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商业前沿 > 前沿视野 >

小米败了 竟要被华为小弟打败了?

营销资讯 2016/12/13 23:06:45  来源:网络整理

 

小米败了 竟被华为小弟打败了?

于建民

 

 

明星下落!昔日明星小米正被华为落的越来越远!

而且,华为手机一个小弟——子品牌荣耀很快就将超越小米!

两年前,当华为手机负责人余承东曾对媒体公开表示,荣耀将超越小米,曾一度被视为大话,而事实,如同余承东说的众多被媒体视为大话一样、但结果大都兑现了一样,这次又快要兑现了!

一旦荣耀,华为这个子品牌将超越小米!意味着小米从与华为手机整体PK,变成只能与它一个子品牌PK

▎小米败了 真的快要被华为小弟打败了?

    两年前,小米还能和华为手机整体争锋一下,两年后,小米+红米手机,已经只能和华为的子品牌荣耀手机PK了!这可能是让小米帝国想不到的!

华为子品牌荣耀  将很快超越小米!

今年销售额将超越小米+红米!

两年前的2014年,华为手机CEO余承东公开表示,荣耀将用3年时间超越小米!而今天,余承东的这个公开表示的目标很快将要实现了!

两年前的2014年,是小米和华为PK转折点!

2014年,正是小米巅峰的时刻,众星捧月,雷军四处贩卖小米成功论,公司创始人黎万强还写了一本《参与感》,十分畅销!

这一年,可能让小米也意外的是,短暂的辉煌之后竟然转折了,由盛转衰了!

同样是2014年,小米的老对手华为手机实现了2个突破,一个是主做中低端、互联网的子品牌荣耀成功破局,成立短短一年时间业绩实现2000万台突破,另一个是中端、中高端市场双双突破,P7稳定了P6突破的2500元价格带市场,而Mate7一举打开了3000元价格带的中高端市场。

这两个突破,对华为形象,华为手机逐渐成为国产精品手机代名词,新一代领军!

特别是后一个突破,无论是形象,还是销量,都彻底拉开了与小米的差距,小米依然在中低端市场,没有打开中端、中高端市场!被称为了屌丝机(直到今年的小米推出新品算是把形象提升了),而华为则成了精品机的象征!

2014年下半年,华为余承东公开表示:小米就只能和荣耀拼一拼,和华为品牌对打,它没资格,华为品牌干什么?华为是跟苹果、三星竞争的!

而且,余承东公开表示,荣耀未来三年内远超小米!

201510月,在“京腾计划”会上,余承东再次表示,“华为未来单一的荣耀品牌将会超过小米”。2015年荣耀的销量已经从2014年的2000万台、增长到4000万台,离追赶小米、超越小米更近了,如果正常的话,大约2年时间实现超越,

今年,小米大大幅下滑

荣耀超越目标将加快完成!今年销售额将超越

3年,销量差距从4000万台缩小到500万台

2014年,荣耀销售2000万台,小米销售6112万台,两者差距超过4100万台。

2015年,荣耀销售超4000万台,小米销售7100万台,两者差距缩小到3000万台以内!

2016年,荣耀略有增长,达到4500-4700万左右,而小米遭遇暴跌,预计全年业绩5000-5200万台左右,两者差距仅为500万台,甚至更低!小米自己成就了荣耀对它的超越!

今年,华为整体销量,依然在增长,由于体量的原因,虽然增速有所下滑,但是年度整体销量增长量(华为+荣耀)仍是3000万台左右级别,而OPPOViVO增速更是达到超过80%的速度,依然在高速。

大家都在同一个市场,都在吃同一块蛋糕,对手在快速增长,意味着就会有对手遭遇下滑,很不幸,小米就是那个下滑者!

前三个季度,不同机构所出的数据,小米下滑接近30%左右,从去年的7100万台左右,跌去30%,意味着年度销量约为5200万台左右。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今年荣耀手机将在销售额上实现对小米超越!

这两年,荣耀手机得益于设计和形象的大幅提升,例如今年2000元左右的荣耀8、荣耀v8、荣耀note8销量都叫好又叫座,品牌溢价能力大大提高,产品整体均价超越小米,今年荣耀将在手机销售额上完成对小米的超越!

而明年,荣耀手机很可能实现销量、销售额的双超越!

小米不是被对手打败,而是被自己打败了

“打败你的不是对手,往往是你自己”,对于小米而言也是如此,对于产品竞争力、渠道布局,以及对手的轻视,导致这个结果!

1、轻产品设计、未重视、打开中高端市场

1)轻视产品设计

20118月小米一代发布的时候,雷军曾在发布会上这样描述小米的设计“‘没有设计就是最好的设计’这就是小米手机的设计理念,一语成谶,小米也为这个涉及理念付出代价!

手机今天的消费已经是快时尚消费了,颜值很重要,外观设计很重要,没有设计就是最好的设计,这种理念一下子就把产品的竞争力拉下来了。

反观对手,无论是华为、还是OPPOViVO在手机设计上都是颜值很高的代表!

今天,雷军和小米终于意识到这一点,10月底接受媒体采访时,雷军表示失误之一就是“在产品设计时要求没那么高”,“我们当时为了产品品质、为了大规模地生产和制造,在产品设计的时候,要求没做到那么高,因为小米老是量产不了,量产的时候遇到很多问题,所以我们在整个设计里面,相对的要求没有那么高。它容易生产、质量可靠”

这一点上,对比小米的老对手华为,在国产手机前赴后继、学习小米“价格战”时,华为手机CEO余承东就提出精品计划,当时遭到诸多质疑,特别是当时小米正如日中天,性价比的概念满天飞,余承东的观点,无疑就是另类,包括华为内部也有很大的争议,也承受了很大压力,幸好有任正非的力挺,而今天的事实,已经证明了华为思路的前瞻性!

事实上,这个观点,也成了华为与小米发展区别的分水岭,而今天,众多同行看到华为转型精品战略成功了,于是放弃“小米模式”开始追赶华为。

2)未重视、打开中高端产品市场

由于迟迟没有打开中端、中高端市场,小米与华为的PK中少了2个阵地,而中低端又被荣耀、魅族、乐视等苦苦切割,一下子让小米的发展空间受限!

这一点实际上,和小米在产品设计上的错误理念有关!

从中低端、走向中端、中高端市场,相应的是产品外观设计、视觉要求越来越高!

无论是华为的P系列、Mate系列,还是OPPOViVO手机突破2500元、3000元,都与他们的时尚设计密不可分,甚至被业内称为“轻奢”风格!

产品设计上不去,形成几个不良后果:

1)产品竞争力下降,特别是随着同行越来越注重设计

2)少了市场阵地,少了中端、中高端市场

3)品牌形象降低,导致LOW的印象。

2014年开始小范围凸显,2015年开始越来越明显的,小米的产品被华为、OPPOViVO拉开,于是差距越来越大!

特别是LOW的形象,让小米的发展开始受限,对于这一点,雷军总是在找外界原因,不从自身找原因,总是简单的认为友商在黑他,实际上在产品上却没有重大进步,直到今年小米开始意识到这个问题,相信1025日发布小米MIX时,收获超过以往的口碑,应该让雷军和小米深刻反省,多从自身找原因!并不是此前别人黑,而是此前产品确实没有惊喜!

这一点上,雷军所犯的错误,很像他曾经批评过的陈年——要考虑用户、要有用户思维,用户想要的不止是一部手机,要的是好用、又好看,用的顺手、拿出来有面子!但这一点小米却恰恰没有满足,而对手无疑做的更好,于是市场就丢掉了、遭遇了下滑!

 

 

2015两年华为是绝对超越小米,从Mate7对设计潮流的引领、到背部指纹识别、再到双镜头,华为这两年设计、到产品上,多方面引领行业,这点上,小米有不小距离,这种距离,某种程度拉大两者差距,直接对业绩有重大影响!

2、轻视线下渠道

在产品以外,小米对渠道的认识、特别是线下渠道的认识不够。

作为一个时期媒体关注度焦点,互联网神话的代表,曾经认为线上代表着完美、一切。

但是渠道始终都是线上、线下拥有各自的份额!不存在线上取代线下的可能。

上下,小米遇到的天花板就是接触不到那80%的客户,这是核心问题。

在这一点上,华为的坚持,也收获了比小米多一些的空间,如同当初的精品战略一样,不放弃线下,让余承东也承受了很大压力,他认为线下对于中端、中高端产品有很大价值,为此华为手机专门拆分成了中低端市场的互联网品牌荣耀和中端、中高端的华为品牌!

华为这种拆分的双品牌模式,也成了今天国内企业的标配打法,而华为没有放弃线下,也成了他成功推出中端、中高端的阵地(毕竟网上消费相对低价、性价比多一些,注重中端、中高端体验和品质的线下占比多),与小米拉开距离!

而小米两个品牌名称过近,红米与小米的过近,也对品牌形成了一定伤害!

3、心态迷失、轻视了对手

虽然一开始,华为手机并不占上风,但很显然小米犯了心态错误:迷失了自己,过高估计自己实力,过低轻视了对手实力!企业竞争也是团队的竞争,团队实力的竞争!

客观说,在企业实力上,小米差华为手机不止一个层次,小米绝对是国内一流水准的企业,但是华为无疑属于超一流的高手,一个在国际市场厮杀、登顶全球通信巨头的企业,和一个在国内市场打拼的企业相比,两者在能力水准、技术人才储备上,无疑有着很大差距。

两者的区别犹如一个是打过世界杯、还拿过国际大赛冠军的选手,另一个是打全国锦标赛的选手,有着明显差距;

而另两个对手——低调的OPPOViVO虽然很低调,实际上也是拿过全国大赛冠军级的选手(它们在无绳电话、VCD、学习机领域都是国内第一)。

很显然,小米和雷军对于对手过于轻视,被一时的成功冲昏了,没有认真重视对手、对待对手,认为小米就代表一切了,没有继续自我革命、升级。

小米手机,在问世之初短期内巨大成功,正是雷军对自己20年商业经验的反思与革新,对优秀手法的学习和借鉴,但是在小米登上巅峰后,这个学习精神、反思精神却没了!

华为2014年时产品驱动模式就开始发力了,而步步高派系2015年渠道驱动模式也已经显现出威力,而小米都没有察觉、付出行动,相反华为却对OPPOViVO的速度快于小米,经过研究后于2015年四季度启动“千县计划”,预计2017年覆盖全国。

而此时,华为已经这么成功了,却依然保持着低调,对对手足够的重视和研究!

但是,在这一点上,我们看到小米与华为相比,还是有不小的距离!

对手的进步,意味着你的退步!小米为此付出了代价!

可以说,小米心态迷失、轻视对手,是造成产品、渠道慢了几拍的原因!

商场如战场,战机稍纵即逝,一旦错过战机,战场形势就发生变化,商业也是如此!

小米下滑影响之大,内部也引发极大触动

毕竟,它还直接影响产业链发展!

 

正如我们此前曾说过的,小米手机是小米帝国的基础、基石,小米的智能硬件,都是依托于小米手机用户的延伸消费,实际上属于“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

因而,而小米下滑,带来的不仅是手机业务的下滑,更是影响到智能硬件生态链业绩。

 

 

而且在媒体采访的过程中,刘德多次强调“这个世界没有神”

过去的成功,也会成为未来的陷阱!

危机意识文化与自满文化,形成不同结局

过去的成功,有时很容易成为未来的陷阱、障碍,这是一个经常发生的事情!

小米在2011-2014年太过成功,以至于媒体众星捧月,而它也在这种追捧中迷失了!

曾经媒体记者表示,与雷军“自我表扬”不同,而华为人则呈现出另一种状态!

余承东处处揭华为的“伤疤”。譬如,最近的一次采访,有媒体的标题为“华为终端四年来都做对了什么?”将华为失败的一系列产品逐个进行罗列,深挖华为的“痛点”。其实,这些都是余承东在媒体群体采访放出的猛料,对自己的短处不再避讳。

而在20159月,华为手机优势日益明显,已经取代小米,在面对《中国企业家》采访时,余承东忌讳使用“巅峰”形容华为,他喜欢的词是“崛起”。并不认为已是巅峰。

另外一位,荣耀的掌门人赵明,谈起业内的优秀对说,依然表达了尊重,无论是苹果、三星,还是OPPOViVO对他们优秀的地方,例如:“苹果和三星多年来引领行业的发展,他们的创新能力、行业能力都是值得尊敬的。以三星的技术能力和自我恢复能力,它会很快恢复”“我觉得OppoVivo的产品值还是不错的,另外他的渠道的管控能力以及零售的管理能力是非常强的,从这个方面是值得我们学习”“OPPO自身来讲,他的促销员也总是能不遗余力地推销产品,战斗力非常强,这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部分”

这种文化的不同,实际上也是形成两种企业不同发展结果的重要原因,华为是一种危机文化、居安思危的文化,即使已经在业内具备一定优势了,依然要寻找自己的不足!

而小米很明显缺乏这一点,20132014年,小米太过成功,面对媒体捧杀迷失,没有认真研究对手变化,仿佛已天下第一,对手都不在话下,这种状态,导致后面一系列被超越!

即使在今天,雷军依然会说我为什么要反思,“只有失败者才需要反思,成功者不需要”,当媒体问“有没有研究过OPPOvivo的模式?”雷军的回答是“不需要研究,我做了二十几年,非常了解。”

这点上与华为区别很大,反思不是只属于失败者,对于成功者同样价值很大,等失败时再反思一切都晚了,因而,华为即使成功时也要战战兢兢反思,有什么做的不好的,有没有什么危险,居安思危!任正非每天为华为思考的就是这些问题,这实际是华为成为行业领袖的重要竞争力!

所以,有时太过成功,对于后面可能也是灾难,如果心态不清零,天花板就到了!

用一位著名投资人的话说“别膨胀,膨胀了真理就会来教训你”!值得商业人士深思!

不过,经历挫折对企业也是好事,挫折就是让人不断认识自己、认识对手、认识世界,这样调整自己,走上合理的路径上去,经过挫折,虽然小米错失了市场机会,但是毫无疑问,它会比以前变的更好!

作者:于建民——产业观察家、营销管理专家

公众号:商业领军之道   ID:shangyelingjun

 

.

前沿视野栏目

阅读排行榜

推荐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