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资讯 2011/01/26 23:09:31 来源:网络整理
解析《让子弹飞》的推广N颗子弹(上)(1)
作者:第一赢销网
本次主讲主要三个方面
1、中国电影的量子式裂变奇迹背后
2、二张开辟的中国商业大片时代
3、分析《让子弹飞》的前言
(1)《太阳照常升起》为什么失败
(2)必须要关注的人:《让子弹飞》操盘手马珂
(一)中国电影的量子式裂变奇迹背后
一、中国电影的衰落
中国电影行业在九十年代的衰落和复兴和中国很多行业都一样,通过这个行业的解读大家可以看到很多行业的影子
先给大家看一组数据
1989年我国电影票房收入为27亿元,观众人次293亿
1990年全国电影票房收入25亿元
1991年全国总票房是23.6亿元,1991年的《周恩来》获得了2亿7千万的票房收入,在当时电影票价仅为两元的情况下,说《周恩来》掀起了观影的狂潮并不为过。
1992年全国的票房收入32亿元
1993年全国票房下到了28亿元
1994年电影市场恶化严重,而市场的票房灵药则是美国分账大片。
1995年,全国电影票房跌破10亿人民币,电影产量不足100部。,其中王朔参与筹划、姜文导演的《阳光灿烂的日子》感性地将小说《动物凶猛》以视觉方式呈现给观众,成为1995年中国电影票房冠军,并获得多项国际影展大奖,为低迷的国产电影业注入活力。
1997年国产影片票房收入排行榜,多部主旋律影片占据前10名:《鸦片战争》(第1名)、《红河谷》(第2名)《大转折》(第3名)、《离开雷锋的日子》(第5名)、《紧急救助》(第8名)、《大进军》(第10名),其中前5名影片票房收入逾千万。
1998年,全国电影票房收入14亿元,其中美国分账影片票房高达7.85亿元,占54%,而且其中仅《泰坦尼克号》一部影片的票房收入就达到3.6亿元,占当年全国电影票房收入的25%。
1999年电影票房收入只有8.1亿元,观众人次不足3亿,观众流失上百倍,票房收入一减再减,致使不少放映单位难以为继,一些影院改做他用赚钱,以支付职工工资福利;一些影院为改变观映环境,大力进行装修改造,以提高影院科技含量和服务水平来吸引观众。
2000年电影票房在8.6亿左右
2001年电影票房收入8.9亿元,2001年电影票房收入比上年同期上升12.1%,发行收入比上年同期上升11.1%。
2002年全国票房收入9.5亿,
大家可以看到,从1994年开始中国电影就一直开始跌入低谷,三年都跌破了9亿元,这是什么概念?
做个对比就清楚了,对比一下美国,美国目前每年的电影票房已经超过100亿美金,600多亿人民币的概念,当时也差不多能达到3、400亿以上
当时一种公认的说法就是,当中国电影票房跌破9亿元以下时,中国电影行业已经进入了生死线,因为按照一个十几亿的人口而言,票房在80多个亿是正常的,现在我们的票房达到100亿,也处于个正常的刚开始的状态,未来超过200亿不是什么问题
这里我们要回过头来看,当初中国电影为什么跌入低谷!
二、中国电影为什么会跌入低谷?
中国电影跌入低谷,也反映了中国很多行业、企业都会经历的共性,一个经济和行业的时代转型问题,当社会由传统时代(计划时代,产品短缺时代)进入商业化之后,行业的竞争是营销的竞争、商业运作的竞争,但是我们的电影产业依旧在以往的时代,一个营销落后的时代。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产品
虽说电影是一门艺术,但这是一个商业时代,它首先是一个商品,要先考虑商品属性。
在商业时代的电影要考虑商业类型片,但是很长一段时间中国电影的产品形态流行拍所谓艺术片,觉得拍商业片是糟蹋电影这个艺术,导致中国缺乏商业类型片。
有印象的朋友可以记得上世纪90年代,恰恰是香港的商业类型片在录像厅最繁荣的日子,可以看出来当时中国电影产品的不合时宜。
关于产品方面给大家举一个例子,大家应该都记得一部电影《唐伯虎点秋香》,由星爷周星驰主演,知道当年我国文艺工作者对他怎样评价?说这部片子太俗,没有艺术品味,这也从侧面说明了当时中国影视创作的误区。
上一篇:国内真人秀节目路在何方?
下一篇:盘点:微商必死的9大原因