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商业前沿 > 营销动态 >

为什么重视用户体验的公司最后却死掉了?

营销资讯 2020/03/15 14:35:19  来源:网络整理

 

为什么重视用户体验的公司最后却死掉了?

来源:创业家 文/刘爽 首发创业黑马学院

 

(一)

KPI设计

不设KPI的企业或许一时看起来不错,其实那不过是吃到市场红利而被势能推着高速增长的结果;或者融了很多钱掩盖了暂时的管理缺失而已。一旦红利和势能没有,融不到大笔的钱,企业恢复日常管理的时候,各种问题和矛盾就开始显现。

那对于公司来说,什么是第一指标呢?收入。是收入在养活全公司,因此收入是不可讨价还价的第一指标。

在这种情况下,一定要在满足第一指标的前提下来优化产生的额外成本。换句话说,公司之所以设置成本控制指标,就是要求支持部门在满足销售的情况下体现自己的专业水平。

从考核来看,KPI分为定量考核和质量考核两种。

从过程来看,KPI又分为单月结算和持续跟踪两种。

(二)

决策的依据

在创业企业,哪怕是今天已经成功的企业都曾经走过弯路或者犯过错。他们为何做出了不正确的决策?原因可能有以下三条:

 

举个决策不正确但最终亡羊补牢的例子:

结果在执行了不到一个月的时候,有天中午老刘问我对这个决策的看法。我表达了我的意见:

 

当时友商新蛋也在追击我们,如果我们放弃这部分,会直接被新蛋吸走,造成竞争上的此消彼长,于我们不利。

在这个事件里,老刘最初的决策跟前面说的三个原因都有关系。但老刘这个人了不起的地方在于:他能主动地去寻求事实,也能基于现实听取其他人的意见,在客观数据面前快速调整之前的决策。

(三)

流程和机制的作用

所有企业的成功都体现在业务能力的胜利,而流程和机制在其中的作用,是持续巩固胜利和保护胜利的果实,它是管理的工具,但不是每个企业任何时间都适用。举两个例子:

1JD上不上ERP系统?

老刘也认可我说的几点,最终采纳了我的意见。

2、要流程还是要效率?

 

做战略讲究的是帮忙不添乱,别人盖房你递砖。如果以当前泄露概率极低的数据安全说事,实则降低内部沟通效率,就是分不清轻重缓急。

在企业里做战略的人,如果出发点不落在实际结果上,自己不能为结果负责,而只给别人挖坑,那他在企业里的职业生命也不会太长。

(四)

避免路径依赖

任何企业能够做大往往是因为企业或创始人有其过人之处,然而当企业到了新的阶段,开始做新的事情时,之前擅长的能力很可能会成为新阶段的阻力。

新阶段需要对应新能力,如果你还是用老能力做,只会南辕北辙。而这往往是阶段性成功的企业和创始人没有意识到的。因此我们看到很多企业跨界失败、转型失败、升级失败。所以,无论是创始人还是高管乃至团队都不能路径依赖。

对于老高管来说,能力和思路需要与时俱进地升级;而对于新高管而言,能力和思路则需要审时度势地适度“降级”,目的都是与企业目前阶段相匹配。

企业在请空降兵加入的时候,需要想明白这个空降兵在之前公司所受到的能力训练,是否适合当前公司的现状和需求,是否能帮助公司当下阶段的发展。

她在之前的国际咨询公司,服务的都是已经过了野蛮生长期的大型成熟企业,包括数据安全在内的众多规范化精细化,自然成为企业的当下需求,数据安全出现问题很可能成为公司丑闻甚至爆发市场危机。

但是她的能力与我们当时的发展需求(增长和降损)并不匹配,而她又没有主动做“能力降级”来适应需求,不明白什么时候在什么事上该将就,什么时候在什么事上该讲究,潜意识地沿着路径依赖,悲剧结局也就成了必然。

(五)

可控和不可控

企业一定要分清什么是可控的,什么是不可控的。可控的部分可以按照自己的标准,但不可控的部分则要按照市场定价或行业标准。打个比方:

仓库租金是由市场定价的,但作业效率及周转决定的使用面积是企业相对可控的;

员工薪酬是由市场定价的,但平均人效和整体管理成本是企业相对可控的;

销售价格是由市场定价的,但毛利率是企业相对可控的。

 

而创业公司最容易犯的错误是过和不及:不可控的不尊重市场定价,比如薪资不符合行业标准,销售定价不参考竞争环境;可控的又没控住存在浪费,比如人效低不饱和或无产出,毛利率又不正常的低。

在不该挤的地方硬“挤水分”,挤出来的是鲜血;在该挤水分的地方放任自流,长出来的是脓包。举个极端的例子:

结果减亏大刀一砍,彻底砍掉了市场费用。优化人员也是一刀切,各部门按等比裁员。可是毛利率没有得到结构性改善,物流履约成本也没下降到合理值。

看似亏损率降低,实际上却导致了断崖式负增长和结构性衰退。因为减掉的是创造增长的成本和创造收入的人;留下的则是与增长无关的成本和不创造收入的人。

因此,我们在减亏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减掉的是哪部分:

 

是创造价值的成本还是不创造价值的成本?

如何保证减的是脂肪而非肌肉?

企业如何在健康止损后继续良性发展?而不是留下一堆脓包,继续无意义的消耗已经奄奄一息的企业。

投资方只关心结果的数,而创业者要会算结构的账。

(六)

用户体验“伪命题”

如果一个创业者在讲行业竞争或企业竞争力的时候,总是提“做好用户体验”,那基本可以判断这个人是不懂业务的。

那什么是用户体验?我有三点认识:

首先,用户体验是有成本的,这个成本要合理要科学;

其次,用户体验是个长期持续投入的事,别指望它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最后,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不要神话用户体验更不要引经据典。

亚马逊有不少广为流传的小故事,比如消费者要退货,结果客服给他退款并告知他东西不用寄回来,可以自己留着用。

可是亚马逊的成功是靠这些神奇的小故事么?肯定不是,亚马逊的成功是因为它开创并证明了使消费者更受益的新流通模式。新流通模式之所以能成立,是因为其商业模型符合成本更低、效率更高的零售本质。

 

总而言之,管理的决策论是因时因势因景,放眼于未来,着手于当下。眼光不是未来的基础,解决当下问题的能力才是。目光短浅的企业看不到未来,自然也就没有未来;而连当下都做不好的企业,更没有资格有未来。

第一赢销网

.

营销动态栏目

阅读排行榜

相关文章

推荐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