十几个人的研发队伍,跑到深圳大学封闭开发巨人M6403。
可以说,巨人汉卡与WPS的PK,上演了中国IT行业的两大天才对决,也成就了两家著名企业——巨人与金山。
(在1992年,巨人、金山仍在PK的时候,求伯君选拨、培养一位青年才俊进入金山,并在日后成长为金山总经理、掌门人,他就是未来大名鼎鼎的雷军)
(年轻时的史玉柱)
包机构建全国经销网络,打造渠道大网
在与金山的PK中,史玉柱还做出了经典的之战——大胆豪赌、力排众议,决定承包路费的全国招商订货会。
全国各地的电脑销售商,只要订购10块巨人汉卡,史玉柱为他们报销路费,让他们前来珠海参加巨人汉卡的全国订货会。
此次订货会,吸引了全国200多家大大小小的软件经销商,而且拿下3500万订单,同时,还打造了巨人汉卡的全国渠道网络。
于是,1991年,M-6403以惊人的速度给巨人公司数以千万计的收入,到了11月份, M-6403的净利润达到1000万元。而当时的巨人,员工平均年龄22岁,管理层平均年龄只有26岁。同时,巨人集团又开发出中文手写电脑、巨人防病毒软件等多种产品。
1992年底,巨人集团销售收入近2亿元,实现纯利3500万元,企业年发展速度500%。
不得不佩服史玉柱的商业天赋
产品、策划推广、渠道是产品运作的三个关键要素。
虽然当时年仅27岁创业、仅有4000元,且研究生刚毕业,缺乏商业运作经验,他却凭着大胆的闯劲、惊人的天赋和独特的商业思路,极好的运用了这三个要素!
1、产品——开发的汉卡软件和“M-6401桌面排版印刷系统”软盘,站在了当时国内IT领域的前沿,史玉柱上演了与求伯君两大IT天才的PK。
2、推广——在行业著名媒体刊登产品广告,打开产品销路。
1989年,在中国投放广告,这是比较早运用广告手段的企业,当时整体的广告意识不强,如:1989年杉杉集团创始人郑永刚准备到央视投广告,央视广告部的回答是“服装还用做广告、直接卖就可以了”。
可见,史玉柱在1989年投放广告打市场,在当时有多么前沿,而且当时他还是一个刚投身商业的年轻人。
3、渠道——通过全国招商订货会,构建起全国经销网络。
在史玉柱年仅27岁的第一创业,就成功的把这些环节打通,并不断优化,构建起自己的产品优势、推广优势、渠道网络优势。
这也是他之后,能在30岁刚过,就跻身全国第八富豪的重要原因。
30岁年营收过亿,31岁成国内第二大民营企业
1992年10月,在珠海度假村召开的第二届全国巨人电脑连锁会,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电脑盛会。那年巨人汉卡销量一跃而升至全国同类产品之首,M- 6403年销量28万套,产值1.6亿元,实现利润3500万元。
到了1993年,巨人仅中文手写电脑和软件的当年销售额已经达到3.6亿,是我国第二大民营高科技企业。
要知道这是在24年前,当时国内年收入过亿的企业不多。日后大名鼎鼎、中国科技领军的华为在1992年销售额才超过1个亿,甚至于因为销售突破1个亿,任正非在年终大会上,哽咽着说出“我们终于活下来了”可想当年史玉柱所带领的巨人集团业绩多么惊人。
▎面对国际巨头冲击,再次展现独特眼光
二次创业瞄准保健品和地产
富有战略眼光的前瞻布局
1994年8月,国际IT巨头开始大举进军中国,对中国IT行业形成冲击。
这个冲击,对史玉柱创立的巨人集团也形成了很大影响,抢走了汉卡的市场份额,侵占了巨人集团其他软件产品的生存空间。
不过,当时这也不是史玉柱一家公司所面临的问题,而是当时中国整个IT产业遭遇的问题,例如当时曾红极一时、也是巨人重要对手之一的金山,就连续陷入多年的亏损和困境,直到多年后的金山网游才走出困局。
而史玉柱和他带领的巨人集团,则比较早的走出了困境!
当时,史玉柱深思后,选择了两个方向,一个是保健品,另一个是地产,客观说这两个领域的选择都极为独到,在多年后这两个领域也确实成为了中国的两个大产业。
出色的广告大战,巨人保健品成功突围
脑黄金是巨人进军保健品行业的第一个项目,它于1994年8月22日立项,10月18日在华东全面打响。
在当时保健品市场的“补脑大战”中,脑黄金以“补充DHA为卖点,俗称“脑黄金”进入商战,由于是巨人进军保健品行业的第一战,史玉柱及其团队对这个项目投入了很大精力。
在当时的运作时,史玉柱未来出神入化的传播大战,已经运作的堪称炉火纯青,无论是广告语,还是软文传播,还是活动策划,都运作的非常成功。
一、多种推广手段、组合运用
1、广告语:脑黄金的广告语是“让一亿人先聪明起来”,很有冲击力
2、软文广告:日后轰动业内的“史式软文广告”模式,在脑黄金时代已经开始尝试,虽然没有日后脑白金那么犀利,但也运作的很有成效,当时脑黄金做了十几篇软文,在产品硬广上市前,这十几篇广告进行了预热。
3、电视广告:在软文广告预热后,电视广告开始投放。
4、夹报广告:同时对于当时三株、红桃K开始的夹报手法,脑黄金同样做了投放。
5、活动策划:与广告相伴的是,脑黄金当时还开展了知识大奖赛,主要是与健脑有关的科普知识,这在当时也是国内比较少采用的,独见史玉柱的商业奇才特点。
6、其它渠道推广:至于渠道终端的POP、海报等,同样大密集运用
二、整合传播、组合策划
我们可以看到,在脑黄金的运作时,史玉柱对传播推广的运作,已经形成系统打法,整合传播、组合策划,而且策划推广工具运用,是一环套一环。
这种打法日后不断完善,最终在之后脑白金时代取得轰动性成功,在中国商界留下重要一页。
上市短短4个月时间,脑黄金的销售回款就突破1.8亿,取得了巨人进军保健品市场的胜利。
▎成功后开始陷入巨大迷失
狂热的失误导致破产
巅峰时刻,巨人集团一步步走向危局!
疯狂的广告“三大战役”,失败告终
IT领域的成功、保健品的成功,甚至之后地产也取得成功(巨人大厦售卖楼花过亿)也取得了不俗业绩,史玉柱及其团队开始陷入了一种过度自信的膨胀中。
这种过度自信,也预示着一场危机即将到来!
联想集团总裁柳传志这样形容当时的史玉柱:“他意气风发,向我们请教,无非是表示一种谦虚的态度,所以没有必要和他多讲。而且他还很浮躁,我觉得他迟早会出大娄子。”
1995年,由于之前脑黄金巨大成功,史玉柱决定雄心勃勃的带领巨人集团发动一场大商战。
在短短一个多月时间里,投入5000万资金(在当年不亚于天文数字)进行广告投放,对公司的一系列保健品进行组合推广。
但是,由于投放节奏问题(前期投入过大、后续资金跟不上)、广告内容问题(重形象、不注重销售,以及广告内容存在的争议问题)等一系列问题,导致失败告终,也算是史玉柱及巨人集团交的一次学费,之后的产品运作中,再没有犯过这种疯狂的昂贵错误。
日后,史玉柱曾反思:“‘三大战役’是我们最失败一次广告,因为脑黄金做得很成功,所以就使用权我个人和我的队伍错误的以为自己很能干,觉得好象做什么都行”
某种程度上,疯狂的广告“三大战役”是当时史玉柱及巨人开始陷入迷失的体现,而随后的巨人大厦危机,则将巨人彻底拖垮。
准备打造城市标杆的巨人大厦
成为史玉柱商业转折点
正当史玉柱和他的巨人狂飙的时候,一个重大的危机正在悄悄埋下!
而这个准备成为珠海标杆建筑物的巨人大厦,却成了史玉柱商业生涯的转折点,并引发了巨人集团的溃败。
主要原因有以下:
首先,巨人集团在巨大成功面前,已经遭遇了迷失。
史玉柱和巨人获得巨大成功时,仅30岁左右,无论所取得的巨大成绩,还是当时所处的年龄,都是很容易迷失。
一旦心态进入迷失,认为无所不能,就很容易让企业陷入致命的危险,对企业和自身能力盲目乐观,导致决策开始偏离,包括粗放的广告大战、盲目的多元化(化妆品、服装等都有涉及),以及对其造成影响最大的巨人大厦,都是迷失做出的系列决策失误。
其次、投资重大失误,其主因便是楼高70层、涉及资金庞大的巨人大厦。
当时巨人集团出现了一系列问题,但是其中对当时冲击最大的是巨人大厦项目,这个项目直接导致巨人的资金链出现了问题,引发大崩盘!
一方面,巨人大厦从20层左右增加到70层,大幅增加了开支费用
大厦从1994年2月动工到1996年7月,史玉柱竟未申请银行贷款,全凭自有资金和卖楼花的钱支持,而这个自有资金,就是巨人的生物工程和电脑软件产业。如果按照最初的计划,建设一个20层左右的大厦,也没有这么复杂,但是随着目标被不断拔高,变成了70层,意味着费用开支的大幅增加。
另一方面,70层巨人大厦的建设超出想象,导致资金流出现问题
当史玉柱把生产和广告促销的资金全部投入到大厦时,没想到70层巨人大厦的建设波折不断——谁都没想到,巨人大厦地址下面竟然有3个地质断裂带,填每个断裂带,都是一笔不菲的费用,刚花巨资填完一个,接着又发现一个,史玉柱只能无奈的继续推进,以至于已经花了上亿资金时,地基都没打好。颇有点“人不顺了、喝凉水都塞牙、买个字典都是缺页”的无奈,一下子就超出了原计划的开支,导致巨人大厦建设抽干了巨人产业的血,当时其他项目盈利的资金都大幅填补巨人大厦,导致巨人集团资金流出现问题。
再次、在复苏期间,媒体的报道引发了巨人危机,给了试图反思改变的巨人致命一击。
在经过前期一系列的重大失误后,包括过于粗放的广告大战,盲目的多元化(当时巨人在成功后,什么都做,包括化妆品、服装,以至于史玉柱成功复出后,所用的领带,还是之前服装公司的存货),难度超乎想象的巨人大厦……等一系列问题后,巨人大厦开始了反思、调整,逐渐走向正规。
但是,正当巨人集团努力复苏时,媒体的突然报道,引发一轮巨大冲击,进一步加剧了巨人危机(后面将详细解析这部分)。
困境中的奋力拼搏,又一明星产品“巨不肥”
为日后脑白金成功再次打下基础
1996年,巨人集团已开始陷入资金困境,史玉柱带领团队奋力一搏,竟又创造一商业案例—减肥产品巨不肥。
在巨不肥的运作中,史玉柱又用全新的精益运营——先区域市场试销,再一步步扩大启动市场,注重投入产出比的模式进行运作。
这一次的运作,加上之前脑黄金的运作,基本上为日后脑白金的运作打下了基础。
脑黄金完成了广告组合运用、系列策划;而巨不肥则是史玉柱市场运作节奏的转变——“先试点试盘、总结模式、全国复制”,而不是广告“三大战役”的全面铺开。
可以说,巨不肥开始了史玉柱“注重高效、精准投放”的时代。
1995年12月,巨不肥先在深圳、广州、珠海三个地方进行试销,然后提炼模式之后于1996年3月开始全面启动,2个月后销售额就做到2600万,再次展现了史玉柱出色的商业才华。
正欲调整的巨人集团
在媒体报道中彻底走向溃败
在三大战役、以及巨, 不肥运作成功后,史玉柱及巨人开始了反思、调整。
巨人开始有意识的收缩战线,进行业务聚焦,改变之前的盲目多元化路线,这时史玉柱带领高层进行的反思,正在让此前各种问题引发的企业病症进行改善。
而且,当时巨人的资金问题还可以解决。虽然因在巨人大厦上耗费大量资金有欠债超过2亿,而当时市场上经销商手中的货款尚未收回的也超过2亿,那时中国的市场运作是先货后款的模式,即先发货、后结款,实际上有大量资金没有回到巨人集团,只要回流资金,资金问题也可以解决,在东山再起后脑白金与经销商的结算模式改成了先打款后发货,避免坏账。
但是,时间没有给史玉柱及巨人调整的机会!
正在巨人带领高层进行调整的时候,一篇《“巨人”史玉柱身陷重围》、描写“史玉柱遭遇空前危机”的媒体报道引发了震动。
而那个时代无论是史玉柱、还是中国企业都不是十分精通危机公关,而当时正在封闭开会的巨人高层得知这篇报道时,深谙传播之道史玉柱知道这意味着什么,感慨“天亡我也”。
用史玉柱后来的话说,当时的巨人集团处于休克状态,还不至于死亡,而巨人当时已经开始反思,正努力将企业拉回正轨,已经取得很大成效,如果继续调整,很有可能重新拉回正轨。但是当媒体报道后,遭遇了重大质疑,巨人集团的经营一下子就受到了重创,而此时,上面提到的外部欠巨人的那些款项,也无法收回了,变成了坏账,难以回款了。因为他们觉得巨人都要完了,还给什么钱呢,这也是史玉柱在操作脑白金时,将于经销商的结算模式从“先货后款”变成“先款后货”重要原因。
挫折是一种苦难,也是成长的磨砺石,如果跨过了,意味着上一个更大的台阶!
从首富前十变成了“中国首负”,绝对是莫大的打击!不过商业战神史玉柱挺了过来!
当时,史玉柱欠债2.5亿,这可是20年前,放今天25亿都不止,欠25亿巨额植物仍能东山再起,不得不说是个绝对的奇迹!
面对常人难以承受的挫败,史玉柱说:“成功经验的总结多数是扭曲的,失败教训的总结才是正确的。只有在低谷才能学到东西,所以那段低谷的东西才能作为衡量后面事的一个尺子。”
▎低谷深刻反思 让战神发生重大变化
为商界战神史玉柱归来打下基础
美国有乔布斯、中国有史玉柱
同样年少成名、跌入谷底,又东山再起
在史玉柱成功东山再起后,中国媒体习惯把史玉柱和乔布斯进行对比,两人的经历确实着实有些相似——年少成名、跌入低谷、逆袭东山再起、王者归来!
他们都是在30岁之前已经开始上演传奇,在30岁都成为了亿万富豪,也都相继跌入低谷,然后历经几年后,又上演了东山再起、王者归来的传奇,重新登上巅峰。
都是在挫折中成长,再度崛起
乔布斯在巅峰时期,因为自大和经营决策失误,被公司扫地出门,经过12年的放逐,他终于逐渐成为管理大师,从而蜕变成为“技术商业天赋+管理”综合高手的企业家,逐渐成为真正的王者。
而史玉柱,在低谷时刻的反思同样意义重大,在那段灰暗的日子,史玉柱甚至在公园里长时间翻看有关太平天国的书籍,想搞明白这个有些类似的经历为什么短时间崛起、又短时间失败,进而对巨人集团的过往进行反思——运作模式、经营战略、管理模式等等,这些反思让人们之后看到了史玉柱的改变,经营上谨慎、理性。
他们都是具有超强天赋的代表,如果得到升华,无疑回取得巨大成就,但如果走不出来,他们也将在困境中,而我们看到的是,他们成功实现了涅槃,然后上演王者归来!
特殊的巧合
两位商业奇才 都是1998年左右重新走上巅峰
1997年底,乔布斯重返苹果,1998年,开始掀起他再造苹果传奇的序幕。
同样是1997年低,史玉柱的脑白金开始区域市场试盘,1998年全国市场开始逐渐打开,脑白金传奇上演。
而两人还有很多巧合之处,史玉柱在1995年发起的广告“三大战役”中,所采用的一个广告、使用了颇多历史上的名人,与乔布斯重返苹果所制作的广告“非同凡响”(同样采用了历史上很多名人),有颇多相似之处。
而1997年底,史玉柱精彩的下半场要开始了!
商业领军综合整理ID:yingxiao360-com
第一赢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