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资讯 2020/03/15 14:36:09 来源:网络整理
财报再飙长红,新零售加持阿里天猫一骑绝尘
11月2日晚,阿里巴巴集团公布2018财年第二季度业绩,该季度,阿里巴巴营收为人民币551.22亿元,同比增长61%。净利润为人民币174.08亿元,同比增长146%。按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计算(Non-GAAP)计算,净利润220.89亿元,同比增长71%。
2018财年第二季度,阿里巴巴核心电商业务保持强劲增长。核心电商业务收入人民币464.62亿元,同比增长63%。当季,天猫实物商品GMV同比增长49%,与上季度增速相同,市场份额进一步扩大。
按照Analysys易观日前发布的《中国网上零售B2C市场季度监测报告》,2017年7月-9月,中国网上零售B2C市场交易规模为9854.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9.1%,天猫以59.0%的市场份额遥遥领先,而京东市场份额下滑为26.9%,唯品会以3.2%、苏宁易购和国美在线分别以2.8%和1.3%占据第三至第五的位置。
通常来说,规模小的企业在增长期会有比较快的增速,而大企业达到一定规模,特别是天猫这种基数巨大的企业快速增长是很难的。
而天猫偏偏做到了大象狂奔,在高基数的情况下,连续两个季度获得了49%的高增速,市场份额也持续扩大。阿里天猫是如何做到的呢?我们来看一下。
一、新零售突破网络天花板
阿里巴巴集团CEO张勇在提及业绩的时候说:“我们看到通过新零售战略整合线上线下的初步成果。”这里的关键词是新零售。
传统上,我们把零售分为线上渠道和线下渠道。阿里也好,京东也好,创始时都是做线上渠道的。由于线上电商相比线下有巨大的成本优势,信息更透明,交易更便利。所以在中国电商获得了飞速的发展。诞生了一个又一个巨头企业。
但是,电商的增长是有极限的。亚马逊、阿里、京东这种品牌齐全的巨头感觉还不那么明显,而单一品牌的小米就感受深刻。
小米的成长史就是浓缩的电商历史,在发展初期,小米手机爆发性增长,每年的增长率是几何级别的,但是当网民数量达到极限,用户覆盖已经到极限的时候,小米手机的增长就戛然而止,销量先停滞然后下滑。小米不得不扩充门类,开拓国际市场,进军线下渠道。
阿里天猫还没有摸到天花板,但是马云已经看到了未来几年的趋势。
这个字可能很快就被淘汰。”阿里天猫的核心任务也转入新零售,阿里天猫的零售业务开始由线上变为线上线下一体。
在2016年当年,阿里天猫实现了100万门店线上线下打通,涉及苏宁、银泰、TCL、优衣库、索非亚、GAP、Bestseller、B&Q等国内外数千商家。
现在,阿里天猫建立了LST数字采购平台,线下的社区小店可以和天猫上的品牌商直接对接,缩短供应链,降低运营成本,并让合作品牌获得更深入的分销渠道。截至2017年9月,接入LST平台的社区小店已达50万家。
2017年的双十一,天猫将有100万商家,52大核心商圈、近10万智慧门店、超50万家零售小店、5万家金牌小店、4000家天猫小店共同参与。
这种整合线上线下的新零售体系,覆盖到了以前电商平台覆盖不到的人群,突破了电商的天花板。为阿里天猫获得了大量新用户,带来了强劲的增长。
相比之下,天猫的竞争对手动手就晚了很多。
马云2016年提出五新,当年打通100万家门店数千商家,2017年二季度就获得了高速增长。
而天猫的竞争对手们或者刚刚开始建立线下零售体系,或者只在自己有限的线下门店完成整合,尚不能与天猫的新零售抗衡。
主要依赖线上电商业务的竞争对手,最近几年还在增长,但是GMV的增速逐年降低,从年增长100%以上,逐渐降低到低于50%,在规模远远不足的情况下,GMV增速反而低于天猫,呈现出“未大先衰”的迹象。
主要依靠线下门店的竞争对手,线上业务始终做不起来,线上业务只是点缀,份额可怜,线上线下融合更无从谈起。
所以,是马云的新零售让阿里天猫突破了天花板,扩大了市场份额,把对手甩的越来越远。
二、eWTP推动国际化零售
前文举例小米时,我们说过小米在国内摸到天花板之后,转投国际市场。
其实,阿里天猫在远没有碰到天花板时就已经开始布局国际化战略。
马云在2016年3年的博鳌亚洲论坛上,就提出了革命性的eWTP。之后,伴随着阿里的战略布局,天猫的国际化也紧锣密鼓。
本季度,“天猫出海”项目获得了抢眼的业绩,国际零售业务收入达到 28.78亿元(4.33亿美元),同比增长115%,增速要快于整体的63%。
通过和淘宝天猫的合作,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市场基础上,阿里控股的电商Lazada新开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泰国三个市场,以本地化服务满足6亿东南亚消费者需求。
天猫还利用其在海外的超强人气,携带百大中国品牌出海,覆盖近亿海外华人和全球消费者。依托天猫的体系,中国品牌得以迅速打开海外市场,扩大品牌全球影响力。
在中国品牌出海的同时,天猫吸引了6万国际品牌入住中国市场,利用阿里的平台推动国内消费的升级。
天猫甚至推出了奢侈品平台Luxury Pavilion,通过新零售技术和大数据,为全球奢侈大牌精准匹配平台上的高端消费客群,吸引了Loewe, Burberry, LA MER, Maserati, Guerlain, Zenith等众多品牌入驻。
马云的eWTP战略为天猫的国际化指明了方向,菜鸟网络的物流为天猫的国际化提供了基础。从本季度的业绩看,未来数年天猫都会从国际化中获得高增速,天猫覆盖的人群也将从几亿扩展到几十亿。
相比之下,天猫的竞争对手们都还在布局国内市场,国际化布局尚未提到日程。
传统线下为主的零售商,本来就没有国际渠道,也没有国际布局的安排,满足于国内市场,并无更深远的战略眼光。
以线上为主的竞争对手,虽然营收很高,但财务状况不佳,尚处于盈利与亏损的边缘,无力开拓国际市场,也未作战略布局。看似强大的物流因为自营缘故仅能覆盖国内,通过收购投资获取当地的渠道更是无从谈起。
国际化程度的差异,决定了天猫会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领先竞争对手。
三、数据驱动,品牌支持,阿里天猫一骑绝尘
在马云的五新里面,有一项是新能源。这个新能源说是数据。通过多年来的运营,阿里天猫获得了大量的用户数据。
这些宝贵的用户数据不仅仅是做做分析,优化下网页。阿里天猫已经开始用数据驱动上游供应商开发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获得阿里天猫与供货商的双赢。
2016年,海尔正是基于天猫的数据,洞察消费者需求,研发的10KG洗衣机大受欢迎。今年,科沃斯基于天猫数据而研发的扫地机器人单品预售破亿,占据预售榜第一。亿滋与天猫携手独家首发“奥利奥音乐盒”,不仅风靡全国幼儿园,还成为被业界广泛学习的跨界案例。
阿里天猫的数据资源对品牌合作商构成了强大的吸引力,以前平台只是销售产品,如今阿里天猫的数据资源能够洞察消费者的潜在需要,创造出市场。
背靠阿里的数据资源,计算能力,天猫的线上线下一体渠道,国内海外统一市场,再加上菜鸟的物流能力,构成对品牌供应商强大的吸引力。
与阿里天猫合作,不仅仅获得了一个线上线下,国内海外都囊括的超级销售平台,还获得了一个遍布全球的物流网络,获得了包含数亿人喜好,可以创造市场的大数据。
所以阿里天猫得到了苹果、华为等厂商的支持,Mate10、iPhone8、iPhoneX都在天猫旗舰店首发。天猫得到了众多厂商的深度合作,得到了全球14万品牌的支持,规模与销量一骑绝尘。
阿里天猫连续两个季度GMV高速增长绝非偶然,这是马云前瞻眼光指路、阿里战略布局与强大执行力的结果。
相比之下,天猫的竞争对手们没有线上线下一体的渠道,无论侧重于线上,还是侧重于线下,对品牌来说吸引力就不如天猫那么大。
对供应商来说,它们仅仅是一个国内市场线上或者线下的分销渠道。它们没有国际市场、没有大数据支持、不会创造需求,没有遍布世界的物流网络。更糟的是,这些渠道的市场占比和GMV增速都在下滑。
其他渠道的规模不及天猫,增速再被天猫超过,市场份额自然会越来越小,非大变革难以翻身。品牌上为什么要把自己绑在一艘下沉的船上呢?
未来,新零售会把线上线下融合的更加完美,阿里天猫的国际化也会走的越来越远,各个品牌对阿里天猫的合作也会越来越深入。
所以,尽管本季财报出色,但是阿里天猫的巅峰远未到来。如同阿里天猫CEO张勇所说,现在阿里的新零售刚刚发力,只是“初步成果”,新零售未来前景将更加光明。
█相关链接:阿里巴巴第三季度营收551亿元 同比增长61%
腾讯科技
腾讯科技讯 北京时间11月2日晚,阿里巴巴集团公布2018财年第二季度(即2017年第三季度7月1日-9月30日,为表述方便,后文都用2017年第三季度的表述)业绩。
财报显示,阿里巴巴集团营收为551.22亿元(约合82.85亿美元),同比增长61%。净利润为174.04亿元(约合26.16亿美元),同比增长146%。不按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计算,净利润220.89亿元(约合33.20亿美元),同比增长71%。
第三季度业绩摘要:
--阿里巴巴集团第三季度营收为人民币551.22亿元(约合82.85亿美元),同比增长61%。
--阿里巴巴集团第三季度来自核心的电子商务营收为人民币464.62亿元(约合69.83亿美元),同比增长63%。
--阿里巴巴集团第三季度来自云计算业务的营收为人民币29.75亿元(约合4.47亿美元),同比增长99%。
--阿里巴巴集团第三季度来自数字传媒和娱乐的营收为人民币47.98亿元(约合7.21亿美元),同比增长33%。
--阿里巴巴集团第三季度来自创新战略和其他营收为人民币8.87亿元(约合1.34亿美元),同比增长27%。
--阿里巴巴集团第三季度中国零售市场年活跃用户数量为4.88亿,较截至2017年6月30日的12个月活跃用户数量增长2200万。
--阿里巴巴集团第三季度中国零售市场移动MAU(月活跃用户)在9月份达到5.49亿,与今年6月份相比增加2000万。
--阿里巴巴集团第三季度运营利润率为30%,调整后的EBITDA利润率为45%。阿里巴巴集团第三季度核心的电子商业业务EBITA利润率为57%;云计算的EBITA利润率为-5%;数字媒体和娱乐的EBITA利润率为-36%;创新战略和其他营收的EBITA利润率为-56%。
--阿里巴巴集团第三季度每股摊薄收益人民币6.78元(约合1.02美元);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计算,每股摊薄收益人民币8.57元(约合1.29美元)。
--阿里巴巴集团第三季度运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为人民币305.07亿元(约合45.85美元)。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计算,自由现金流为人民币225.05亿元(约合33.83美元)。
第三季度业绩分析:
阿里巴巴集团第三季度营收为人民币, 551.22亿元(约合82.85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的人民币342.92亿元相比增长61%。
阿里巴巴集团第三季度来自核心的电子商务营收为人民币464.62亿元(约合69.83亿美元),同比增长63%。
1、阿里巴巴集团第三季度来自中国商业零售业务的营收为人民币395.57亿元(约合59.45亿美元),同比增长64%。
2、阿里巴巴集团第三季度来自于中国商业批发业务的营收为人民币17.14亿元(约合2.58亿美元),较上年同期的人民币14.35亿元增长19%。
3、阿里巴巴集团第三季度来自国际商业零售业务的营收为人民币28.78亿元(约合4.33亿美元),较上年同期的人民币13.38亿元增长115%。
4、阿里巴巴集团第三季度来自国际商业批发业务的营收为人民币16.51亿元(约合2.48亿美元),较上年同期的人民币15.06亿元增长10%。
阿里巴巴集团第三季度来自云计算业务的营收为人民币29.75亿元(约合4.47亿美元),同比增长99%。
阿里巴巴集团第三季度来自数字传媒和娱乐的营收为人民币47.98亿元(约合7.21亿美元),同比增长33%。
阿里巴巴集团第三季度来自创新战略和其他营收为人民币8.87亿元(约合1.34亿美元),同比增长27%。
阿里巴巴集团第三季度营收成本为人民币220.02亿元(约合33.07亿美元),占营收的40%。而上年同期营收成本为人民币131.23亿元,占营收的38%。
阿里巴巴集团第三季度产品开发开支为人民币50.83亿元(约合7.64亿美元),占营收的9%。而上年同期产品开发支出为人民币41.34亿元,占营收的12%。
阿里巴巴集团第三季度销售与营销开支为人民币62.66亿元(约合9.42亿美元),占营收的11%。而上年同期销售与营销支出为人民币38.78亿元,占营收的11%。
阿里巴巴集团第三季度总务及行政支出为人民币34.39亿元(约合5.16亿美元),占营收的6%。而上年同期产品开发支出为人民币28.15亿元,占营收的8%。
阿里巴巴集团第三季度股权奖励支出为人民币46.86亿元(约合7.04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的人民币42.51亿元相比增长10%。
阿里巴巴集团第三季度无形资产摊销为人民币17.48亿元(约合2.63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的人民币12.97亿元相比增长35%。
阿里巴巴集团第三季度运营利润为人民币165.84亿元(约合24.93亿美元),占营收的30%,较上年同期的人民币90.45亿元增长83%,占营收的27%。
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计算,阿里巴巴集团第三季度EBITDA(息税折旧及摊销前利润)为人民币250.31亿元(约合37.62亿美元),而上年同期为人民币158.75亿元。EBITDA利润率为45%,而上年同期为46%。
阿里巴巴集团第三季度利息和投资收入为人民币34.35亿元(约合5.16亿美元),而上年同期为人民币4.19亿元,主要由于剥离特定投资获得人民币23.62亿元(约合3.55亿美元)的收益。
阿里巴巴集团第三季度其他收入为人民币17.37亿元(约合2.61亿美元),而上年同期为人民币8.68亿元。
阿里巴巴集团第三季度所得税开支为人民币27.19亿元(约合4.09亿美元),高于上年同期的人民币20.22亿元。有效税率为13%,而上年同期为21%。
阿里巴巴集团第三季度净利润为人民币174.08亿元(约合26.16亿美元),较上年同期的人民币70.75亿元增长146%。
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计算,阿里巴巴集团第三季度净利润为人民币220.89亿元(约合33.20亿美元),较上年同期的人民币129.49亿元增长71%。
阿里巴巴集团第三季度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人民币176.68亿元(约合26.56亿美元),较上年同期的人民币76.23亿元增长132%。
阿里巴巴集团第三季度每股摊薄收益人民币6.78元(约合1.02美元),较上年同期的每股摊薄收益人民币2.97元增长128%。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计算,每股摊薄收益人民币8.57元(约合1.29美元),较去年同期的每股摊薄收益人民币5.26元增长63%。
截至2017年9月30日,阿里巴巴集团持有的现金、现金等价物和短期投资总额为人民币1598.55亿元(约合240.27亿美元),而截至2017年6月30日为人民币1481.52亿元。
截至2017年9月30日,阿里巴巴通过运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为人民币305.07亿元(约合45.85亿美元),较上年同期的人民币172.06亿元增长77%。
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计算,自由现金流为人民币225.05亿元(约合33.83美元),而上年同期为人民币139.43亿元。用于投资活动的净现金为人民币256.83亿元(约合38.60亿美元)。
截至2017年9月30日,阿里巴巴拥有59,572员工,而截至2017年6月30日为57,302名。
业绩展望:
阿里巴巴集团预计,因为从2017年12月开始整合来自菜鸟的财务数据,公司2018财年营收增幅将达到49%至53%,高于此前的增长45%至49%。(编译/明轩)
高管表态:
阿里巴巴集团CEO张勇表示:“我们收获了一个出色的季度,动力是我们的消费者洞察和科技创新,为阿里巴巴经济体中的客户提供的价值不断增加。我们将继续在这个生态系统中进行创新,包括通过新零售战略对整个线上和线下的价值链进行革命性升级,从而提升供应链效率,进一步优化用户体验,并帮助中国82%仍处于线下的零售走向数字化。”
阿里巴巴集团首席财务官武卫表示:“本季度集团业绩卓越,整体收入增长达61%,反映了我们核心电商业务和整个阿里巴巴经济体的强劲势头。季度内,按照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的自由现金流达到约34亿美元,让我们能够持续投资于未来增长领域,包括涵盖物流的核心电商、云计算、数字娱乐和其他创新项目。”
第一赢销网.上一篇:中国最神秘打印店:公司上市都找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